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春秋》第二十章亡羊补牢[2]

楚氏春秋最新章节目录
   丧之礼来操办。”
    丁大人和何大人恍然大悟,那丁大人道:“原来如此,难怪太尉大人会亲自上门吊唁,我等随后才到实是有些失礼了。”
    何大人则愤慨道:“那些秦人实是罪该万死,居然连老弱妇孺也不放过。”
    丁大人问道:“那些秦人可是已被诛除?”
    田大人笑道:“那是自然。南线大营几位主将都是太尉大人旧部,王统领和楚副统领岂是常人可与之相比,秦人居然敢在南线境内滋事,真是不知死活。”
    何大人有些羡慕地说道:“成大人今日可是风光之极,朝中重臣先前大都不知此事,可也基本来齐了。方相国虽未亲临,可刑部方尚书却是到了,除了三大世家的几位大人,下官还从未在他人府中目睹过此情形。”
    忽听背后一人冷笑道:“不过是趋炎附势罢了。”
    三人一惊,齐回首看去,只见身后不知何时站着一青年官员,脸露不屑之色。丁大人松了口气,淡淡说道:“梁大人此言有些不妥吧,毕竟成大人乃是令岳,长者之事后辈岂可轻言?”此人正是原刑部尚书梁上允之子梁临渊,梁上允死后,赵王怜惜梁家遭遇,便任命他为礼部令吏。梁家历来忠于皇室,梁临渊得知成奉之投靠了楚家,对这岳父颇为不齿。
    梁临渊哼了声道:“但长者有过,弟子亦不讳言。家岳出身贫寒,承蒙皇上厚爱才得以重用,如今皇上病重,储君被刺,家岳正是报答皇恩之时,却不想竟屈身投靠楚家,此等人品,不说也罢。”
    梁临渊侃侃而谈,田大人等三人都有些不自在,尚书大人看在女儿的面上也许不会为难梁临渊,可万一误会他们心中亦是此般想法可就糟了。
    身后忽有一人说道:“梁大人此言有失偏颇了,成大人升任尚书后,吏部面貌焕然一新,吏治整顿成效显著,实是我大赵之福也。”
    田大人等脸色齐变,躬身道:“原来是五公子到了。”
    楚铮长揖还礼,笑道:“三位世伯对一后生施礼,莫非存心想折煞小侄?”
    三人齐道不敢,均暗想素闻楚家五公子为人谦和,毫无纨绔之气,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梁临渊却对楚铮丝毫不惧,仍道:“楚公子方才所道才属偏颇之言,一人德行有亏岂可居于高位?”
    楚铮笑道:“梁大人,若一人有德无才,能否胜任尚书一职?”
    梁临渊道:“大德者乃为大贤士,岂会无才?”
    楚铮心想久闻京城有两大书呆子,一个是兵部尚书郭怀的儿子郭朴,另一个便是眼前的梁临渊了,自己平时甚少与之交往,今日一见没想到竟是这般迂腐,说道:“梁大人,术业有专攻,大德之人也不是样样精通。譬如兵部尚书郭大人应可算德才兼备之人吧,可若让他为吏部尚书定是远不如成大人。再说了,梁大人认为朝中可有哪位德才兼备者能胜任这吏部尚书的?”
    梁临渊不屑道:“你们三大世家权倾朝野,真正德才兼备者哪有出头之日?”说完便抱拳道,“在下告辞!”
    楚铮看着他的背影不由苦笑一声,难怪史上那些忠臣都活不长,不知进退意气用事,没来由地得罪人有必要吗,自己若是气量小些,整死这小子如同捏死只蚂蚁一般。可若真杀了他,后世史学家定是这般描写:梁公临渊不畏权贵,痛斥某某,某某恼羞成怒下将其杀害,到最后梁公浩气长存,某某遗臭万年……算了,就算为了自己的名声还是不与他计较了吧。
    楚铮向田大人等拱手道:“三位世伯,小侄今日有事来晚了,还未见过成大人,先暂且作别,失礼了。”
    三人齐道:“楚公子请便。”
    正巧楚原也来到成府祭拜,见楚铮来了,笑道:“咦,你不是被长公主召进宫了吗?这次居然安然无损就回来了,堪称奇事。”
    楚铮脸色有些奇异,缓缓道:“非但没被揍,还得了件宝贝。”
    楚原登时被勾起了兴趣,道:“什么宝贝?”
    楚铮道:“听说过前朝开国五虎将中的关羽关云长吗?”
    “废话,”楚原道,“这等英雄人物我怎么会不知?”
    “长公主送了小弟一件兵器,就是关羽当年所使的青龙偃月刀。”
    “什么?”楚铮叫道,“她怎么对你这么好了,还送你神兵?”
    楚铮含糊说道:“小弟哪晓得,大概是看在敏公主的面上吧。”
    楚原有些怀疑,但也知逼问这兄弟只会徒劳无功,只好作罢。
    楚铮在灵堂前装模作样地拜祭了一番,来到成奉之面前,两人会意地微微一笑,说了几句毫无营养的客套话,楚铮便仍回到楚原身边。楚名棠此次虽全力为成奉之造势,但他限于身份不便久留于此,就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在朝中百官面前做做样子。
    楚原望着灵堂上的成奉之良久,忽轻声道:“小五,从小到大爹娘都说我胆大包天,整日惹事生非,如今看来与你相比我是拍马都及不上啊。”
    楚铮低笑一声,道:“三哥此言何意?”
