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春秋》第十八章重回京城

楚氏春秋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天一早,周寒安一身戎装,与昌平王、宁太守和楚轩一一拜别。楚轩来到楚铮马车前,见楚铮躺在那里脸色依旧苍白,良久才道:“小五,保重。”
    楚铮亦是神情复杂,拱手道:“大哥,日后再见。”
    三千黑骑军离开了平原城。楚铮昨日失血过多,此时躺在车内,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忽然感觉马车一震,楚铮迷迷糊糊地听到紫娟小声责备那赶车军士道:“怎么这么不小心,公子受伤了正在歇息呢,他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上一觉了。”
    楚铮不由微微一笑,但又有些心烦,紫娟翠苓这两个丫头对自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主仆感情了。欧阳枝敏到长平县上任前,楚铮曾答应过他可以带翠苓一起去,没想到翠苓死活不愿意,并断然立誓终身不嫁,欧阳枝敏也不是愚笨之人,看出了她的心意,伤心失望而去,楚铮当时在一旁真是尴尬之极。
    算了,她们既是一定要留在自己身边,那随她们吧,正如轻如所说的,若是强行将她们嫁出去,她们一辈子也不会快乐,以后好好善待她二人便是了。
    楚铮将棉被拉了拉,准备继续闷头大睡。忽一阵凉风吹了进来,一人来到他身边,轻笑道:“还在睡啊。”
    楚铮一听是苏巧彤的声音,睁开眼道:“是你啊,紫娟呢?我方才还听她说话来着。”
    “看样子你是睡迷糊了,已经赶了大半天的路,周将军下令今日便在此地歇息,军士们正埋锅造饭,紫娟去为你张罗吃的去了。”苏巧彤与楚铮毕竟尚未有名分,南下时随从都是鹰堂子弟倒无所谓,但如今随着黑骑军一同北上,人多嘴杂她也不便与楚铮挤在同一辆车内。
    苏巧彤扶着楚铮坐了起来,见车内堆着不少书籍,觉得有些奇怪,笑道:“素闻你向来不爱看书,今日怎么转性了?”
    楚铮答道:“这些是我向大哥索要的史书。”
    苏巧彤轻笑道:“看来你们二人关系似有改观了。”
    楚铮叹道:“毕竟是亲兄弟嘛。以前天各一方,我与他都把对方往坏处想了,此番再见这才发觉骨肉之情终究难以割舍。如今想来父亲将大哥外放到南线有些失策了。”
    苏巧彤却道:“那倒未必,你二人是长久未见才觉得兄弟之情仍在,若一同在京城反而会明争暗斗得更加厉害。”
    楚铮一怔,想了想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与大哥都不是甘心屈居人下之辈。有时我想想真是心寒,若是将来你我为人父母了,看着几个儿子争得你死我活,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苏巧彤叹道:“富家子弟为了家业亲情泯灭、手足相残的事,古已有之,即便千年以后也是屡见不鲜,此事非人力所能解决的。”
    苏巧彤翻了翻那堆史书,道:“你看这些做什么?”
    “这么多年了,这个世界总算出现了一件与前世所知相符之事,总要好好琢磨一下。这突厥应该便是后来的土耳其吧?”
    “不错,据我所知,这突厥应出现在历史上的隋唐时期,绝代名将李靖便是击败了突厥而名垂青史的,只是中原的历史已经改变,而突厥却似未变,沙钵略之名听来也有些耳熟,不知李靖是否还会出现于世间?”
    楚铮笑道:“这份重担就交给我吧,我定能完成‘后人’的大业。”
    苏巧彤白了他一眼:“真是不知羞,纵观青史绝代名将又有几人?打仗也是要有天赋的,别以为多知道了些历史便认为自己无敌了。”
    楚铮苦笑道:“你这是在打击我么?我已经被推到这个位置上了,只能硬撑下去了。不过那突厥再强也不会比原先那些胡蛮强到哪儿去,北疆的赵秦两国大军都是历经百战的精锐之师,面对外敌向来同仇敌忾,北疆大营统领孟德起也是当世名将,就不知西秦会是何人领兵?”
    苏巧彤想了想,笑道:“我想秦国主将应是薛方仲。”
    楚铮听到这名字微微一惊,道:“何以见得?”
    “我在薛府近十年,又拜他为义父,自然了解得多一些。此人可以说是为战而生,生平百战未尝一败,自从他当年大败胡蛮,秦赵两国虽相互为敌但无战事,已经把他憋坏了,连数百名军士去围剿山贼他都要赶去旁观,此番突厥来犯正好称他心意了。”
    “薛方仲若是真去了,我到北疆定要拜会一下这位当代名将。”楚铮笑道,“说起来他还算是我半个岳父呢。”
    苏巧彤一撇嘴,道:“如果你不怕惹来风言风语,尽管去吧,顺便替我问声好。”
    “说心里话,我宁愿与突厥交战,而对内战并不感兴趣,中原战乱已经数百年,赵秦齐吴四国人口累计不过四千万,尚不及西汉,若是以战一统天下,恐怕还要死伤近三成,到那时突厥再度来犯可就麻烦了。平定中原如果能不战而屈人兵是最好不过了。”
    苏巧彤摇头道:“至少西秦是决计不可能的。秦王可算是位英主,秦国军方对他死心踏地,绝无不战而降之理。你不要生气,论英雄气概他确是远胜于你。”
    楚铮小声说道:“那是因为人家还小嘛。”
    苏巧彤顿时只觉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忙道:“你我知根知底,别说这些恶心话,这套还是留着去讨敏公主欢心吧。”
    楚铮佯怒看了她一眼,道:“那你不知道在一个男人面前夸奖另一个男人是很伤人自尊的吗?”
