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春秋》第三章心生疑窦[2]

楚氏春秋最新章节目录
   纱布将洗好的水果裹起来随手一绞,汁液便滴到碗中。柳轻如见他喜欢,便和两个丫头没事也为他挤果汁,只可惜三人手无缚鸡之力,弄一小碗果汁常常累得香汗淋漓。楚铮见了有些不忍,便劝她们不要做这费时费力之事。柳轻如明里应了,暗地里趁楚铮不在时仍和紫娟、翠苓为楚铮准备果汁。
    楚铮听柳轻如叫他,登时不再理吴安然,转身便跑了。吴安然阻之不及,只得摇头叹息,他有时真搞不懂这个徒弟,说他没毅力耐心吧,可当年初练龙象功的时候,一招每天能练个数千遍;若说有吧,修练幻天手等别的武功时又吊儿郎当,还好这些武功楚铮当年也都练过,只是未曾加以钻研,这一天下来又会了十之八九。
    楚铮跑到柳轻如跟前,伸手就要拿那碗果汁。柳轻如手一缩,嗔道:“吴先生还没有喝,少爷做徒弟的怎可先用。”
    楚铮暗想什么徒弟,如此让你看到当年少爷我是怎样捉弄这师父的,肯定让你看直眼。心里想着,手腕却一抖,手背往上一抬,正好击中那碗底部,柳轻如只觉手一震,那碗脱手飞出,楚铮右手托住,在空中划了个半圆收回,稳稳地送到了自己嘴边,一口饮尽,心中暗赞这小巧功夫的确挺好用,若用龙象四式来抢这碗果汁,恐怕只有碎片可以舔了。
    只听吴安然在身后闷声说道:“难道你就会用师父教的武功来抢女娃子的东西?”
    楚铮毫不脸红,笑道:“这不是师父常教导的嘛,要学以致用,徒儿一直谨记在心的。”
    紫绢给吴安然搬来一张椅子,道:“吴先生请坐。”翠苓随即也端来一碗果汁。
    楚铮见吴安然一副惬意的模样,心里有点不大舒服,笑道:“没想到师父来了京城,对徒儿孝敬的东西放心多了。”
    吴安然顿感一寒,想起当日那两条蚯蚓,看着碗中粘稠的果汁,不觉有些犹豫。
    翠苓见吴安然不喝,奇道:“吴先生怎么了,这果汁味道很好的,是小婢和姑娘亲手做的。”
    吴安然见这小女孩天真无邪,应该不会伙同楚铮来害自己,这才慢慢品着将碗中的果汁喝完。
    楚铮不满地看了翠苓一眼,向柳轻如说道:“不是让你们不要再做这力气活,我想喝的话可以自己动手。”
    柳轻如拢了拢鬓角秀发,笑道:“这没什么,奴家虽没有少爷的本事,但多做几次也就熟练了。奴家现在先将水果削成块,放在盆中用木杵捣碎后再用纱布挤出汁,也费不了多少力气。”回头指指两个陶罐道:“今日只用了半天奴家和这两丫头就做了这么多。”
    吴安然咂了咂嘴,觉得味道不错,暗骂楚铮以前怎么不知道拿来孝敬师父,随手又把碗递过去,翠苓识趣地又给他倒了一碗。
    楚铮突然想起一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便走到吴安然身边,轻声说道:“师父,徒儿这两天苦心练功,也算痛改前非了吧?”
    吴安然警惕地看了他一眼,道:“有话直说,不要拐弯抹角的。”
    楚铮挠挠头,嘿嘿笑道:“就是师父曾说过的这‘龙象伏魔功’的弊病,不知师父是否有点头绪没有?”
    吴安然看了看柳轻如,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子起坏心思了。
    楚铮见吴安然嗯啊了半天,不由得急道:“师父你说啊。”
    吴安然突然站了起来,道:“大人和夫人来了。”
    楚铮气得把又他拉回椅中,道:“别东拉西扯的,快点说。”
    却听楚名棠在身后说道:“铮儿,你怎么可对吴先生如此无礼。”
    楚铮回头一看,奇道:“爹娘你们怎么都来了,难得难得。”
    这边柳轻如三人忙从屋内又搬了两张椅子出来。楚名棠坐下道:“有什么难得的,为父和你母亲来看你有何不对吗?”
    楚铮笑道:“孩儿不敢,只是二老同时来孩儿此地,的确甚少。”
    平日楚夫人最恨一个“老”字,今日听了却并不做声。楚铮感到奇怪,扭头向楚夫人看去。只见楚夫人神色有异,正上下打量着他。
    楚铮浑身发毛,干笑道:“娘亲今天怎么了,好像初次见到孩儿似的。”
    柳轻如捧着陶罐走过来道:“大人和夫人要喝点什么,桃汁还是梨汁?”
    楚名棠奇道:“什么桃汁还是梨汁的,铮儿,你又搞了什么新奇东西?”
    柳轻如抿嘴笑道:“这正是少爷教奴家的,很方便的,将新鲜的果子捣碎后用纱布将汁水挤出,喝起来别有风味。”
    楚名棠试着尝了口,甘冽爽口,果子的清香沁人肺腑,使他精神一振,不由得赞道:“果然不错,夫人你试试看。”
    楚夫人喝了口也点点头:“是不错,看来我家铮儿会的事不少啊。”
    楚铮笑道:“这有何难,娘亲让人照着做是了,府内管事每天买的瓜果还少吗?”
    楚夫人不答,对柳轻如三人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吴安然见楚夫人夫妇显然并不想有外人在场,便也起身告辞了。
    见众人都走了,楚铮觉得有些不安,问道:“娘,你和父亲找孩儿何事,孩儿怎么觉得你们怪怪的。”
    楚夫人看着这平日里最疼爱的幼子,忽道:“是吗,为娘只不过听你父亲说你在江边大营很了不起啊,你如何向为娘解释啊?”
