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春秋》第一章西秦咸阳[2]

楚氏春秋最新章节目录
   退兵。如今赵国三大世家沆瀣一气,楚名棠牢牢把持赵国朝政,而方令相身为相国之尊,甘愿屈膝其下,楚名棠真是咄咄怪事。”
    薛方仲也摇头道:“这样一来,赵王形同虚设,可赵国反而上下一心,三军军令畅通毫不受阻。仅这一点,我大秦就颇有不如。”
    秦王明白他的意思,秦国几大世家已尽数被诛,可军中受这几家大恩的将领却不少,虽迫于秦王和薛方仲之威不敢有异动,但仍有人与那些世家余孽藕断丝连。只因这些人都手握兵权,没有真凭实据,秦王也不便贸然下手。
    薛巧芸忽道:“小女子有一不情之请,还请皇上恩准。”
    秦王笑道:“巧芸姑娘请讲。”
    薛巧芸道:“小女子想亲自到赵国上京城一趟。”
    秦王一听薛巧芸要去赵国,不由得一惊,毫不犹豫便道:“此事绝计不可。”
    薛方仲却心中一动,此女留在大秦迟早是个祸害,难得她自己要离开,不如顺水推舟,于是咳嗽一声道:“巧芸,你为何要去赵国?”
    薛巧芸道:“皇上,义父,巧芸对赵国的认识只限于书面之上,而天机阁送来的密报常有相互矛盾之处,实让人难做决断。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赵国如今强盛,我大秦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因此小女子想去上京城,好对赵国有个更为细致的了解。”
    秦王一挥手,道:“不必再说了,朕决不会答应的。”
    薛巧芸毫不退缩,道:“巧芸也是大秦子民,为国出力有何不妥?大王以何理由阻拦小女子?”
    秦王一愣,突然叹道:“巧芸,你难道真不明白朕的心意吗?”
    薛巧芸没想到秦王当着薛方仲的面说这话,不由得脸一红,忙别过头去。
    薛方仲暗叫不妙,故作未闻道:“皇上,巧芸也是一片忠君报国之心,而且说的也有理,军中密探从赵国送来的情报为臣也常觉得似是而非。巧芸心思缜密,有她在赵国坐镇,于我大秦益处颇多啊。”
    薛巧芸暗暗冷笑,自己这挂名义父的心思她一清二楚,薛方仲对她一直心存戒意,方才言中之意更是希望她久居赵国。不过她确实想去赵国一行,原因无他,只为对楚名棠这人颇为好奇,一个世家没落旁枝的子弟居然能一跃成为赵国实际的掌权者,在这个时代的确是罕有之事。此人文武双全,不但从政了得,对南齐一战所显露的军事才华也让薛巧芸叹为观止,为了了解此次战役,薛巧芸详细研究了各方送来的密报,发现楚名棠深谋远虑,为了此战精心准备了五年之久,而齐国却对此一无所知,可以说赵齐之战尚未开始结局便已注定。薛巧芸认为若不能对楚名棠有个较为彻底的了解,大秦面对此人决无胜机。
    秦王看了看薛方仲,道:“薛卿,你难道忘了三年前魔门李万山之事?巧芸为此事谋划良久,连退路都已为之准备妥当。可他们杀了梁上允后不到一日便陷入楚名棠重重包围之中,仅赫连雪一人生还,可见赵国京城防范之严密。况且此去赵国何止千里,巧芸一个弱女子,路上若有什么差池那该如何是好。”
    薛巧芸轻笑道:“皇上此言差矣。如若李万山等人不去刺杀那赵国大臣,那楚名棠也未必能察觉,巧芸此去上京城,不过是打听些消息,又无不轨之心,应不会引人注目。况且巧芸也不是什么弱女子,这些年来也随寇大娘学了些防身的功夫,等闲三五个大汉还应付得了。皇上若是不放心的话,就请寇大娘陪巧芸一同前往吧。”
    薛巧芸所说的寇大娘秦王也颇为熟悉,寇家一直是大秦郑家最坚定的支持者,若没有寇家鼎力相助,秦王自问根本无力与朝中权臣相抗。而这寇大娘是寇家当代家主寇海天的大姐,传说其武功不在寇海天之下,若不是寇家从无女子执掌家门的先例,否则以她的能力,寇家家主之位还不轮到寇海天。
    秦王稍稍放心了些,不过仍试图劝说薛巧芸,道:“寇大娘朕自然信得过,可那楚名棠绝非善与之辈,当年那李万山和赫连雪联手比寇大娘也差不到哪去,加上还有那么多魔门弟子却仍全军覆没。巧芸,朕还是觉得此行凶险,你还是放弃此念吧。”
    薛巧芸道:“巧芸心意已决,大王不必再劝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原四分而治已经持续近数百年,大王雄才大略,比始皇大帝也不遑多让,足以成为一统天下的明君。巧芸深受大王知遇之恩,总觉无以为报,大王就放心地让巧芸去吧。”
    秦王笑道:“巧芸,你真若想报答朕,朕倒希望你用另一种法子。”
    薛巧芸一窒,忙扯开话题:“说起李万山之事,巧芸还真有些不解。当年那赫连雪回到咸阳,言语间吱吱唔唔的,定有隐情未报。巧芸自认为策划得极为周全,李万山等人只要小心谨慎些,楚名棠纵有天大本事,查找到唐甘江府上也需三五日之后,怎会这么快就给人围住了?而且据事后密报,楚名棠显然是早有准备,调集了诸多高手,否则仅靠寻常士兵,又怎会只逃出赫连雪一人?赫连雪身上又只有皮肉之伤,岂非咄咄怪事?”