    苏巧彤不理他,叹道:“只可惜秦王生不逢时,遇上了你父亲楚名棠,否则他迟早能一统天下。但可以预见的是秦赵之战无论哪方赢了,都只能是惨胜。”
    楚铮也不再开玩笑,若有所思地说道:“听说被秦王当年诛除的几大世家,仍有不少子弟意图推翻他,这些人能否为赵国所用?”
    苏巧彤苦笑道:“这些人里已经没几个杰出之士,大都已经被我杀光了。”
    “你?”
    “这几年诛杀几大世家余孽都是由我主持的,该杀的都杀了,剩下的已经不成气候,不要指望他们了。”
    楚铮瞪大眼睛道:“如此说来,你的手上已经沾满了人民的鲜血?”
    苏巧彤有些恼怒,低头不再作声。楚铮也觉得玩笑开过头了,讪讪地不知说什么好。
    良久,苏巧彤轻声说道:“到了京城后你可能就要去北疆了,到了那里加倍小心些,定要平安归来。”
    楚铮一行走了五天后,楚原带着另外两千黑骑军也与之汇合。不过他们并非从后面赶来,而是已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等了近两天了。
    楚原满腹怨气,见过了周寒安,问道:“安哥,小五呢?”
    周寒安一愣,道:“五公子在平原城遇刺受伤,正躺在马车内。怎么,三公子还不知此事?”
    “报信之人只说兵部有命,令我等速至京城,根本未提及此事。”楚原恍然,“难怪你们走得如此慢,小弟一行日夜兼程从破釜塘赶到此地,附近官府却都说未曾见有大军路过。小五伤得重吗,现在何处?”
    到了楚铮马车前,吴安然抢先一步上前查看了一下楚铮伤势,见并无大碍,微怒道:“怎么这般不小心,居然还是被弓箭所伤。”
    楚铮苦笑道:“师父,这也怨不得徒儿,那人箭法确是了得。”
    吴安然问道:“可知那些刺客是何来历?”
    楚铮淡淡说道:“刺客仅有三人,已全被击毙。时逢兵部又有令到,徒儿也懒得去查了,这边有张‘羿之弓’乃刺客所用,师父也许听说过。”
    吴安然悚然动容,道:“‘羿之弓’乃南齐神弓门的镇门之宝,难怪以你的武功也未躲开。”
    楚原怒道:“原来是齐人所为,小五,我即刻修书一封给洛水大哥,请他出兵马踏长江南岸,逼迫南齐交出幕后主使。”
    楚铮神情不变,此结果原本就在他意料之中,道:“还是算了,三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大赵迟早要对南齐用兵,到时再算此账也不迟。”
    忽听一人笑道:“这不是楚原兄吗,赵应这边有礼了。”
    楚原有些尴尬,回身行礼道:“楚原参见小王爷。”以前对此人颇不客气,没想他竟也有出头之日。
    赵应笑呵呵地将楚原扶起,道:“你我自幼相识,犹如弟兄般,何需行此大礼。”
    楚原有些意外,赵应以前一直眼高于顶,今日怎么变得随和起来了。
    却不知赵应听了父亲昌平王一番教诲,也渐渐明白过来了。自己在朝中毫无根基,虽说有望继承大统,但在众大臣眼中,恐怕还不如周寒安这个新进禁卫军左将军分量来得重,他毕竟是楚名棠一手提拔的嫡系。自己到了京城即使有姑姑暗中照应,可官场险恶,若没有一个真正强势的靠山,一个侍郎级的官员便可以将自己整得名声扫地。楚名棠掌控朝中大权,他也算自己唯一熟悉些的重臣,而且听姑姑信中所说,楚名棠也有意扶植自己为君,与此相比,楚原以前得罪自己之处又算得了什么。
    苏巧彤带着紫娟走了过来,见楚原也到了,她对这楚家三公子并无恶感,轻笑施礼道:“三公子一路风尘仆仆,辛苦了。”
    楚原笑道:“苏姑娘客气了。”见紫娟手中捧着一个大碗,楚原凑上去一看,只见里面一片白糊糊的东西,不由一皱眉问道:“这是什么?”
    苏巧彤瞟了眼楚铮,笑道:“某人不自量力以口衔箭,撞得牙都松了,吃不得硬食,只好为他准备了些粥。”
    楚原疑道:“这是粥吗,怎么看似不像。”
    紫绢答道:“苏小姐为了公子,将米煮之前都一一碾碎才下锅的。”
    楚原羡慕地说道:“小五,你身边女子怎就这般体贴,我屋里那几个见了我都噤若寒蝉,只会嚅嚅应是,什么都干不好。”
    楚铮看了他一眼道:“真想知道吗?”
    楚原道:“当然了。”
    “很简单,就四个字:将心比心。”
    楚原愣了下,道:“将心比心?”
    “你心中如何对待她们,她们心中自然也会如何对待你。”楚铮指指紫娟,道,“就是紫娟和翠苓,小弟也将她们当妹妹看待,从不随意训斥。”
    楚原摇头道:“你那丫头翠苓当年我尚在京城之时就有些嚣张了,这几年不见恐怕更是无法无天了,你还这般宠她?”
    楚铮傲然道:“我踏青园的人出去只有欺负别人的份儿,哪有受人欺负之理。”说完楚铮却有些担忧地对紫娟说道,“紫娟,记住这话可不要让翠苓知晓,不然公子我就更头疼了。”
    楚原放声大笑,苏巧彤也笑道:“好了,先别说了,吃点东西吧。”说完接过紫娟手中的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