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春秋》第四章转道太平[2]

楚氏春秋最新章节目录
   公子乃军中将领,不应涉及地方政务,此案既是发生在罗山境内,就转交于白大人审理。”楚铮从一旁取过几样东西,道:“这里是本公子那位属下的禁卫军令牌、履历及本公子以禁卫军十一营主将身份为其出具的证明,白大人请收好。”
    白世谋接了过来,问道:“公子,是否还要追究这些贼人家属之罪?”
    楚铮摇了摇头,道:“不必了,本公子那名下属并未丧命,未及满门抄斩之罪。”
    白世谋赞道:“公子对朝廷律法了如指掌,下官实是钦佩之至。”
    楚铮道:“已被擒住的二人暂且关在罗山县大牢中,日后自会有人来处置。”
    白世谋想了想道:“公子,下官心中有些担忧,不知当讲不当讲。”
    “白县令有何话尽请直言。”
    “罗山县乃一小县,又毗邻京城,县内有才之士大都已去了京中,”白世谋小心斟酌着用辞,“下官手下并无多少可用之人,昨夜观这两贼首,似是江湖高来高去之人,关时间久了,下官恐怕会生事端。”
    “白大人请放心,”楚铮笑道,“本公子临走前会将这二人废去武功,并留下十名属下协助白大人,这附近驻军本公子也已与之说过了,必要时白大人可请他们相助。”
    白世谋心中微微一沉,暗忖这两个贼人想必对这位楚公子极为重要,不然也不会这么麻烦,自己可千万要留心了。
    “下官多谢公子相助。”
    谈完正事,楚铮顺口闲聊了几句,却发现这白世谋言谈得体,应对如流,不由有了些兴趣,与之详谈了半个多时辰,才命陆鸣将他送走。
    送走白世谋,楚铮才缓步迈进里屋。见楚铮走了进来,武媚娘道:“公子,与那小县令有何可谈的,居然这么久。”她毕竟当了三年储妃娘娘,对这些小官当然不屑一顾。
    楚铮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真看不出此人官位虽低,倒不失是个有才之士。他为官九年,从一县的都亭长做起,六年后便为一县县令,在临海县任主簿期间有海盗来袭,县令弃官而逃,白世谋挺身而出率百姓击溃贼人,在政绩上也多有建树,能升任县令并无他人相助,全凭实干所得。”
    武媚娘看了眼一旁的苏巧彤,笑道:“也很一般啊,苏姑娘的姨父在朝中无依无靠,不是照样当上了吏部侍郎。”
    “那是不同的。”楚铮暗想,成奉之当年官职升得如此之快,应与西秦资助分不开,否则断不会在十几年间便升为吏部侍郎。
    柳轻如道:“如此说来这人也是可用之材了,只是过于执著功名了。”
    楚铮忍不住笑道:“柳如姐,官场中人若是没有追求功名之心,那还当什么官。”
    柳轻如反驳道:“公子此言差矣,身为一地父母官,应为百姓做主,为百姓谋福。”
    楚铮收敛起笑意,道:“真正无意功名利益,只为百姓造福谋利的官员恐怕千里无一,称之为圣人亦不为过。而世上毕竟还是凡夫俗子占多数,身居上位者不应以圣人所为要求各地官员,而应做到赏罚分明。要是一个官员真的无意于功名,等于没了上进之心,其政绩必是不堪,若是舍功名而逐利,更是会为害一方,像白世谋这类以实干为晋职手段的已属难得,朝廷如果能做到以政绩为官员晋级的主要标准,实是大善。”
    柳轻如想了想,轻叹道:“公子所说确有道理,但妾身总觉得其中仍是颇为牵强。”
    楚铮也叹道:“我大赵如能做到这点已是不易了,就算千年之后怕也不过如此……”楚铮摇了摇头,看了看躺在床上仍合着眼的宁小仙,问道:“宁姑娘怎么样了?”
    苏巧彤微微一笑,道:“自昨晚晕过去后至今未醒,不过身体看似并无大碍。”她和柳轻如并非愚笨之人,早已看出宁小仙是佯装晕厥,只是可怜其遭遇不愿揭穿而已。
    苏巧彤又问道:“公子准备如何安置宁姑娘?”
    宁小仙的呼吸顿时变得有些急促,楚铮听得分明,不由一笑道:“事关楚宁两家声誉,此事绝不可外传,但宁姑娘恐怕是无意再回平原城,那就暂且送她到京城吧,对家父母就说她是为贼人所劫持,幸为我等救下。”
    这边宁小仙气息渐渐变得平稳下来,楚铮冲坐在床头的武媚娘施了个眼色,武媚娘会意,伸手点了宁小仙的睡穴。
    柳轻如忧道:“这不是欺瞒老爷和夫人吗,恐怕有些不妥。”
    楚铮笑道:“我若直言相告才是不妥呢。何况父亲和母亲又岂是容易被欺瞒之人,平原楚府的少夫人怎可能被劫持到京城附近来,他们定不会相信我所说,必派人暗中调查,但为了楚家声誉也不会详细追究下去,只知一个大概便可,究竟如何处置就由父亲做定夺吧。”
    楚铮在屋内踱了几步,忽道:“还是有些不妥。”
    苏巧彤问道:“有何不妥?”
    楚铮不答,快步走出内屋,对门口侍卫吩咐道:“叫陆鸣过来,嗯,另请吴先生也一同前来。”
    楚铮坐了下来,见几女面露不解之色,道:“家父若要查宁小仙之事,必是先到这罗山县,我留罗闻枫和颜仲文一命便是为此。可又担心这二人如果心知必死,在狱中胡言乱语怎么办?虽说我留下几个鹰堂弟子看守,但此事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为好,否则……恐怕有性命之忧。”
    柳轻如等不语,暗想就算罗闻枫不胡说八道,楚名棠疑心一起,也未必会放过这几名鹰堂弟子。
    楚铮想了半天,喟然道:“若不想让这几个鹰堂弟子无辜丢了性命,只好由我多担当一点了。”
    柳轻如问道:“公子准备如何去做?”
