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第二百三十二章有后[3]

北宋仕途最新章节目录
   最高兴的还是王夫人,作为女人,当然知道身为妻子的不容易。王璇她最疼爱的女人,嫁出去几年,还没有一个子女,看在眼里,她是急在心上,却没有办法。随着女儿到了千里之外,她这份担忧,就更甚了,时常与丈夫提起,只能互相叹气。现在。通过报纸,总算看到了令他们喜悦的消息。
    “真是菩萨保佑呀!”王夫人眉开眼笑了,她可不管什么政治不政治,只知道,两儿两女都是她身上掉下的肉,没道理不疼爱。
    一家子窝在后院,这会儿肯定谁也不会想得到堂堂参知政事王安石也会露出温柔的笑意。王旁自不必说了,对于妹妹与沈欢。他都没有什么意见。就是王,再不满沈欢,这会儿也只有为妹妹高兴。
    “夫君,你说是否要差人送些礼物过去?”王夫人期望地问道。
    王安石咳了一声,道:“这些小事,夫人看着办便是了。如何去做,只管吩咐下人去做。或者不用差人。只需通过邮政驿站送过去即可。海州那边,亦有邮政驿站,可以相通。”
    王夫人喜道:“这邮政驿站还真是好东西!”
    这下子其他三个男人都沉默了,场面一下子静了下来。王夫人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邮政驿站是司马光鼎力办出来的产物,而司马光现在与王安石,已经像死敌一般了。双方在朝堂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大家都不满对方,想要打压下去。
    “唉!”王安石叹了一口气。面对家人,不必像在外头一样诸多包裹。与司马光走到这步田地,他也绝对想不到。可是。现在双方已经骑虎难下,只有硬撑下去了。
    王夫人也叹了一口气。不理会这些,自顾走开了。
    三父子难得聚在一起,有不少话要说,却难以说些什么。王与王安石共同进退,至于王旁,随着年随日长,也越来越有主见了。虽没有入朝做官,在做起舆论来,却也有他的名声了。“元直,现在报纸办得如何了?”到了冠礼之年,王安石给王旁取了表字,这个“元直”就是他的称呼了。至于抱了什么寓意,一个“直”字就完全可以显示了。至于报纸事务,则是王旁的新事业----他跟着司马康等人在《文艺》杂志做了多年,完全熟悉了刊行地事务,可以独挡一面了。
    这不,《文艺》杂志要在办杂志之外另办一份报纸,需要有人去支持。司马康有报纸在身,又要帮着修史,没有多少时间了。选来选去,王旁最合适不过了。于是,《京城日报》的主持人,就落到了王旁的头上。
    这些日子,日报也办了几期了,效果还算不错,不过明显受杂志的影响,论文多过新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写新闻需要记者,这一点,还有待培养。
    其实让王旁做这个支持人,有是有点复杂的。报纸作为日发一期的刊物,比杂志的宣传作用还要大得多,是舆论地有力工具。王旁身为王安石的儿子,有舆论工具在手,是否会为其鼓吹呢?
    在这一点上,为了体现报纸消息的公正性,不少人反对把报纸交到王旁手上,最后还是司马康一力挺了下来,认为王旁为人正直,处事公正,不会为了私亲,坏了大事。这下场面就好看了,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儿子,王旁是王安石的儿子,双方的父亲在朝堂上已经闹得像死敌一般了,现在,一个的儿子要支持另外一个地儿子做更大的事业,这种情况,还真有趣!
    在《文艺》杂志里头,除了沈欢,就属司马康与欧阳发的威望最高。沈欢不必说了,作为创始人,总有点特殊的地位。自前几期之后,杂志就交给另外两人打理,杂志能有现今的规模,还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后来的编辑,最信服地还是他们。
    现在欧阳发远走海州,连后来加入地大文豪欧阳修也走了,那么《文艺》杂志最说得上话的就是司马康了。他鼎力支持,别人也只能同意了,何况作为敌人儿子地他都同意了,外人更没有反对的理由了。于是王旁上任了,拉了几个编辑,从事《京城日报》地创刊。
    提起报纸,王旁满是热情,不由露出了笑意,道:“父亲,报纸还好,渐渐上了轨道。”
    “那就好!”王安石淡淡地说了一声。
    王旁犹豫了一下,道:“父亲,其实报纸与杂志不同,它更重事件,是为新闻。以后也许论文要少许多了,应该不会对父亲的变法大事造成什么议论地影响。”
    王安石应了一声,不知想什么去了。
    王旁又道:“新闻最重公正客观,至于报道什么,是事实就是事实,其他就难论了……”
    “知道了,这你不必多说。”王安石打断了他的话,“元直,你长大了,有主见了,你认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至于为父这里,哈哈,反对之人还少吗?”
    王旁愕然。
    王安石突然又道:“对了,听说官家也知道沈子贤有后地消息了,据说会赏赐你们的妹妹呢!”
    最近一直在做大纲准备,再有几章,主角应该从地方回到中央了,另一番故事将展开。估计再有三十万字左右此书就能完结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交代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