《东汉末年立志传》第一百零三章横生枝节(三)

东汉末年立志传最新章节目录
   背叛……
    蓦哥背叛了温侯么……
    坐在彭城内一间酒家内,张辽忍不住又回想起了方才遇到陈蓦的那一幕。
    只不过短短三年,当初在雒阳赫赫有名的陈奋威,竟然堕落到如此地步,竟将随身佩剑抵当,去换一女子头上的发簪……
    不由地,张辽眼中露出几分火气,一捏右拳,重重一拍桌案,沉声喝道,“店家,拿酒来!”
    “是是……”
    正在柜台盘帐的掌柜一听,两步并作一步,从厅旁角落捧来一坛酒,恭恭敬敬放置在张辽面前,随即瞧了一眼地上的空坛,小心翼翼说道,“都尉爷,酗酒伤身,须节制啊……”
    只见张辽虎目扫了一眼那掌柜,也不搭理,伸手拍开酒坛的封泥,单用左手便握起了那重达几十斤的一坛酒,将内中的美酒湍湍倒在桌上的空碗中。
    掌柜一见,摇头暗暗叹了口气,对于眼前这位兼领彭城守备的骑都尉张辽,掌柜在这些日子的接触倒了有了几分熟悉,是故才敢出言劝说。
    在掌柜摇头离开后,张辽端起那碗酒一饮而尽,随即长长吐了口气。
    蓦哥……
    --时间回溯至三年前,大汉京畿雒阳--
    那时,张辽年仅十六岁,原属并州刺史丁原麾下士卒,然而待董卓杀丁原而夺其众之后,张辽便被整编到了西凉军中,作为温侯吕布帐下大将郝萌手下的士卒,担任伯长职务。
    以区区十六岁之龄,担任伯长职务。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张辽自己也这么认为。
    不过说到底,此西凉军非彼西凉军,并非是相国董卓寄以重望的军队,充其量只是值守城门、维持治安的哨兵罢了。
    那一日夜里,张辽与几名士卒同伴在皇宫内巡逻,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他们便谈起了一些近期的失态。
    “听说了么。辽哥,这些日子,雒阳出现了一个刺客,已经陆续宰掉了不少讨黄巾有功的将领……”一名士卒压低声音说道。
    “哦?有这回事?”张辽愣了愣。显得有些诧异。
    “怎么?辽哥连这事都不知晓么?雒阳城内已经传遍了……”另外一名士卒惊讶地说道,“好像是叫什么陈蓦的……”
    “颍川黄巾陈蓦?”张辽犹豫说道,显然。也多少也曾听人说起过。
    “正是!”一名士卒点了点头,咽了咽唾沫,压低声音说道,“数月内,已有不下两百余位将官遭到刺杀,其中大多是官职在都伯以上的武官,真不知那刺客究竟是人是鬼。竟能在众多侍卫的保护下将那些位将军逐一暗杀……”
    “呵!”张辽轻笑一声,并不是很在意。
    说实话,张辽的武艺并不会比城中那位都伯、裨将之类的武将逊色,只不过是出身并州的他根基不深。没有门路向那些将军自表才能罢了。
    然而,那名士卒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引起了张辽的注意……
    “听说前些日子,连中郎将卢大人的副将宗正宗将军亦被那刺客所暗杀,府内上下百余护卫尚未瞧见那刺客面容便被打晕……”
    “什么?”张辽微微皱了皱眉,诧异问道,“悉数被打晕?府内百余护卫?”
    “啊!”那名士卒点点头,语气诡异地说道。“整整百余人啊,皆在值守时被打晕。那时骑都尉曹大人与司隶校尉袁大人不是来前往调查么,却听那些侍卫言道。[夜里不曾发觉有丝毫风吹草动]……”
    “……”张辽微微张了张嘴,无言以对。
    在那百余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悉数将其打晕,并趁机暗杀副将宗正,张辽自思……办不到!
    “有人说,那是战死的颍川黄巾士卒变作厉鬼前来索命……”
    望了一眼那名一脸神秘兮兮的士卒,张辽无奈地摇了摇头,没好气说道,“胡说八道什么,那是人,岂是鬼邪耶?”
    说着,一行人路过皇宫东苑内的一座宫殿,不知为何,张辽猛然感觉后背泛起阵阵凉意,只见他下意识地握住手中的长枪,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隐约间,他发现那座宫殿的窗户缝隙中好似有一双眼睛望着自己,一闪而逝。
    “……”张辽微微皱了皱眉,回顾左右问道,“此何处?”
    左右或有知情的人,低声说道,“辽哥,此乃太子妃唐氏寝宫……”
    “唐氏么?”张辽皱了皱眉,抬脚便向那殿门走去,却被左右急忙拦住,连连劝道,“辽哥不可,太子妃唐氏深受何太后宠信,倘若惹恼了她,我等哥几个都没活路啊!”
    见身旁几名要好的士卒连声苦劝,张辽遂罢了闯入殿中搜查的打算,但是方才惊鸿一瞥间那一双充满杀气的眼睛,却使叫他难以忘怀……
    回去时路过西苑,张辽在路上遇到了那位曹骑都,也就是骑都卫曹操,此时,曹操正从皇宫内董卓的别院返回自家府邸。
    “曹大人!”张辽抱拳行了一礼。
    “唔!”曹操点了点头,笑呵呵说道,“辛苦诸位了,宫内可有异样?”
    “不曾!”张辽抱拳说道。
    “呵呵,那就好,那就好,”点了点头,曹操抬脚便要走,张辽见此正要离开,却见曹操没走几步忽然停下了脚步,用带着几分莫名的口吻,低声问道,“那……东苑呢?亦是毫无动静?”
