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春秋》第四章镇北侯府

楚氏春秋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天,楚名棠夫妇领着五个孩子来到了镇远侯府。
    这是楚夫人近十年来第一次回娘家,镇远侯王烈夫妇早早就吩咐下人将府中打理得干干净净。楚夫人到了侯府,与母亲王老夫人抱头痛哭,楚夫人在京的两个妹妹也在一旁陪着落泪。王老侯爷和楚名棠劝慰了好久,几人才止住了哭声。
    楚夫人让几个孩子上前拜见外公外婆。不出楚夫人所料,王老侯爷一见楚铮两眼放光,拉着他的手问个没完。说起来王老侯爷也是个苦命之人,连着生了七个女儿,而且是五个妻妾分别所生,楚铮不由得感到奇怪,照常理来说是不大可能的,若是一夫一妻还情有可原,这么多妻妾生的都是女儿那只能说是王老侯爷命该如此了。
    楚铮通晓世故,知道眼前这老头子是必须讨好的,于是故作乖巧天真,把王老侯爷夫妇乐得不知东南西北,对这外孙真是喜欢到了心里。楚轩和楚原毕竟已经长大,实在拉不下脸学楚铮承欢膝下的可爱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楚铮身旁的礼物越堆越高。
    王老侯爷戎马半生,当年也曾当过北疆大营统领,如今虽年已老迈,但仍喜欢舞枪弄棒。听到楚夫人半带夸耀地说起楚铮的本事,王老侯爷有些不信,命人抬过当年他所用的丈八长矛,放到楚铮面前。楚原在一旁摇摇头,这根长矛虽比夏漠所使的看来粗重许多,但对于小弟来说,仍是小菜一碟。
    楚铮走上前足尖运劲一挑,长矛便腾空而起,楚铮一把抓住,舞得呼呼生风。王老侯爷看直了眼,不停叫好,对楚铮更是喜爱,恨只恨他不是自己孙子。
    楚名棠在一旁轻轻咳嗽了一声,楚铮知道父亲要和外公谈正事了,便使了个借口要和外婆到内府去。王老侯爷恋恋不舍地放开楚铮,转头对楚名棠夫妇说道:“你们到书房来吧。”
    到了书房,楚夫人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将楚名棠近况向王老侯爷说了。
    王老侯爷缓缓说道:“皇上对楚家不满由来已久。不过楚老狐狸也有不对之处,他是聪明一世,糊涂一事,楚氏直系族人在下面郡县干不了几年,就把他们调到朝堂之上,搞得每天早朝楚家的人越来越多,一有什么有损楚家利益之事,呼啦啦走出来四五十个楚氏官员,能不惹皇上心起杀机吗。但楚家历经百多年,在大赵国内已经根深蒂固,也不是可以轻易铲除的。当年名棠不为楚家所看重,皇上原本想扶持你来对付上京楚家,然后通过名棠掌握楚氏一族,却没想到楚老狐狸觉察到皇上的意图,断然许诺将楚家宗主一职传给名棠,名棠也因此决定重归楚家。此举老夫不想评论是对是错,名棠你是楚氏族人,这么做也有你的道理,只是这样一来,楚家的势力大增,皇上更是寝食难安。若不是外忧西秦,内忌老夫,皇上可能已经对楚家动手了。”
    楚夫人在一旁撇撇嘴,楚王两家的关系大有猫腻,自己和夫君已经推测出七七八八,可父亲仍在自己面前装模作样,不就是因为自己是女子,不能接掌王家宗主之位嘛。
    王老侯爷看了看楚夫人夫妇,道:“秀荷,老夫可以为名棠从中游说,但名棠也要做一些事,楚家在朝中为官之人也太多了些,官职也大都只是令吏和侍郎,而且还有很多是酒囊饭袋,根本不堪大用,名棠可将这些人调离出朝,既不损楚家势力,也给了皇上面子。”
    楚名棠想想道:“此事容名棠考虑一下,名棠虽说已是楚家宗主,但还需和大伯商量一下。”
    王老侯爷道:“那是自然,不过老夫想那只老狐狸会同意的,他应是个知轻重之人,老夫跟他斗了几十年,还不知道他的心思,他恐怕早就料到名棠会来找老夫的。”
    说完正事,王老侯爷开玩笑道:“名棠,你那幼子铮儿老夫实在喜爱,要不过继给老夫当孙儿吧?”
