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二十一章传承(四)[2]

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章节目录
   白了,在他父皇还在的时候,决不能随意向军中插手一这一点他虽然一直都有所自省。但还是比不上亲身经历带来的教 一父子间虽有血脉相连,但天家岂有私情,一旦与皇位有上瓜葛。再多的亲情也是一团狗屎。
    赵伯铭终于知道,一名真正合格的太子,应该像他的那位已经过世了的大哥那样,处处以父皇为先,远避军方,偶尔表现一下仁心,那就足够了。太子并不是天子,作为皇位储备和保险,在皇帝尚在的时候。要懂得藏身于阴影之间。太过放纵自己的权欲,便会引来天子的雷霆之怒,而天下所有人的命运却取决于九五尊,太子也不可能例外。
    “幸好父皇只是想给我一个教罢了,并不是嫌弃”
    马车迅快的在道路上疾驶,不过坐在厢壁厚近两寸的车厢中,却是一片寂静,甚至听不到什么声音。寂静中。赵伯铭突然开口,对自己的左膀右臂道:“你们怎么不问今早父皇唤我入宫究竟为了何事?!”
    陆游和宁易抬起头,看了着赵伯铭的表情,便问道:“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父皇想下诏征集天下英才,编幕一部《皇宋百科全书》!”
    “《皇宋百科全书》?!”宁易皱了皱眉头。问道,“是如《太平御览》。《册府元龟》那样的大典?”
    赵伯铭点了点头:“对!就是集合天下所有学科的大通典。”
    典籍不是单一的书册。而,对于尊崇以教化、传承为上的儒家,从而稳定皇权的历朝历代来说。任何一次大规模编辑综合经典,都是一项保证天子权柄、象征朝廷文治的巨大工程。
    为了彰显朝廷的文治之功,更为了让自己坐上皇位更加名正言顺,赵光义和他的儿子赵恒,都下令编幕炫耀文治的大典集。而另一个世界的后世,明成祖编纂《永乐大典》,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至于满清乾隆时的《四库全书》,更重要的用意还是放在毁禁对统治不利的书籍上。
    在大宋初年,赵光义和赵恒的统治期间。一共有四大典籍部书被编幕。有百科全书类的《太平御览》、史学类的《册府元龟》、文学类的《文苑英华》,以及小说传奇类的《太平广记》。
    不过洪武朝已经三十年了,虽然因为教育普及的缘故,国中文风浓郁。好学成风。但一部权威性的大典章。却始终没有编幕。有许多士子曾经上书,请求天子下诏。如今赵瑜便趁着六十大寿,准备召集天下各行各业的英才,编写一部《皇宋百科全书》。
    “按照父皇的意思,这部《皇宋百科全书》不属于传统的经史子集目录系统。而是融合收集大量科技类的图书。而且并不是编幕出来就算完的,日后还要十五年一修订,一甲子一重修。在皇宋百科全书中,无论文史经典,还是各类科学、创造,同时还有人物。用类似于字典、辞海那样的条目注释,一起编辑起来。
    “这可是项浩大的工程,绝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而且无论谁来主持。都做不到籽合所有人的意见。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才能是一回事,身份地位其实更,”陆游话音突然顿住,盯着赵伯铭,而在他之前,宁易早已将目光钉在赵伯铭脸上。两人一齐难以置信的问道。“难道?,”
    “没错。”赵伯铭唇角上翘,“父皇打算让我挂名领衔,作为主编来主持编基。”
    宁易、陆游对视一眼,几乎是喜不自禁。这个任命政治意味很浓。甚至可以与当年懿文太子代替皇帝登坛祭天相提并论。编幕百科全书的工作肯定很是繁重,但可以让赵伯铭趁机避开日后的风波。而在编幕百科全书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的要与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共事。当然也会结下深厚的人脉关系。这可以让赵伯铭了解到大宋现有的各色人才,为他日后登基用人打好足够的铺垫。
    虽不能说太子之位已经确定,但赵伯铭的确是想着他梦寐已久的位置。前进了一大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