    “……是!”张辽疑惑地望了一眼曹操,犹豫一下,点了点头。
    “哦!”只见曹操仿佛释然般点了点头,一转身离开了,留下了思绪万千的张辽。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张辽并未放在心中,然而半月之后。他忽然听说骑都尉曹操勾结刺客、妄图行刺相国董卓一事,这叫他大为吃惊。
    要知道整个皇宫的守备,犹如铁壁一般,那刺客如何能入得皇宫?
    等等……
    难道说……
    太子妃唐氏窝藏刺客?!
    想明白了这一系列事物的张辽,当即带了几个关系不错的卫兵,闯入了东苑的太子妃寝宫,果不其然,在殿内看到了一名身负重伤的男子……
    此人就是那名刺客么?
    望了一眼对方那双充满杀气的眼睛。张辽心下肯定,当即拔出了宝剑。
    然而,那名刺客的反应却异常的镇定……
    “出去!”
    “呃?”张辽愣住了,区区一名刺客。竟然如此嚣张?
    想到这里,张辽沉声喝道,“你便是颍川黄巾陈蓦?!”
    只见那男子望了一眼张辽。点了点头。
    “不错!”
    “嘿!”张辽冷笑一声,正想要将其拿下时,他忽然发现身旁几名关系不错的士卒紧紧拉住了自己。
    “辽哥,错了,此人……此人……”
    张辽愣了愣,抬头望去,却见那自称陈蓦的男子手中握着一块腰牌。
    奋威校尉。陈!
    “这……”张辽有些傻眼了,却见陈蓦疲倦地挥了挥手,淡淡说道,“出去吧!”
    “……是!”
    以下犯上。实属大不敬,即便张辽满腹疑窦,亦不得不乖乖离开。
    原本这丢人的一幕就此告一段落,却没想到几日后,他忽然听说有人接掌了皇宫城门守将、并东苑禁卫副统领的职务,那人,便叫陈蓦……
    可以想象,当时的张辽是多么的尴尬。以至于在皇宫门庭前值守时,大多数时候都低着头。生怕陈蓦认出来。
    但是令张辽颇为意外的是,那个叫陈蓦的男人。并没有恶意针对他做出报复,他甚至没有去注意张辽,每日只是抱着长枪依在宫门前城墙边上闭目养神,一待当职的时间一过,便顾自回宫内东苑,日复一日,每每如此。
    终于有一天,张辽实在忍不住了,走上前去……
    “陈……陈校尉……”
    在张辽略感不安的目光下,陈蓦微微睁开了眼睛,冷冷扫了他一眼,待见到面前的人是张辽时,他眼中露出了几分惊讶。
    “是你啊……”
    听着那淡淡的话语中隐约可见的几分惊讶,张辽有些尴尬地饶了饶头,支支吾吾说道,“前几日,那个……那个……冲撞了陈校尉,还望恕罪!”
    话音刚落,就连陈蓦微微摇了摇头,淡淡说道,“身为守卫,当恪守本职!——无妨!”
    此人竟这么好说话?
    张辽显然有些诧异,悄悄打量了陈蓦几眼,这才发现,眼前这位陈校尉,竟然与自己年纪相仿,亦不过十五、六岁上下。
    或许是因为年龄相仿,张辽与陈蓦异常地谈得来。
    “陈校尉……行刺过董相国?”张辽压低声音问道。
    “是啊……”陈蓦点了点头。
    “可曾……”说了半句,张辽忽然想起董卓仍活得好好的,脸上顿时尴尬不已,当即转口问道,“陈校尉为何要行刺董相国?莫非与董相国有冤?”
    “无冤……”陈蓦摇了摇头。
    “有仇?”
    “无仇……”陈蓦再次摇了摇头。
    “那为何?”张辽想不明白了,忽然心中一动,带着几分敬意说道,“莫非陈校尉欲效义士之举,为国除奸?”说这话时,他下意识地压低着声音,显然,出身并州的张辽,对于加害了并州刺史丁原的董卓并没有什么好感。
    出于张辽的意料,陈蓦笑了,笑声是满是自嘲。
    “不用把我想的那么高尚,我之所以去行刺,不过是有人以利诱我!——我只是一个刺客!”
    张辽傻眼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种直白而不留任何情面的话,竟然会从陈蓦自己的嘴里说出来。
    在尴尬地挠了挠头后,张辽古怪问道,“是骑都尉曹操么?”
    “唔!”陈蓦点了点头。
    听到陈蓦亲口承认,张辽不由有些失望,勉强说道。“听说,骑都尉曹操以千金资校尉,请陈校尉行刺董相国?”
    “确有此事,不过……”
    “不过?”
    “算了,”陈蓦摇了摇头,说道,“我已失手,再说也无用!”
    难道是可惜那千金未曾入手?张辽惊讶之余。亦不禁心生鄙夷,但是不知怎么,他却并不认为眼前这个男人,会是一个贪恋财富的人。
    想了想。张辽犹豫着问道,“究竟……究竟是何约定?”
    陈蓦睁眼望了一眼张辽,在沉默了半响后。淡淡说道,“无他,我只要他将宫内两个女人护送出宫!”
    听着那淡然的口吻,张辽惊住了,他难以置信地问道,“仅此而已?仅此陈校尉便不惜身陷险境,行刺董卓?”
    “怎么?”
    望着陈蓦的眼中那几分莫名其妙。张辽竟仿佛有种自己反而是自己错了的感觉。
    “为了那位太子妃?”张辽压低声音说道。
    “她曾救我一命,与我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