    楚铮心一沉,终于来了,当初自己在江边大营的确锋芒毕露,已引起了父亲注意,只不过是公务繁忙,没空详细追问而已。
    一时间,楚铮不知如何是好。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扮演着小楚铮的角色。久而久之,如同庄周梦蝶,他都分不清究竟是他拥有了小楚铮的身体还是小楚铮拥有了他的思想,渐渐地楚铮已经完全习惯了这个世界,前世如同一场梦已离他越来越远,已经渐渐模糊了。
    在前往江边大营的路上,刘阿根的背叛深深刺激了他,重新想起了前世种种,原来的自己渐渐地苏醒了,有些不甘心只当个小孩子了。终于在江边大营时见楚名棠指挥十万大军与南齐作战时他心动了,这可是在前世奋斗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机会啊。他忍不住也参与了进去,从此便无法自拔,那协助楚名棠掌控数万人生死的感觉让他热血沸腾,才明白为什么古人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他虽不能亲自指挥,但同样感受到站在权力颠锋的感觉是如此不可一世。
    可楚名棠毕竟不是常人,很快觉察出楚铮有些不寻常。楚铮心中有些茫然,不知该如何向父母解释,真相是不能说的,也是无法说清的。天知道如果楚名棠夫妇知道他们真正的儿子在多年前就已消失会有什么反应,对一个侵占了他们儿子身躯的“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对待吗?而楚铮是真的很珍惜与父母的感情,还有几个哥哥姐姐,他们让他享受到了前世未曾享受到的亲情,他也已经将他们完全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如果失去这些,楚铮真不知道是否还有勇气在这世界孤独地活下去。
    楚铮突然想起前世有人告诫过他的话: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你说假话,那你就毫不犹豫地说吧,在很多时候,说假话比真话有利得多,也无害得多。
    善意的欺骗好过冷酷的真实。
    楚铮向楚夫人微笑道:“怎么,娘亲也知道了,父亲在江边大营时就夸过孩儿了。”
    楚夫人道:“是啊,你父亲把你夸得天上罕有、人间全无啊,江边大营的幕僚也对你心服得很,还能帮你父亲出谋划策,为娘这么多年怎么从未看出你懂得用兵之道啊?”
    楚铮干笑道:“孩儿不过是听了娘亲的话,多读了些书,当时父亲要谋划全局,面面俱到,难免有些疏忽之处,孩儿为父亲出几个主意只是旁观者清而已,哪有父亲所夸奖的那么了得。”
    楚夫人还想再问,楚名棠阻止了她。对楚铮他只是感觉这孩子有些过于异乎寻常,倒并没有非要追究原因的意思,毕竟自己孩子有出息他比什么都高兴。见楚铮回答的颇为圆滑,有些推诿的意思,便对楚夫人道:“夫人不要再问了,古人云:圣人生而知之,咱们铮儿生来就聪明无比,比常人知晓得多些也属正常。”
    楚夫人见丈夫发话了,便不再说话。只是心中仍有些不舒服,楚铮自幼与她生活在一起的,自己对他了解居然还不如丈夫。
    楚名棠沉吟道:“铮儿,你年纪虽小,但懂事之早出乎为父和你娘的想象,为父当初在江边大营时就觉得不能再将你当成一个孩童看待了。但你既然出生在我们楚家,又是我楚名棠的儿子,就注定无法过那种逍遥自在、不问世事的日子,你明白吗?”
    楚铮有些头痛,暗想父亲又要开始训话了,只好点点头道:“孩儿明白。”道理他是懂的,富贵人家的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容易,真能成才绝不多,不然也不会有“富不过三代”这一说。
    楚名棠沉吟片刻,将楚氏一族的近况一五一十对楚铮说了。楚铮越听越心惊,他平日对府中的事关心不多,真没想到父亲看起来新任太尉,风光无限,可暗地里压力却如此之大。
    楚夫人也在一旁说道:“你父亲虽说已是楚氏一族的宗主,但根基尚浅,身边虽有赵先生何先生这些从南线大营带回的谋士,可他们毕竟不是姓楚,许多事情不可让他们知晓。你们三兄弟要多为父亲分忧才是。”
    楚名棠道:“你娘说的不错,不过,铮儿为父要告诫你一句:年纪小小切勿锋芒毕露。原本以为你三哥已是飞扬跋扈、不知轻重,没想你在江边大营更是无法无天,在为父身边显山露水也就罢了,还跑到黑骑军中撒野,拎着两只百斤重的大锤把周寒安和夏漠追得鸡飞狗跳,连京中的你堂祖父也知道了你的大名。你尚未成年,不要让人人都对你心存戒意,以后在京中安心待在府里,不得随意外出惹事生非。”
    楚夫人却不乐意了,道:“夫君你这话就有欠考虑了。铮儿是谁,是楚家的公子,又不是夫君手下的谋士,想低调些就低调些,铮儿不去惹事,事情还会惹到铮儿身上的,如昨日楚名亭之子不就如此。虽然夫君刚到京城,可妾身想京中的达官贵人们早就对我们家一清二楚,只要夫君与皇上关系略为缓和,别的事不说,想和我们楚家联姻的人家就绝不在少数,除了轩儿亲事已定,很快就有人上门给四个孩子提亲了。那些官宦人家处事慎重,肯定要不遗余力地派人了解这几个孩子,到时铮儿恐怕连儿时何时生病打个喷嚏都会让人查得清清楚楚。”
    楚名棠觉得夫人说的有理,道:“那夫人以为该如何?”
    楚夫人道:“妾身以为铮儿勇猛之名以后恐怕是瞒不住了,何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