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三十四章改变(上)[2]

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章节目录
   语气却很轻快
    “已经够轻松了。”副将完颜希尹在他身边说着,“本以为在武州、代州要狠狠打上几仗,现在却是轻轻松松的就杀到太原城下。”
    宗翰笑了笑,头也不回的问道:“地道挖好了吗?”
    “已经挖到城墙下了。”
    “那就别在浪费时间,快点开始罢!不能输给斡离不。”
    “当然不会输给他!”完颜希尹叫着,转身走了。
    很快,地道口忙碌起来。完颜宗翰看着手下的士兵们将一包包火药送进地道,须臾之间,每一条地道都塞进了上千斤的份量。
    再次抬头看着太原城上的将旗,完颜宗翰哈哈大笑。从今以后,汉人赖以与北方骑兵对抗的城防要塞,再也不是难以逾越地天堑。有火药在手,再坚固城池也别想在爆炸中幸存。
    几缕火光没入地道之中,大宋宣和七年十二月六日,随着几声惊雷,太原陷落。
    在另一个历史中,被挡在太原城下,不得不分兵围城,以保证后路的西路军
    ,今次只用了八天便顺利破城。太原一落,河东全境沦陷已是必然,再不用担心归路被封,完颜宗翰可以毫无顾忌的全师南下。攻下太原的第二天,宗翰便领军继续南侵,渡过黄河,直取洛阳,封死潼关,堵截西军救援都城的必经之路,并东向汴梁。
    至于东路地完颜宗望,他所面对的,是中山、河间、真定这河北三镇,以及附属三镇的瓦桥、益津、淤关三关。大宋河北两路与燕地本无山峦相隔,视为一片平原坦途。为了限制北方骑兵的突袭,宋人利用黄河泛滥后形成的黄泛区,不断的开挖鱼塘、沟渠,在宋辽交界处组织起一道河网塘屏障,有宋一百五十年,一直守护着河北,乃至中原。但这道屏障自从道君皇帝即位后,便再也没有认真疏浚过,往往被泥沙淤塞,不复旧观。同时金人入侵又是在冬天,大地冰结,尚未荒废的塘也无法再抵挡金人铁骑的跨越。
    在李纲后来的奏疏中,曾说道:‘河北塘东据海,西抵广信、安肃,深不可以涉,浅不可以行舟,所以限隔胡骑,为险固之地。而比年以来,淤泥干涸,不复开浚,官司利于稻田,往往泄去积水,堤防弛坏。’
    面对这样的一道漏洞处处地防线,完颜宗望便没有在几座坚城下浪费火药,能破之城则破,如真定府,便是一战而下,但像中山府这样的坚守城池,他便绕路而行。很快金国东路军地先锋完颜宗弼和领路的常胜军郭药师便抵达了浚州,横跨黄河地三山浮桥便在此处。
    此时守卫三山浮桥的是内侍梁方平和步军都指挥使何灌。梁方平是庸人,但何灌却是京营名将。在赵传位于赵桓时,也立了大功。当时与赵桓争位地郓王赵楷听说道君内禅,便想趁大局未定连夜入宫,再争上一争,却在入宫时遇上了把守殿门的何灌。赵楷对何灌道:“太尉岂不识楷耶?”何灌指着手中宝剑:“灌虽识大王,但此物不识耳!”硬是将赵楷赶走。
    只是何灌这名将成色却是不足,平日里看起来威武过人,但事到临头,却与梁方平一般模样。梁方平领兵在黄河北岸,敌骑突至,其军仓卒奔溃。而在南岸守桥的何灌望见金虏旗帜,便烧断桥缆而逃,陷没者数千人,而金人损失仅三骑。
    当宗望率领骑兵抵达黄河北岸时,南岸已无一名宋军。借助十几条船只,花了六天,完颜宗望将女真骑兵全数渡过黄河,而此时,他手下的步军才抵达黄河岸边。没有再等步兵,完颜宗望领军西行。
    靖康元年元月初七,宗望军至东京城西北,屯兵牟驼冈。这里是天监的草料场,刍豆如山,又蓄养了马匹两万,尽被宗望夺取。完颜宗望嘲笑大宋君臣:“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两千人守河,我辈岂能渡哉?”
    消息传到衢山,赵瑜大惊失色,不是因为东京被金人夹击,而是因为太原陷落的方式。在他的记忆中,金人第一次南侵之所以没能攻下东京城,就是因为太多未被攻克的城池留在金人身后,让他们不敢在东京城下久留。等到靖康元年十一月,有了多次攻城战的经验,河北、河东多数的城市沦陷,金国的东西两路才能顺利的夹击开封,将城中的赵家皇室一网打尽。但如今,利用火药爆破技术,金人可以很轻易的攻克原来必须绕道而行的城市,不论是保州、中山,还是大名府的城墙,都不可能在火药幸免于难。就算是东京城,也是一样。
    赵瑜的一切战略规划都是以他记忆中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布置。正因为他以为,他才没有在东海国中下达总动员令,只是让赵文和陈正汇按部就班的动员预备役,将各个营头逐个补充起来。赵瑜打算用一年的时间,把东海国的生产和生活慢慢转入战时轨道,将战争对国家经济的伤害压到最小,但现在,局势脱出了他的掌控,原来看似稳妥的策略已经无法与现实配合……
    历史已经彻底改变!
    注1:宋时挖掘地道的专用器具。分为屏风牌、头车、绪棚三个部分。据武经总要载,用头车掘进至城墙下的地基后,先用木板支撑挖掘出的空洞,然后放火焚烧支架,地基毁坏后,城墙便会倒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