    秦王叹了口气道:“朕何尝不是觉得其中有异?不过魔门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高手,早已群情激愤,只得暂且安抚了。赫连雪虽有诸多可疑之处,可他的门下弟子在赵国伤亡殆尽,如今血刀宗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了,若说他与赵国勾结,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巧芸,你就暂且不要再追究了。”
    薛巧芸有些不以为然。这些魔门中人大都是不得已才投效秦王的,其忠诚度远不及灵山古寺的和尚,更不要说世代守卫大秦的寇家了,虽说也可以派上一时之用,但若有外敌引诱,很难说他们会不会反戈一击。薛巧芸原想劝说秦王清理魔门,只留下可用之人,可秦王既然如此说了,她只好应道:“巧芸遵命。”
    秦王沉默良久,他是看着薛巧芸长大的,是知道这女子性子极拗,一旦定下决心很难更改,唯今之计只能想办法保证她的安全。秦王无奈地说道:“巧芸,既然你心意已决,朕也就不勉强了,你准备以何种身份进入上京城?”此女做事向来谋定而后动,既然她决定去赵国,细节方面想必也已考虑妥当。
    薛巧芸听秦王已有允许之意,心中欢喜,微笑道:“巧芸想过了,准备以韩之枫夫人娘家侄女的身份进入上京城。”
    薛方仲立即反对,道:“不可。韩之枫是我大秦派往赵国最杰出之人,如今身居高位,已是赵国重臣。似此类人物岂可轻易动用。”
    薛巧芸对薛方仲道:“义父,巧芸此举亦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这韩之枫在赵国之地位远胜于他在秦国之时,享尽荣华富贵,恐怕已心生异志。当年李万山等人到上京城之前,巧芸就曾命人转告韩之枫,请他协助李万山等人行事,可他却百般推诿,借口赵王命他到各地巡查,干脆离开了上京城,像他这种人若再不督促,到时会悔之晚矣。”
    秦王心中却另有顾虑,道:“巧芸,那韩之枫若真是如此,你到他府中岂不更危险?”
    薛巧芸道:“不妨,此人心思巧芸也猜想得到,他是既不想为大秦效力,却又无法投靠赵国。正因为他已位列赵国朝中重臣,因此他即使向赵王坦承此事,所能得到的赏赐与他今日之地位相比简直微不足道的,此人是个聪明人,必不会做此蠢事。巧芸到了他府中,只要不将他逼得无路可走,他必会好生款待,不敢泄露半点风声。”
    秦王点点头,道:“那好吧,此事就如你所愿。”
    薛巧芸起身拜道:“多谢皇上。”
    秦王笑道:“谢朕作甚?你是为大秦办事,倒是朕应谢你才是。”
    薛巧芸轻笑道:“巧芸不敢。”
    秦王沉思道:“赵国远在千里之外,虽每日有密报传来,可正如巧芸你所说的,朕对它只有个大致了解。特别是楚名棠,此人在南线大营时,因尚是地方官员,天机阁对他竟不甚重视,实在该死。如今他已是赵国只手遮天之人,赵王已成傀儡,但朕就不信赵国皇室就甘心如此。赵王虽垂垂老矣,但其子赵庆年少气盛,对楚家极为不满。巧芸,你是朕最信任的几人之一,此次你既然决意要去赵国,朕就将大秦在上京城所有的人手交付于你,由你全权处置,离间赵国君臣。必要时可再派秘堂高手投效至赵庆门下,全力助他与楚名棠相斗,此事无论成败,必能在赵国掀起轩然大波,对我大秦百益而无一害。”
    秦王突然又笑道:“不过巧芸你只在幕后主使便可,听说那赵庆是个好色之人,朕可不想让你亲身犯险。”
    秦王此命无异是将薛巧芸此行推向险境,可薛巧芸见秦王如此果断,不为儿女之情所左右,不忧反喜,躬身道:“小女子遵命。”
    秦王将她扶起,说道:“不过,巧芸你可要答应朕一事。”
    薛巧芸肃容道:“皇上请讲,小女子无所不从。”
    “好,这是你自己说的,”秦王呵呵大笑,“此次你从赵国回来,朕定要迎娶你入宫,可不许再推三阻四的了。”
    薛巧芸一怔,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秦王有些不快,道:“怎么,难道朕还配不上你吗?”
    薛巧芸慌忙道:“皇上,小女子决无此意,只是……”
    秦王微怒道:“不用说了,你那些借口朕已经听够了,什么自怜身世,又说自己是什么不祥之人,朕之皇权受命于天,有朕保护着你,你又何需顾虑。”
    薛巧芸脸泛奇异之色,良久决然道:“巧芸此番若能从赵国平安归来,便依皇上所愿。”
    薛方仲在一旁暗暗叫苦,可又不知用何理由劝阻,索性一声不吭了。
    秦王大喜,问道:“巧芸,你准备何时起程?”
    薛巧芸道:“若寇大娘应允此事,巧芸准备五日后便起程。”
    秦王点点头道:“那好,寇家那边就让朕替你说,这几天你好好休息一下,毕竟千里迢迢,路上可要小心了。”
    秦王又叮嘱了几句,便与薛方仲离开了别院。
    薛方仲有些心不在焉,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薛巧芸接近皇上就是为了讨皇上欢心,要知道以她的出身想要入宫是件极其困难之事。可今日所见皇上显然早有此意,反倒是薛巧芸颇不情愿,若说她欲擒故纵也不像,皇上对她已用情极深,如此做法只会徒惹不快而已。
    秦王丝毫没注意身边这位大秦名将在凝神苦思,他也正为此事苦恼,薛巧芸之前已经婉拒过他多次了。他真不明白这女子在想些什么,难道世上还有比自己更适合她的男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