    “少给我装糊涂,”楚原道,“不要忘了我在南线大营待了三年。当初你远在京城,苍乐山则地处南线境内,你请洛水大哥派兵去那苍乐山,定是有所图。可当漠哥将苍乐山中秦人尽数剿灭时,你却派人日夜兼程来到南线大营秘密请见洛水哥,请他将此事压下不上报京城。我当时就觉得此事有些古怪,近日才知原来成奉之也是出身苍乐山,哼哼,其身份昭然若揭。”
    楚铮道:“那也不尽然吧,成大人可是二十余年前便已离开了苍乐山。”
    楚原一指灵堂前泪泫欲滴的苏巧彤,道:“那她呢,苏姑娘应是两月前才由苍乐山到京城的。”
    楚铮笑道:“苍乐山方圆好几百里,又岂止一个村落,苏姑娘的父亲虽与成大人同村,但母亲与成大人的夫人都是山北善来庄人氏,苏姑娘从小便生长于此,与那秦人村落毫无关系。”
    楚原一愣,朝中甚少有人知晓成奉之的身世,更毋论其夫人了,只知他们二人是同乡,是否出自同一村落只有他们自己明白了。
    楚铮站在这边悠然自得,苏巧彤在京城亦只说过她来自苍乐山,而那村庄详情只在自己面前谈起过,那也纯属是被逼无奈,他人根本不知晓。
    楚原沉吟了下,道:“那苏姑娘所居村落是在何处?”
    楚铮不假思索便说道:“此地毗邻郑余县和安远县交界之处,位于苍乐北山脚下,距离两县县城均有一百余里。”
    楚原冷笑道:“背得很娴熟啊。”
    楚铮干咳一声,道:“三哥若是不信可派人去查。”
    去就去。楚原此言差点儿脱口而出,但又觉得有些不对,自己这弟弟甚少做无把握之事,想了想突然想起一事,问道:“你师父吴先生昨夜匆匆离京,他去哪儿了?”
    楚铮心中一动,凑过来小声道:“自然是去了苍乐山,替小弟善后了。”
    楚原一震,瞪大眼睛道:“你方才还在狡辩,怎么突然间又承认此事了。”
    楚铮笑道:“三哥何许人也,此中破绽定瞒不过你。与其让三哥暗地猜测,小弟还不如如实相告,只望三哥能谨守此秘密。”
    楚原沉吟良久,哼了声道:“不消你来提醒,父亲已暗示我不得插手此事。小五,你真是好手段啊,把父亲也牵扯进来了。”
    “父亲只是欣赏成奉之的才干而已。况且若没有父亲允许,小弟就算再胆大也不敢如此妄为。”
    楚原道:“未必吧,小五。父亲再怎么爱才也不会任命一个他国奸细为吏部尚书,定是你事前隐瞒,等他就任吏部尚书一职后再向父亲坦白,父亲顾及他和楚家的颜面才不得已遮掩此事。”
    “三哥,这你确是冤枉小弟了,小弟原本是想连父亲也一并瞒过的。没想到父亲太过精明,竟被他老人家察觉了。”楚铮嘻嘻一笑道,“不过有父亲帮着遮掩,小弟总算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臭小子。”楚原笑骂着捶了楚铮一下,又说道,“如今看来,成奉之的才干远胜唐孝康,父亲得他相助,几乎可掌控大赵一半以上官员,可你当初怎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留下他,要知此事极其凶险,稍有不慎连父亲也保不了你。”
    楚铮一本正经地说道:“小弟向来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为成奉之这等人物冒些险也是值得的。”与毒杀储君赵庆一事相比,包庇几个奸细算什么。
    楚原给气乐了:“简直一派胡言。你与大哥一样都是热衷权势之人,依我看你是想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二来大概也看上了苏巧彤的容貌吧。”
    楚铮不置可否,三哥既是这么想就由他去吧,毕竟自己与苏巧彤的关系太过惊世骇俗,说出来没人会信的。
    楚原又看了眼远处的苏巧彤,道:“不知怎的,自从猜到这苏姑娘的身份后,我再看到她竟觉得她不似原先那般美貌了。”
    楚铮啼笑皆非,道:“这样也好,正可断了你不轨之心。对了,别的不说,苏姑娘的厨艺绝对是当世一流,再过几天小弟就要起程了,不如今晚三哥来踏青园,小弟请她展露一番。”
    楚原犹豫了下,道:“算了,我还是不去了。”
    楚铮收敛了笑容,缓缓说道:“父亲今晚去礼部四叔府上赴宴,三哥又要去见大嫂了?小弟在此多嘴一句,瓜田李下应避嫌。”
    楚原叹道:“小仙毕竟是与我一起长大的好友,说起来她比四丫头那书呆子更像是我妹妹。如今她已是这般处境,总要劝解一番。”
    楚铮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楚原向成府院内看了眼,道:“朝中大臣除了方相国和兵部郭尚书外,该到的都已到了,这两位定是不会亲自前来的。咱们兄弟这脸也露够了,回府吧。”
    两人向成奉之道别,成奉之挽留一番后,命两个儿子将二人送出府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