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三十六章异变(上)

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章节目录
   的冬日照在汴京城上,一阵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将尘叶一起卷上城头。灰靈的天空如城上守军的心情一样阴郁,空气还隐隐藏着一抹死亡的味道。几十只寒鸦在空中飞舞,喳喳乱叫着。粗糙刺耳的声音如锉刀一般狠狠锉着人们的神经,双翅拍动间,不住散布着恐惧。
    这些不吉的黑色幽魂,不时落下地面,叼起几条血肉,又扑腾着飞上天空。就在寒鸦的落处,无数刀枪矢石散落于地,上百具残破不全的尸首横七竖八的躺着,鲜血已经凝固发黑,但从创口中冒出来的尸臭和一点血肉被滚油泼过后产生的焦香,仍混入风中向四周散布开去——一场人数不多但依然惨烈的战斗刚刚在这里结束。
    隔着半里多地,完颜宗望看着东京城下宽阔的濠河不禁摇了摇头。昨日他找了几十条船从汴河上试探性的进攻了一下东水关,虽然被守军用飞石劲弩给击退,但也顺便测出了濠河的深度。一丈半的水深,想用地道炸开城墙,至少要挖到两丈半的深度,才能防止地道渗水,要不然就得从城墙根底下直接开挖。而这么做的结果现在就在城下。
    三百名神箭手护着百名工兵硬冲到东京城下,城中的宋人不敢出城驱逐,便用强弩劲弓加上石块滚油拼命的丢下城来。虽然神箭手尽力护持,用弓箭射下了几十名冒冒失失的守军,但百名掘土的工兵还是死伤了大半,顺利退回来的只有二十余人。
    尽管计划失败,不过宗望还是从中看出了城内守军的虚弱。他曾从当年地长生败军那里听说过东海人的箭阵,仅仅百人就能密如雨下,使精骑不得突入。而东京城头的强弩,威力不弱于东海商人们在北地贩卖神臂弓,但准头和协调性却远远比不上东海。真正死于箭下的士兵其实很少,更多还是葬身于当头而落的石块和滚油。而且城上的守军几乎是不要钱的往城下掷石泼油,石块堆得有两尺高,油料汇成了小溪,这些守城的宝贵物资被浪费得实在太多,远远超出必要的限度。
    完颜宗望啧了啧嘴,能用区区百条人命,就交换下来这么多守备物资,这笔买卖实在很划算,反正死得都是常胜军,他没必要替郭药师那个三姓家奴心疼。拨转马头,领着一众亲卫,往大营奔回。这里离东京城太近了,当年澶州城下,死于床子弩的辽将萧达凛就是太过大意,才让宋人捡了个便宜。宗望深悉历代战事,不会在无谓地地方冒太多的风险。
    宗望纵马回营,刚远远见着营门,就见另一个方向尘头大起,也是一队人马同样往大营这里奔来。宗望不以为异,这段时间,他派出营去开封附近的州县里打草谷的队伍实在数不胜数,看起来又是一队满载而归。
    对方渐渐奔近,面目也越来越清楚。宗望发现领队的竟是他地叔叔,阿骨打和吴乞买的异母弟弟,东路军名义上的主帅完颜母。
    “十一叔!”宗望惊道。
    “斡离不!”完颜母也远远的大叫着宗望的名字。
    宗望拍马迎上前去,脸色微沉,母他怎么能随便出营!当初,宗望以自己身为侄儿不便对叔叔发号施令地理由,将东路军的主帅之位让给了母,不过实际上领军的还是身为监军的他。但就算是名义上的主帅,母也不该以身犯险,贸然出外抄掠。若是出了意外,对军心士气的打击不会小到哪去。
    只是母浑然不觉侄儿的怒意,轻轻一夹马腹,同样迎着宗望过来。在他的马鞍前,打横架着一名女子,虽然面朝下看不清面目,但能被母看上,也不会是普通的美人。
    “斡离不,你看着汉女如何?”与宗望双马交汇,母大笑着抓着头发把马上女子地上身扯起。那女子十五六岁的样子,面上涕泪横流,却依然能看出是一名绝色。
    “的确不错!”宗望敷衍着说了一句,双眼在那个被掳来的汉女脸上一掠而过,扫上母的队伍。只见人人马上架着一女,而随行的战马上更是大包小包裹了不知多少财物。
    宗望有些不屑的看回自己的叔叔,身为主帅,任何劫掠来的战利品他都能分到最好的一份,何必自己动手,有这个时间,还不如想想如何打破东京城。东京城里地货色更多也更好。
    何况那些庸脂俗粉有什么味道。相貌虽好,但身份太差。宗望一向喜好贵家女眷,身份越尊贵,他玩得越痛快。就算是半老徐娘,只要跟皇家王室沾点边,在他眼里,也比那些国色天香的民女强上百倍。他地帐幕中,充斥着辽国的嫔妃和公主,还有一些重臣家地妻妾。不过辽国再怎么比不上大宋的。听说南朝道君皇帝地后宫中尽是沉鱼落雁的佳丽,那些帝姬更是个个绝色,想到这里,宗望心头一片火热,呼吸都粗重了少许。
    回到大营中,母打个招呼便带着抢来的女子去自已营帐中快活去了。宗望也回到自己的大帐中。在两名汉女的服侍下,脱去盔甲,一身轻松的宗望半靠在软榻上,计算着如今的局势。
    今次南下攻宋,比起对付辽人还要顺利许多,远远出乎宗望一开始的预计。当初的计划虽然明里说着要打进东京汴梁,但实际上,宗望只准备攻到黄河边,逼宋人割让河北河东就打道回府。只是有了东海新闻上的地图指引,又有了郭药师这个几年来多次去过东京、深悉大宋内情的识途老马,他才最终决定冒险渡过黄河。
    而宋人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决定
