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第二百十七章功成

北宋仕途最新章节目录
   “决定之前,朕想听听司马相公的意见。”赵顼没有盲目地下决定,眼前是位宰相,稳重妥当,海军之事,虽然份属军务,不过要不要创立,当然还是与大臣商量一下妥当。
    司马光犹豫着不知如何开口。海军之利很明显,可一切都要建立在沈欢所画的那幅海图为真,若是假的,把海军建立起来了,急急地出海,却现一切都是虚幻的。到时,皇帝一怒,欺君大罪,压顶而来,就难逃罪责了。虽然他也比较相信沈欢的为人,可事到临头,为自己,也为沈欢,都不能不仔细考虑。
    赵顼怕司马光有负担,又道:“司马相公,本来建立一军,是要与朝臣商议。不过海军之用,你也知道,最重保密。现在就子贤与你,还有朕,三人知道而已。他日最多也就给主持海军事务之人了解。就是王参政,朕也不打算让他知道太多。当然,不是朕不信任他,而是王参政不属枢密,又有重要的事情去做。再说他身边人多口杂,一旦泄露,让辽人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说来说去,朕也只有问你拿主意了。还请相公秉着公心,为朕解忧。”
    司马光又是感动又是欢喜。感动的是官家的信任;欢喜的是他在官家面前,终于有一项能比王安石走到前头了。连最为信任的王安石都不告诉,只与自己商量,是在暗示什么吗?
    司马光强自镇定,道:“陛下信任,臣不敢不报。既然陛下问到海军该不该建,臣的意思是如果真像子贤所说,不需朝廷花费多少钱财即能拉起一支有战斗能力的大军来,确是好事。臣仔细算过了,按子贤的计划,朝廷该做的就是先前训练一万左右的海军。这时候与商贾还没有利益关系。因此需要一些投入。比如海船与军饷,大概要十万贯钱左右。这一时期,需要半年左右,待这一万海军有了战斗力,即可与商贾们商量一道出海了,到时海军应该能自力更生,以后再逐步扩大。十万贯,数目虽然不小,不过朝廷还负担得起。就是不知道陛下肯不肯花出去了。”
    “花,干吗不花!”赵顼急着说道,“现在的军队,一年要花朕好几千万贯的费用,如果十万贯作为起始资金,即能拉起一支八万以上地海军,这等买卖,为何不做?司马相公,如果只是考虑钱财。你放心,朕还不吝啬到这等程度。还有其他要考虑地吗?”
    司马光沉吟一会,道:“还有要考虑的就是这幅海图的真实性。陛下,子贤毕竟没有出过海,大多是听一些海客的描绘而已,虽然有些地方有了验证。可是应该会有所出入的。如果一心要把海军征战到哪,到时,如果现没有这些地方,那……”
    司马光最后还是为沈欢开解了几句,算是给皇帝打个预防针:先说好了,海图画在这里是不错,是不是真的,还有待验证;现在要建海军,官家你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现在说与你知道。你还要坚持去建,到时出了什么错。就不关沈欢什么事了。至少,最大的罪过不能由人家一个人来承担。你所做的决策,也要负责的。
    赵顼更不以为然,道:“司马相公放心,朕还不是这般糊涂之人!子贤所画地海图,虽然南洋之后的地方不知是否为真,比如说这个什么大洋州,那么大的地方,就在海上,谁也不确定。不过嘛,这个麻逸等地,比较近,就连朕都有听闻。海军能到这些地方,朕也满足了。如果真像子贤所说,这里很多地方,没有国家,而且又有大量的铜……嘿,司马相公,你知道朕的意思了吧?”
    司马光心照不宣地笑了,这一刻,大宋朝堂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两人,都笑得有点阴险与暧昧。是啊,胜过大宋的铜矿,如果……能占为己有,那么什么景况?两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宰相,对大宋铜的使用,最清楚不过了。大宋的铜钱,算是硬通币,不单本国人,就连辽国等地,更多也是使用大宋造地铜钱。像辽人这些国家,还有铜钱准入不准出的规定。这样就造成了大宋铜钱的奇缺。
    有些地方,铜钱流通困难,不是大家不用,而是没有铜钱流通!但是没有办法,大宋铜矿不多,开采更是少得可怜,每年都要为无铜来铸铜钱而愁。这等局面,算是本朝的一大难题了,赵顼与司马光没道理不愁的。
    因此。赵顼要建海军。是要成就武功。开疆拓土;而司马光地本意就简单多了。正如沈欢所说。如果有了强大地海军。那么可以占有此地。得到大量地铜矿。在这个时代。铜就是财富地象征!有了铜。就等于有了钱。司马光没有不动心地道理!
