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回明》第三百一十六章史可法的怒火

猛士回明最新章节目录
   天才壹秒記住『笔下文学 qu 】就对商人资敌的行为深恶痛绝,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全力支持罗剑对满清实施经济封锁的政策,现在到了决战的关头。竟然出现了这种事,怎么不让他怒火滔天?
    不过史可法这次长了教训,在冲赖福发了一顿怒火之后,并没有大肆宣扬此事,而是一边让赖福继续彻查下去。一边把在家的内阁成员召集起来悄悄开了一个会,在会上史可法通报了这件事。
    “一帮数典忘祖的东西,我看不杀之不足以平民愤!”脾气最为火爆的路振飞使劲一拍桌子,声音几乎是吼出来的。
    “是啊,现在兴华他们在战场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满清看起来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眼看就要打到北京城了,这时候却出现了这种事,让我们如何对兴华交待啊?”袁继咸也是深深唉了一口气说道。
    “各位,这些物资不都是政府明令禁出海的吗?你们海关是怎么回事?对这事竟然一点察觉都没有?”史可法似乎想起了什么。冲仍兼任海关署长的朱聿键问道。
    “这些东西根本没有经过海关,如果这么多的物资要出海,肯定要经过我的批准,我可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朱聿键有些委屈,自从担任海关署长以来,从未在这上面出问题,现在一出就是这么大的问题,怎不让他气恼?
    “我觉得这些人在尝到甜头后,肯定不会收手,接下来他们还会接着干。”任民育冷静地分析道。
    “再让他们干下去就是把你、你、我还有他都给卖给满清朝廷了!”史可法气愤地指着众人说道。
    刘为民坐在桌前翻看着安全部的报告。一直没有说话,这种内阁会议他参加的次数并不多,一般除了涉及科技方面,他也很少发言。但今天这事还是引起他的高度注意。
    “督师,诸位,你们倒也不必这么生气,尽管这些物资数量不小,但对目前局势影响还是不大,也不会影响咱们光复全国的进程。只是这么多的物资。恐怕不会是个别商人能干得出来的,这背后会不会有商会的影子?如果有商会参与,咱们处理起来可得慎重了。”刘为民冷静地分析道。
    “干嘛要慎重?我看他们就是觉得咱们政府太过软弱了,这才如此肆无忌惮、胆大妄为!奸商,无奸不商啊!”路振飞对刘为民的小心有些不满。
    刘为民看了一眼路振飞,心里明白包括史可法在内的众人目前对商人这个阶层的看法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尽管这次发生的事情极为恶劣,但毕竟只是极少数人干出来的,而商人这个群体不管人们怎么不喜欢他们,他们终将走向历史的舞台,甚至决定国家的命运。
    刘为民是商人家庭出身,以前家里既做实业也做贸易,他自己就很想做实业,这也是他读大学时选择的是学技术而非学经济管理之类的原因。
    在到了这个时空的几年里,尽管罗剑对工商业的发展非常支持,但刘为民知道,罗剑只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考虑的,他本人从骨子里对商人也没有更多的好感,做实业的商人还好一些,而做贸易的商人,罗剑基本都不大理睬。
    从罗剑禁止商人进入铁路和炼钢等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事情来看,他对商人还是有着深深的戒备心理,他不想让商人控制这个国家。
    但刘为民知道贸易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极端重要性,他现在担心的是这件事在内阁成员中造成对做贸易的商人产生极大的偏见,他不担心罗剑会做出比较偏激的事情,毕竟罗剑尽管不喜欢,但起码他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刘为民没有跟路振飞争辩,他知道他的有些理念是不会被路振飞接受的,他现在担心的是南京政府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搞扩大化,一旦打击面太广,必然会对工商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因为事情并没有彻底调查清楚,今天的会议也没有得出一个具体结论和处置办法,大家还得耐心等待安全部最后的调查结果。
    会议结束之后刘为民就到了罗剑府上,他要找柳兰好好商量一下。
    “竟然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柳兰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上次发生范家的事情之后,南京政府的处置不可谓不重,这些人为了利益竟然直接干出了资敌的事情。
    “我想可能与今年以来咱们的精力基本放在了对满清的最后一战上,忽视了贸易的发展有关?”刘为民分析道,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南京政府开始筹划对满清的最后一战,所有工作的重点都在往这个上面聚焦,海外贸易组织也得少得多了。
    “那也不能为了利益就干出这事来,兴华还不知道这事吧?”柳兰还是有些气愤。
    “首长可能还不知道这事吧?这事是赖福在南京查到的,从时间上来看,他还来不及报告给首长呢。”刘为民说道。
    两人正说着,张成进来说赖福来了。
    骆管家现在已经不在罗剑府上做事,柳兰看他实在能干,把新建的自行车厂交给他管理,他现在做得也很不错,罗剑府上的管家只剩下张成了。
    “赖福,这事你们查得怎么样了?”柳兰知道赖福今天来找她就是为了这事,直截了当地开口问他。
    “夫人,这事查起来并不难,现在我们已经查清楚了。”赖福给柳兰和刘为民躬身抱拳行了礼,这才开口说道。
    原来这批物资一开始是准备送到硫球岛的,送到硫球的物资当然不算海贸物资,海关有记录,但并没有当海贸物资处理。
    物资还没启运就有朝鲜商人找到了筹划这次贸易的杭州李姓商人,愿意出双倍价钱把这批物资给买下来,李姓商人把这批货物的十几个东家召集起来商议,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运到硫球利润太低,卖给朝鲜更划得来。
    尽管这些物资到朝鲜就变成了海外贸易,但已经被双倍价钱迷了眼的众人已经顾不了这么多,反正出海以后船调个方向就是了。
    哪知道船队到了朝鲜之后,并非是朝鲜人要接受这笔物资,倒是满清朝廷派人跟他们接洽,这让李姓商人害怕了起来。
    最后随船队同去的七八个商人还是被皇宫的珍宝给迷花了眼,同意满清朝廷用皇宫珍藏来换取这十几船物资,并且他们跟满清朝廷派的人商量好了,等回杭州后马上再组织一批货物运到朝鲜。
    赖福说,这十几个商人中有六个是南京的,其余都是杭州的,六个南京的商人有两人还在商会中担任理事。
    不得不说安全部后来调查做得很细,在没有惊动这帮商人的情况下把事情调查得清清楚楚。
    柳兰尽管非常关注这件事,但她并没有直接去找史可法,毕竟自己没有在南京政府中担任明确职务,赖福来跟她说是出于本能的信任,却并不符合工作程序。
    事情调查清楚了,处理起来就不难。柳兰和刘为民觉得史可法和内阁其他成员不会轻易放过此事,却没想到史可法和内阁竟下了如此大的决心,他们要对整个工商界开刀。
    刘为民担心的事情真的变成了现实。
    “我们不是不教而诛,几年前我们就处理过类似事件,这些人竟然还不吸引教训,他们是咎由自取!”史可法的话说得是掷地有声。
    抓了这十几个商人之后,南京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了南京商会,尔后就开始了对工商界的彻查,一时间南京和杭州风声鹤唳,整个工商界人人自危,事件很快就波及到扬州和其他城市。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