    错。在黄河南岸布防的宋军还未接战就一哄而散,河的五天五夜里,也没有一支宋军来干扰。一直攻到东京城下,那个叫何灌、在黄河边逃跑的宋军将领,才被强逼着返身作战,当然,结果可想而知。
    虽说东京城防严密,一时难以攻克,但宗望还有一招杀手锏,只要再等几日,就足以让他昂首走进汴梁城。所以这几天,他一边使人试探性地进攻,一边对南朝新皇帝派来的和谈使节狮子大开口,要南朝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并输款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还要派亲王出来做人质。不过,这只是宗望无聊时的一点游戏,耍个乐子罢了。等他打进东京,想要什么都有,不需要与人讨价还价。
    同时宗翰那边听说进展的也十分顺利,在火药的帮助下攻克太原城的消息宗望已经收到。太原是南朝河东核心所在,太原陷落,宗翰就能全师南下,按计划进逼洛阳。如果没有什么变乱的话,宗翰的西路军应该就在这几日便能攻下大宋的西京,将从关中来援的南朝西军,一起堵在潼关地另一边。
    据完颜宗望所知,南朝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三部分,其中厢军和乡兵都是凑数的,没有什么战力。而作为军中主力的禁军,同样分为三部分——河北军、西军以及京营,至于南方各路,所有的禁军加在一起,其数量也不及以上三部分中地任何一部。
    现下河北禁军在他的打击下全军溃散,要么散入乡间,要么龟缩在河间、中山这些他没攻下的城池中,一两个月内不可能再集合起来。而京营禁军,宗望已经见识过了,比河北军还差,完全不值一提。至于南朝最精锐的西军,党项那里会牵制一部分,剩下的只要宗翰把好关,也成问题。
    唯一需要担心地就是东海。不过现在天寒地冻,旅顺和天津的东海军全都无法出动,但宗望总要为日后考虑。今次就算攻下东京,等开春时,他还是要回北方。若是之后宋人和东海合力复仇,大金可就有麻烦了。
    想到这里,宗望不由得深深叹息,道君皇帝跑得实在太快了,若是这次能捉到他,将他和东京城的赵家宗室都掳回北地,再立个外姓来做皇帝,天下必然大乱。东海王据说是南朝太祖苗裔,届时他肯定要出兵来复国,不过以东海的兵力,等他收拾好南方,河北河东早就是大金的囊中之物了。
    ‘如果时局真的如此展开的话,按着大哥的谋划,与东海平分天下也不是不可能。’宗望遗憾的想着。但现在道君皇帝不知道逃到南面地哪个地方去了。有他在南方坐镇,南朝的天下乱不了。而且东海王据说对道君皇帝一向恭顺,一年四季贡使不绝。如果道君皇帝向他借兵求助,他至少八九成可能会答应下来,那对大金将会是个很大的麻烦。
    宗望抬头盯着帐顶,苦思冥想,‘得想个办法让东海与南朝翻脸才行。’使人找来南朝的降臣,他问道:“东京城中可有东海的人?”
    ……………………
    睿思殿中一片愁云惨雾。
    御桌之后,当年赵的位置上坐着如今的皇帝。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相貌虽是遗传了赵的端正俊秀,却没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锐气,脸青唇白,双眼无神,绯红色袍服下地身体削瘦干枯,毫无气势可言,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望之不似人君’。比他的父亲还要不堪。
    赵桓愁眉苦脸着,他并不是有决断地人。刚开始,金人还没围城时,他便犹豫于走与守之间。李纲说要死守东京,否则宗庙难保,赵桓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但等到耿南仲建议他巡幸陕西,赵桓又觉得的确先去陕西避避风头更安全些。李纲、耿南仲争执不下,其余地宰臣也分作守、走两派互相攻讦不已。
    当时赵桓是左右为难,李、耿两人一个是助他登基的功臣——当初赵意欲南逃,但只准备让赵桓以太子身份监国,是李纲与门下侍郎吴敏出言逼着赵退位内禅——一个则是从龙地东宫旧臣,在赵桓身边服侍了十四年之久,情谊非常。他俩的话,赵桓都能听得入耳。虽然从心里上讲,他还是想逃远点暂避兵锋,但身边的班直护卫家室都在东京,逼着他们妻弃子,全军登时溃散都不是不可能。
    不过当完颜宗望围城后,赵桓就不用再苦恼了,反正已经跑不掉了,现在要考虑的,究竟是战还是和的问题。只是李、耿二人争论地焦点,也从守和走变成了战与和。宰辅们有的要战,有的要和,金人围城已有数日,而赵桓的主意依然摇摆不定。
    赵桓坐在他父亲的位置上看着殿中,偌大的睿思殿空空落落,当年能入这殿中的文武官员足有数十人,但现在,却连区区十几名宰辅都没到齐。
    金人尚未围城的时候,上皇先带了大批的臣僚离开。有他做榜样,很快工部尚书张劝便弃职南逃,卫仲达、何大圭等五十六人也跟着弃职南逃。童贯带着三千胜捷军跑了,殿帅高也带着三千禁军跑了,还有蔡京,他带了一大家子上千人一起向南去找太上皇去了——赵桓私下里真是很服这位四次为相的权奸,这么一大家子,竟能在金人眼皮下顺利南下,蔡京活了八十岁,当真不是白活地。
    就在赵桓他刚刚登基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