    楚铮冷冷说道:“临走之前将这二人剜眼割舌,关在石牢之中,我倒不信凭他们二人的功力能在青石上以指写字。”
    柳轻如有些不忍,道:“那何不干脆将之杀了?”
    楚铮淡淡道:“就这般杀了岂不是太可惜了,他们两人之命我是想留给三哥的,他定会颇有兴趣。”
    苏巧彤想了想问道:“那楚大人岂不是要多费一番工夫?”
    楚铮笑道:“那才合我意。最好是让家父派人从平原城开始查起。如此一来,宁小仙在京城待的时日就长了,此去南线,反正三哥也会与我一道回京城。届时宁小仙也尚在楚府,他们二人如何相处就由他们去吧,我可不想掺杂其中。”
    苏巧彤点头道:“这也不失一个好办法,既然是因公子之故才揭开了此桩丑事,此时装糊涂是明智之举。”
    此时门口侍卫进来禀报:“公子,吴先生和陆侍卫到了。”
    楚铮站起身来,对吴安然施礼道:“徒儿见过师父。”
    这边柳轻如裣衽一礼道:“轻如拜见义父。”
    这几天楚铮对吴安然变得敬重了许多,再也不与他嬉皮笑脸了,吴安然竟感到颇不习惯,只好嗯了声道:“都起来吧。”
    楚铮坐了下来,道:“家门不幸,让师父见笑了。”
    罗闻枫的口供就是吴安然逼问出来的,他当然知道得很清楚,也正为楚铮担心,闻言道:“铮儿,你准备如何处置此事?”
    楚铮将刚刚与几女商议的说了一遍,吴安然点头道:“如此甚好。唉,想当年在平原城时为师看你大哥老成稳重,如今怎么变得这般不是东西。”
    楚铮淡淡地说道:“大哥想必认为是徒儿抢占了原本应属他之物,有些看不开了。其实他若安心留在南线,必能登上父亲当年之位,他过于贪心了。”
    楚铮沉吟半晌,忽道:“轻如姐,烦请你带着几个丫头陪宁小仙一同回府,宁小仙在名分上毕竟还是我大嫂,我不欲回京面对父亲,就由你代劳吧。”
    柳轻如想想也是,道:“妾身听公子的。”
    “家父若是询问起宁小仙之事,轻如姐就说当时是夜间,你与几个丫鬟留在马车上,不清楚详情。”楚铮苦笑道:“父亲那辆马车也烦劳轻如姐带回去吧,唉,原本是想一路游玩到平原城的,现在是泡汤了,看来我天生就是劳碌命。”
    除了陆鸣外,屋内众人都给了这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少年一个白眼。
    楚铮唉声叹气了一会儿,道:“陆鸣,你与楚芳华带着八十名鹰堂弟子护送轻如姐回京。到了楚府后不必逗留,持本公子的令牌到鹰堂再调一百名弟子,火速赶到太平府。”
    “小的遵命!”陆鸣应道,随即又有些疑惑,道,“公子,是让小的带人去太平府吗,按照行程此次去平原城不经过太平府。”
    楚铮对吴安然说道:“师父,徒儿正要禀报,此去南线大营想改一下行程,想在太平府逗留几日。”
    “逗留?”吴安然若有所悟,“你是为太平展家?”
    “正是,徒儿不想再犹豫下去了,大哥拉拢断剑门,无非是想与徒儿争锋,徒儿除非离开楚家,从此退隐山林,否则避无可避。但他毕竟是我兄长,血浓于水,徒儿不想将事情闹大而伤了父母之心,因此想提前斩其爪牙,太平展家就是其中之一。”楚铮转身对陆鸣说道,“陆鸣,因情况有变,本公子答应你之事只好变通一下,提前动手了,但本公子仍可答应你展风楼之首级由你亲自去取。”
    陆鸣俯首道:“公子之恩,小人无以为报,一切听从公子之命。”
    “那就好。”楚铮又看了看苏巧彤,道,“巧彤,要不你也与轻如姐一同回京吧。”
    苏巧彤愕然,问道:“这是为何?”
    楚铮道:“此去南线一路刀光剑影,你又不懂武功,还是回京较为妥当。”
    苏巧彤笑道:“看来楚公子对巧彤还不甚了解,当年巧彤也曾拜在寇大娘门下练过一年武功,只是小女子志不在此,又欠缺天分,这才作罢。但底子仍在,寻常一两个大汉未必就近得了身。”
    楚铮一愣,不过想想自己见惯了武林一流高手,对练过一两年武功的三脚猫看起来确与常人无异。
    武媚娘却拍手道:“原来苏姑娘也是同道中人,媚娘失敬,只是媚娘怎么就看不出来呢,不如请苏姑娘施展一番身手让媚娘见识见识。”
    楚铮一听,也笑着说道:“巧彤露一手吧,本公子觉得可以便带你同行。”他倒真想见识一下苏巧彤身手如何,毕竟此行颇为凶险,苏巧彤若是弱不禁风还是回京城吧,万一出了什么事他可舍不得。
    苏巧彤瞪了这对男女一眼,无奈站起身来,对吴安然施了一礼道:“吴先生,巧彤现丑了。”说完从怀中取出一把匕首来,楚铮见了不由咧嘴一笑,这把匕首就是当时苏巧彤欲用来自尽的,不过原先匕上之毒已被他除去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