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男人》第五百五十二章模范乡[2]

唐朝好男人最新章节目录
   这是个什么编制?”
    “哦,为了减轻农家负担,家里的管家将庄户家的大牲畜啥的都收归统一饲养,谁用谁牵,就好比公家的机具,故起名公社。”现编,反正我当时叫顺口了,低下人也跟了这么称呼而已,“大队就是生产队,将耕地相邻的庄户按劳力人头划分开来,成立互助生产团体,到耕种农收时好分派劳力。统收统种,不耽误节气,又能大大提高劳作效率。提早完成农活后,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别地生产中去,农家也多了创收的条件。”
    其实是二女和达莱的想法。每年因为农忙,各个作坊不得不给庄户放农假,尤其织造作坊损失最大。为了减少作坊损失,尽量让工匠少休假才想出的办法。将庄子里地劳力分成队组联合劳作,各家各户按田亩多寡出劳力来轮流摊派,规划好后迟早能保持一部分人在农田,一部分人在作坊,合理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家里稍微再出点补贴进去,总之大伙都能接受。
    李世想了半天,似乎能理解其中道理,“算是兵法吧?”
    算是吧?含糊道:“可能是,小弟也不清楚。”
    “一理通,理理通,这就是子豪所谓的活学活用,倒不拘泥,有大家风范。”李世随口表扬两句,立刻就被庄里的干道吸引了,“路好,平整宽敞,走上去扎实。”
    奔上小康的庄子就是气派,砖瓦房不少,最次也砖土混夯的大五间,院墙早就没了篱笆栅栏的,虽然还只有半人来高的传统,可门梁都一间间的大气,还是出门不锁门的坏习惯。
    不用进门就能看清院里的摆设,虽达不到雕梁画栋,可家什都有了漆皮,爱干净的人家在年前都给门廊家具擦的锃明瓦亮,大牲口都牵了让周医生照看了,家家都拆了了以前拢牲口的荫棚,庭院显得宽绰,家禽也多了撒欢的余地,公鸡领了母鸡欺负猪狗时候有了逃跑的空间。
    李世爬了矮墙上看得津津有味,指了庭院中间长木桌道:“这家还是个读书的?”
    倒是像个读书的,整齐码一摞纸张,还有几本教材散乱一旁,“这家有学生,书本都是幼学上发的,还不算读书人。”
    “已经是了。”李世含笑点头,“能出一个识字的,往后几代就慢慢沾了书卷气,该有出息了。”
    “照这么说,王家庄子除过庄主外,家家都是读书人。”
    “怕是。”李世拍拍我肩膀,大笑,“再走走看看,若说这庄子里该是京师最规整的吧。真说这人有没有才干,去他家里看看便知,子豪果是个有才之士。”
    “那该是比刘仁轨大人有才,老刘庄子还比不上小弟这里。”这话说起来挺长脸,有时候自己庄子上溜达一圈就得意,乐意领李世这号人来参观。反正老刘就常来,还常带这个那个的,如今王庄属于样板村落,就盼了刘宰相某日中邪,将王庄改名为大寨才对。
    根本不用看农家的饭菜,家家房梁上掉的肉就说明一切。有吊一条腿的,有吊一串蹄髈的……
    “这怕已经不算殷实人家了吧?”李世猛地被门廊外挂的半扇子猪弄得吃惊,庄户家里已经有钱没地方花了?“你家庄子也有富户?够显摆的。”
    “不显摆,这家就是杀猪的……”屠户今年生意好,玩命杀了腊月二十三上,估计杀得过了头,这半扇没卖出去,就只好这么了。
    李世指了屠户家门头上贴的纸联开始笑,“竟是个有学问的屠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屠户上进心可不是一般的足啊!”
    “抄的……”屠户如今和周医生耳鬓厮磨久了,也沾了点文气,感觉不能和庄子里的俗人相提并论了,就给幼学上的励志话贴了他家门梁上。别说,这么一贴就见效,屠户家的二儿子就中了童生,从此再都没取下来过。
    “想不到还有这么个典故。刚过来时看你家庄子的幼学正扩建,怕就是这屠户带来的好名声吧。”李世不由感慨起来,近前反复诵读着这八个字,叹道:“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纵有百般不是,这话却是正理。”
    点头,人就该是这么个样子。
    “不易,”李世不禁摇头,“不能指望人人都是王子豪,也不是人人都有幸能住了王家庄子。不指望人人都能学王子豪,却指望大伙都朝王家庄子看齐,刘仁轨不是也在学你么?”
    听我一愣,“哦?”
    “是兰陵长公主闲聊时说的,”李世不经意笑着圆了一句,岔过话题道,“去幼学里看看,既然屠户家都出了童生,这学堂可不简单!”
    教职员工都勤快,那边墙还没拆完,这边教室里新课表都贴出来了。李世没见过这么古怪的课程安排,尤其对做个有用的人的定义更是百般追问。
    有用嘛,我认为第一就是对王家庄子有用,当然给李世不能这么解释,首先是能为大唐建设能贡献一份力气。
    读书是有用,可读一辈子书不见成效就有害了。所以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通熟谋生求生的技能,要从小灌输行业平等的思想,只要是利民利国的技艺就应该受到尊重,大丈夫想行立于世间就必须有一技傍身才行。
    李世只听我讲,不插嘴也不评价,偶尔点点头附和下,直到我给这课程表的细节都讲述清楚,甚至包括为什么要五天学习两天放假的原因。
    李世指指课程表,“这么说来子豪早就有过这么个想法?”
    摇摇头,事关下一代的福利,行得端走得正,没必要隐瞒。将和兰陵谈论过的某些细节也和盘托出,并将自己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也一并诉说,感觉李世是个能听懂道理的人,至少没有兰陵那么迫切的功利欲。
    “不是对科举有看法,”这话得事先声明,不能因为表达方式上的欠缺而得罪人,“是好事,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小弟觉得要能再更细致地规划下就更好了。国家需要建设,各行各业的人才都不能欠缺,这一定要考虑全面才是。而科举上虽然也有细分,但还是以明、经、史、算为主流,这样会给民众思想上造成拘束,认为除过这些再不用学别的技艺。久而久之,而后的读书人反倒成了国家累赘。”
    李世不吭声,顺手拿起教室里残剩的纸笔,将课程表照抄了一份。
    “其实小弟也是个想法,”见李世认真,赶紧把话说到头里,“毕竟王庄附近就这么几个学生,也敢这么弄,就是个摸索,不见得别人就能遵崇。”
    “摸索说得好,改制就是摸索,好坏还两论。既然子豪也是摸索,何不就将自己的想法呈递上去?”
    “嘿嘿……”搓搓手,扭捏道,“乡下人,没那么个胆识,李兄见笑了。”
    “乡下人的胆识啊,”李世笑着给课程表折叠起来纳入怀内,“这人呢,要么有胆无识,要么有识无胆。前者就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京城人,后者就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乡下人。无妨,该进城时还要进,乡下可容不下子豪这大神。”
    ——————————————分割线——————————————抱歉,抱歉,一早起来发了个小总结就打算码字更新,忽然杨凌那边的项目上出了点小事,大礼拜的就跑去处理,一弄就二半夜上才回来,又冷又累的没了精神,到头就睡了。
    年底年初状况多,还都刻不容缓,大伙担待下,受累,受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