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三章老种(下)[2]

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章节目录
   下,扶着队伍中心的一名青年错蹬下马。而马队中的其他人,却四散开去,把住了每一条通向广场的道路。
    那商人双眼甚是活泛,手脚也是伶俐,在青年身前身后一番打扫,却在县衙外的八字墙下,扫出了一片干净的地面,铺上了一块油毡。
    被称为大王的青年,看年纪其实也不到二十,尚有着少年的稚气,他在油毡上坐下,望着城中的一片废墟,不由叹着:“可怜灵石城中的百姓啊……”
    商人却笑道:“金人屡攻南关不克,心中已是胆怯,也不敢再来骚扰,这灵石城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女真人的影子了。等日后大王秉政,两家重修盟好,也可让金人将灵石百姓悉数交还,重新在此城中安居乐业。”
    “说得也是!”青年点头笑道。他环视周围的山川城市,又不禁叹起:“真想不到,还能有活着回到大宋的一天!”
    “那是大王洪福齐天,有神佛庇佑之故。若是姚帅和小姚太尉知道大王平安南归,必定放下一切,赶来迎接。”
    话音未落,只听得南面道路上一阵蹄声传来,片刻之后,数十骑兵冲进城来。远远的看见钟鼓楼下、县衙前的马队,便是一阵欢呼。
    在离着广场尚有百余步的地方,那一队骑兵猛然勒马止步,齐齐翻身下马,向着马队走来。
    领头的一人甲胄下透出一幅朱红色的衣领,却是高品武官的公服。他身后一步,跟着名尚不到三十岁,高大威武的青年武将。两人领着一众亲兵,走到青年面前。双膝跪倒,大礼参拜,在亲王位秩尚不及宰相的大宋,这是臣子觐见天子时才有的礼节:
    “臣姚古(姚平仲),拜见康王殿下!”
    ………………
    卫州。
    千余关西骑兵就驻扎在州城中,三天前被邓广达率军请出相州后,他们便顺着故道,准备向西返回家乡。这群西军汉子离开家乡不过三个多月,但在他们心中却仿佛过了十年。
    家中的父母身体怎样了?家里的妻小挨没挨饿?党项人有没有趁火打劫?金虏到底有没有被守住?一连串的疑问让每一个关西汉子都坐卧不宁,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回家中。
    不过现在,他们却将那些疑问抛诸脑后,心中的问题只有一个——大帅的病情到底怎么样了?
    病床上的种师道,脸上正泛着红晕,早前的惨白和死灰已丝毫不见,但他心中却明白,体内的生命之火很快就要熄灭了:‘真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啊……’
    自从被逼着撤出相州后,种师道便一头病倒了。战场上的三通鼓声,如同催命鼓,将老种的自信与骄傲彻底粉碎——这已经不是老头子的时代了。
    新天子的气度,种师道从未在道君父子身上见过;邓广达的自负,种师道自己甚至都没能有过;他很愤怒,但更多的还是深深的羡慕。
    “大帅!”一声哭腔惊醒了种师道。偏头望望,杨志正跪在床榻边,满脸都是泪痕。老种不由得一笑,那张丑脸挂满了泪水后,便是更丑了。
    外人只会叫老种相公,能称呼大帅的,也只有老种麾下最亲近的兵将。很少有人知道,种师道其实好武不好文,他早年曾为文官,后来才转为武臣,这在重文轻武的大宋,也是个少有的异数。
    “老而不死是为贼,百岁岂可期?老夫活了七十六岁,戎马一生,比起叔祖兄弟来,好得太多了。”
    种师道抬头看着屋顶上的一个个鱼骨椽,他这一房就只剩两个亲侄儿,留在乡中的小幺儿不算,跟在身边的种洌却是带着一队骑兵出去为靖康皇帝做幌子去了。关西种家声名赫赫,没想到到头来,连个给他送终的都没有。
    老种其实也不在乎这些,死在儿女子之手,那比得上马革裹尸的痛快,对着靖康皇帝他也做到仁至义尽,全忠全节了。但族中子侄辈中无一个英才,承袭种家将的名头,这才是令他最为放不下的一桩事。一想到片刻之后,三世为将的种家将就要烟消云散,老种心中便忍不住隐隐作痛。
    “亲友子侄一个个走得比老夫都早,实在是活得太长了……”
    “大帅,西军不能没有你啊……有金狗,还有党项人要大帅带着俺们去打呐!”杨志悲叫着,他跟在种师道身边不过数月,还是因为老种心念亡弟才特意安排的。但这数月,杨志却已经对老种景仰得无以复加。
    看到杨志的模样,种师道却想起四十年前,他在延州二叔种谔【字子正病榻前的那一幕。
    “四十年前,老夫在二叔子正公处,也是这么说的,只是没有女真人而已。”种师道陷入追忆,轻轻笑着自己当年的青涩,“可二叔只瞪了老夫一眼,什么话都没说啊……”
    “但老夫有话要说……西虏是你们这一辈的事了,先守着关西,等东海官家来时,便降了他罢!”老种叹着,眼中还是有些不甘,“真想再年轻三十年啊……”
    洪武元年四月初四,种师道病逝于卫州,从军六十载,享年七十六。
    [w w w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