    另外。沈欢又给了他们这些文人一个冠冕堂皇地理由:那就是这些地方是蛮荒之地。现在去占有。不是侵略。也不是掠夺。而是去教化。让那些野人土著沐浴在大宋地儒家文化地光明之下!这个理由。真是找了一个大大地借口。不过这些文人。最好这口。比如司马光现在对建立海军出征海外一点反对地心思都没有。因为像沈欢说地。这些是无主之地。现在他们出去。不过是开荒罢了。
    当然。一切地前提都是要在不花费太多国力费用之上。如果劳民伤财。那么司马光肯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司马光明悟了。道:“既然陛下想通了这点。那么。臣也没有理由来反对建立海军了。”
    “司马相同也同意了?”赵顼惊喜不已。沈欢海军之策。最大地好处就是与商贾结合。花费不多。能说服朝臣。也能说服皇帝自己;不过这个大亮点。也是最令人垢后地地方。那就是让军队为商贾保驾护航。对于传统文人来说。商贾地位低下。军队是国家地东西。是由他们掌控地。现在要去保护这些人。有份。
    即使是赵顼。看到这里。也有点不舒服。不过海军地诱惑太大了。而要最轻易拉起海军。这也是最好地办法。他是皇帝。为了千秋伟业。做点牺牲没问题。他最担忧地就是司马光这等传统大臣。会不会以此为词反对。现在司马光连提都不提。不由得惊讶了。第一次对司马光又有了另外地认识。
    其实司马光也很无奈。他虽然是宰相,不过官家最信任地是王安石。而王安石是参政,只比他宰相低一点罢了,算是在后面虎视眈眈,一不小心。就要顶替他上台。由此司马光只能时常在官家面前展现自己的执政才华。大宋缺钱,他就要同意执行沈欢的邮政系统,这与朝廷做生意差不多了;他还要去筹划执行免役钱的收取,好在沈欢都打了削减厢军的大义,于国于民有利,没有道理反对。
    他与王安石的争斗在朝堂。都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王安石有出台更多新法的趋势,如果他再不努力做点别的,也许就要给对方比下去,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了。因此,沈欢地海军计划,算是及时雨,能解他的燃眉之急。于国有民都有利,又甚得官家欢欣,虽然名义上有点不妥。可他司马光已经不是那个直会满口大义的言官了。考虑问题,也要现实。而现实就是海军之策。他必须支持,一来是沈欢提起。他没道理打支持自己的学生的嘴巴;二来能以此胜过王安石,不让王安石在朝堂太过嚣张。
    看到司马光点头,赵顼笑得灿烂了,连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司马相公,这海军要尽快建起来,早一天就有一天的优势。要快啊!”
    司马光道:“陛下,其实要船要人,都比较容易,我朝漕运达,造船之业也达,只要资金到位,要能作战的海船也造得出来;至于海军,先从沿海一带拉些水军去训练吧,至少他们熟悉水性。最困难的就是训练了,水军是水军,大海是大海,怎么训练,怎么作战,都是一大难题。另外,选择在哪训练,也需要仔细考虑。”
    赵顼从宝座上站了起来,又走了几步,道:“在哪训练,就不必费心了,就按子贤说的,在海州吧。他那里有个新奇地水泥,建起港口,应该不错。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也适中,离契丹不远,又近江南,最好不过了。”
    司马光点头同意。
    “至于训练……”赵顼叹了一口气,“与司马相公说的,先从水军挑选人员。主持海军事务的人选倒是一个难题,他得通军务,虽然不一定要熟悉海事。唉,海军是个新鲜事务,慢慢摸索吧。朕现在明白为何子贤会主张花十年去培养了。十年啊,估计也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一批人才。司马相公,你说,这个主持海军的人选,该由谁来做呢?”
    司马光眼皮一跳,道:“陛下,臣也不知。不过这个人,一定要忠诚,要陛下放心方才为妥。另外,还要有一定的才干,否则镇不住别人。”司马光低下了头,很无奈。这个人选,就是他知道,也不敢说呀。海军虽然是新鲜事物,可如果像沈欢说的结果,那海军地前途,就无限了。说不定能改变大宋军事的某些制度,那么就很敏感,如果这个人选出了什么问题,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赵顼也颇为苦恼,说实在的,有宋一代,是将星最少的时代。别看后世杨家将说得神奇,其实功劳也没那么大。宋代的将领,基本上没有什么长处,别说与三国那等乱世猛将大将遍地走相比,就是比较稳定的中唐时期,那些名将,都要牛气得多。北宋一朝,在历史上能数得上号的,也只有仁宗朝的狄青了。可惜最后也没有一个好下场,也从侧面验证了宋代军事制度的憋屈了。
    遍观朝野,能让赵顼记在心头地大将,屈指可数。这让赵顼心头有了不妙地感觉,他要做唐太宗一样的帝王,那么就要有不少文臣武将来协助。就算找这里宋朝地诸葛亮,可若武将上没有一个相对好的人来帮助,谁去帮他打仗?难道让满朝地诸葛亮上阵杀敌?
    他也无奈了,只能无语地盯着闪烁地灯火出神。满腔地苦闷。有点无语问苍天了。他不奢求能有唐代军神李靖一样的人物来辅佐,可是总要有个秦叔宝尉迟恭吧?
    “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赵顼回过神来,“司马相公,你说,延州的郭逵能胜任否?”
    “郭逵?”司马光心头一跳。这人物,也算不简单了。他禁军出身,武艺也算好,人也忠诚。当年深得先帝英宗的赏识;治平三年,英宗不顾朝臣的反对,特意设了一个同签书枢密院事的职位让他坐。这位子,相当于枢密院副使,在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
    宋代抑制武将,特别是宋太祖本身就是以武出身,夺了人家的江山,因此处处打压武将。杯酒释兵权就是直接的象征,虽然比之那些狠心的开国皇帝一昧诛杀功臣要温和得多。不过大宋武将不兴地局面,与此不能说无关。又了与士大夫文人共治天下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