    楚名棠有些犹豫,楚夫人在一旁笑道:“父亲,你少寻名棠开心了,铮儿改姓王倒没什么问题,可那几个叔伯兄弟可就要犯疑心了。楚家已由名棠任宗主了,明远他们几人也正盯着您呢。”
    王老侯爷有些丧气道:“老夫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膝下无子,几个侄儿与名棠相比实在是差远了,老夫不是很看得上眼,但这又如何,宗主这一位子总要在他们中选。”
    王老侯爷摇了摇头,不再想这些烦心事,对楚名棠道:“名棠,让铮儿在这边住段时日吧,老夫看此子乃是个不世出的大将之才,老夫可以为你好好调教一下。”
    楚名棠喜道:“铮儿能得您老垂青,实是他的福气。”
    楚铮没想到自己在王老侯爷面前表现好得过头了,他老人家不肯放他走了。楚夫人怕他住不习惯,还派人将柳轻如和紫娟、翠苓都送了过来,摆明了是要他长住了。
    王老侯爷很快发现这个外孙有些闷闷不乐,便问他是怎么了,楚铮原本只想推诿几句蒙过去算了,可想起父亲所说的楚家危机,暗道王家也是三大世家之一,实力不容小觑。外公目前看来是帮着父亲的,但究竟能帮到什么地步就不得而知了,先探听一下也好。
    楚铮看了看王老侯爷,叹了口气,却欲言又止。
    王老侯爷问道:“铮儿,有什么事尽可对外公说,只要外公能做到的什么都可答应你。”
    可楚铮依旧不答。
    急得王老侯爷都快许诺到上天摘星扯月了,楚铮才苦着脸道:“孙儿发现自从来到京城后,父亲便愁眉不展。孙儿很想为父亲解忧,前日父亲与娘亲在房中密谈,孙儿悄悄在一旁偷听,这才知道是皇上欲对我们家不利,外公,您说孙儿该怎么办啊。”
    王老侯爷安慰道:“铮儿放心,有外公在,皇上还没那本事能把你父亲怎么样。”
    楚铮道:“可孙儿听说皇上是最大的,还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王老侯爷疑道:“铮儿,你是从哪的听来的,那些都是酸儒们所鼓吹的,皇上倒是最爱听这些,可这大赵江山也是我们几家为他们赵家打下来的,凭什么要人死就死,仅凭他赵家就能治理好天下吗。以前有几大世家是觑视皇位,才被皇上和王楚等家族联手消灭,如今你父亲并无反意,皇上想杀你父亲,外公第一个不答应。你父亲让外公去游说皇上,外公明天就去,把话给皇上挑明了。”
    楚铮睁大眼睛道:“那怎么可以,外公你不怕皇上吗?”
    王老侯爷傲然道:“只要外公和你们楚家联手,在京城无人可敌。”
    “皇上也不行?”
    “当然。如今在京城,共有四种势力,一当然是皇上,掌握着一半禁卫军和大内侍卫营,还有以郭怀为首的非三大世家之人;二是方家,方家宗主方令信已当了十年相国,提携了一大批族人,朝堂之外还有西线大营支持;楚家和王家可各算一种,当年外公和你堂祖父年轻时也斗得死去活来,后来年纪大了退下来后,雄心也淡了,觉得对方顺眼多了。六年前你父亲重回楚氏,外公也不好意思和你父亲作对,两家来往也多了起来。外公没有儿子,最疼爱的就是你娘,你父亲既然已是楚家宗主,外公当然也向着楚家了。皇上想要同时对付楚王两家,哼,不自量力,楚家在朝堂能与皇上争锋,朝堂之外楚家六大执事在各地也是称霸一方;王家掌控大赵四成军队,不要看郭怀是上任北疆统领,外公在北疆时间比他还长,虽说郭怀是个名将,但当年若不是外公看在你父亲的面上不想与他为难,他郭怀哪有今日风光。如今北疆的几个主要将领,哪个没在外公手下待过?何况还有你堂舅王明泰在那里坐镇。如今方家虽然倒向皇上,但想对付王楚两家,还是差了点儿。”
    楚铮突然又问道:“外公,那除了朝堂之上,市井之中可有什么势力?”他想到自己师父吴安然武功如此了得,江湖中似他这种高手也有不少,若能聚集到一起也是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王老侯爷却不屑地说道:“市井之中会有什么势力,京中各大产业哪个不是依附在三大世家门下,只不过方家比较不堪,京中的青楼和赌场都收到自己门下,所以外公和你堂祖父都看不起方令信。”
    青楼和赌场?楚铮顿时无限向往,来到这个世界,还没去过这两个历史最悠久的行当见识见识,有机会的话把这两个产业也夺过来,照书上说那里是最好收集情报的地方。
    “孙儿这次来京的路上,在太平府遇到一个什么武林世家,在当地好像很有势力的样子,不知京城有没有?”
    王老侯爷笑道:“京中哪有这种人物,有些能耐的都让几大家族收为家将了。剩下的都是些泼皮无赖,府中无论哪个下人出去便可好好教训他们。
    王老侯爷想了想又道:“铮儿你方才所说的那种高来高去的人物外公也知道,可是以个人之力终究有限,难以和世家大族相抗衡,何况外公和你堂祖父府中也有不少高手,就算大内那个……也无法来去自如。”
    楚铮听王老侯爷语焉不详,问道:“大内是谁啊?”
    王老侯爷犹豫道:“这个铮儿就不要问了,以后会有人告诉你的。”
    第二日天方破晓,王老侯爷便起身前往皇宫。
    快到皇宫时,斜刺里突出驶出一辆马车。驾车的王家管事有些紧张,小声向车内道:“老爷,对面来了辆马车,好像是楚老侯爷的坐车。”
    王老侯爷唔了一声,闭目不语。
    两车交会时,窗帘同时拉开,楚天放向王烈拱手示意,王烈微微颔首。
    路边一人将此情此景全看在眼里,等两车驶远,那人飞身上马,向城西去了。
    方令信也起得很早,站在府内园中的临风亭里,看着丝丝朝雾,一言不发。吏部尚书汤受望坐在亭中,享用着方府下人送来的早点。
    一个人突然匆匆走过来,气息有些急促,躬身道:“启禀相爷,镇远侯王烈一大早就出府往皇宫赶去,逍遥侯楚天放在半路等候,但两人并未下车交谈,只是相互致意。”
    汤受望放下筷子,道:“姐夫,果然不出你所料,王烈今日要去见皇上了。”
    方令信挥挥手,让那人下去,哼了一声道:“昨天楚名棠去拜见王烈,回来时将他幼子留在镇远侯府,显然两人已经谈妥。王烈今日去参见皇上,这并不奇怪。”
    汤受望抹抹嘴道:“王烈这老匹夫也真是的,除掉了楚家,朝中就剩下方王两大世家不是更好吗?”
    方令信看了他一眼:“如果王烈也有和你类似的想法,他肯定会觉得朝中只留楚王两家更合他心意。”
    汤受望笑道:“怎么,他还想不自量力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