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二十九章连横(中)[2]

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章节目录
   的时候,横山一带的雪灾比起京兆府附近,还要重上数倍。来年开春雪化前,两方根本打不起来。缓兵之计的猜测,根本说不通。
    “西虏会有如此远见?”朱胜非不信偏处西域的嵬名乾顺会有如此见识,并不是鄙视他们的才智,而是不觉得西夏君臣对中原局势的了解能让他们做出这样的判断,“关山相隔数千里,西虏能对逆贼的军势了解多少?”
    张浚沉吟道:“……也许是东海新闻!”
    朱胜非皱起眉头,张浚此言确有道理,说不定正是如此。建炎小朝廷的情报来源有许多也来自东海新闻——至于刚刚改名的‘皇宋’新闻,朱胜非是绝对不承认这个名字。
    ‘书生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士大夫们自吹自擂话本就是个笑话。没有正确的信息来源,谁能对天下大局了若指掌。但每期发行量据说超过十万份的皇宋新闻,却将各地最新的情报都刊登了上去。只要西夏君臣能得到一份报纸,了解天下局势变换,不是没有可能。
    “也许还有金虏的功劳!”张浚又加了一句。赵桓、赵构接连被释放,女真人的用意朱胜非和张浚当然知晓。如果说完颜宗翰不愿看到关西的军力被所西夏牵制,也是理所当然的。
    朱胜非慢慢点着头,“当是如此!东逆正在大举进攻河东,赵瑜那逆贼也已经领军北上。完颜宗翰肯定希望我们能助他一臂之力。”他看了看张浚,“不管怎么样,比起西虏来,还是东逆更危险。既然西虏意欲和谈,我们就答应下来好了,虽然驻扎在西面的兵力暂时不能轻动,但粮草物资却可以先就着东面。”
    “相公说的是!”张浚同意道:“如果真能换来兵甲战马,对我军不无补益。”
    “等下入宫时便如此报予官家好了。”朱胜非拍案定论。又道:“还有一件事,方才德远你去都亭驿的时候,官家又亲自召见了陕州派回来通报军情的信使……而且是密谈!”
    “姚平仲!?”张浚一惊,陕州来的当然是小姚太尉的人,“他究竟想做什么?”
    朱胜非也很疑惑。自从半个多月前被赵构单独召见,姚平仲的信使已经几次三番入觐,今次又是密谈。实在让人搞不清君臣两人究竟在瞒着什么?
    “要不要将姚平仲调回来!?”张浚问道。没有一个大宋宰辅会喜欢被蒙在鼓里的感觉,姚平仲的所作所为已经逾越了他区区一个武将的本分,这完全是在挑战两府的权威。
    “那要先跟西府说了,席贡那里怎么也要报备一下。”政事堂和枢密院权限分明,虽然如今朱胜非和张浚大权在握,将枢密院的声音压倒微不可闻,但该走到程序却一点也乱不得。只是朱胜非还有些犹豫:“不过陕州兵将皆是姚平仲亲领多年,几成藩镇,若临时换将,谁能压服得了他们?”
    “让姚平仲与曲端交换如何?曲正甫才具过人,又是西军将种……”
    还没等张浚说完,朱胜非便连连摇头:“姚古为枢相,姚平仲守京城。父子两人把持军务,挟持君上,吾等如何立足?明明白白就是五代旧事了!万万不可如此!”
    “那是不是暂且按兵不动,先向官家问清楚再说!?”
    朱胜非沉吟了片刻,却想起一个镇守在环庆,监视党项人的西军将领,如今西虏已经打算缓和,也没必要把一名大将之才在放在西北边境,“还是先召刘信叔回来!”
    “刘锜?”张浚喜道。这个人选决不比曲端稍差。刘锜刘信叔也是西军世家出身,父子名将。尤其是他的箭术,出神入化,曾经一箭射破百步外盛满水的水桶,使人将箭拔去后,水从洞中流出。而他再射一箭,竟又将洞堵上。
    朱胜非点了点头,正待说话,一个小吏将一封急报送了进来。朱胜非和张浚打开一看,两声悲愤的怒吼同时响起,回荡在政事堂中,“赵瑜逆贼!竟敢如此无道!”
    [w w w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