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浮空基地》第三十四章空军魂[2]

抗日之浮空基地最新章节目录
   以满足喷气式发动机的要求。而这个地方,”何俊才指向四川的攀枝花,“据说有大量的钛伴生着铁矿。”
    “所以我的意见是目前活塞式发动机两个方向都同时进行研究和设计。气冷的和液冷的分别进行竞争,这样才能有活力。我们应该像美国那样有多个航空设计院和飞机制造厂才行。使用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后续可以直接升级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几年后涡轮式发动机将是主流,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能让我们的战斗机飞得更快,甚至超过音速。涡轮风扇式发动机可以用在民用和大型运输机上。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可以用在相对速度较慢的对地攻击飞机和轰炸机上。另外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还可以结合成涡轮浆扇式发动机,效果更好。”何俊才介绍了未来的趋势。
    “这样会需要很多的资源啊,现在国家积弱,不知道能不能同时设计制造多款飞机。”黄光锐提出了疑问。
    “这点黄部长可以放心,现在军委会对空军非常倾注,未来投入会越来越多。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机型的设计,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参考的,发动机可以初期引入国外的发动机进行装备和仿制,然后加以发展。”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做到体系化、组件化和标准化。比如武器系统就应该通用,不要紧密耦合在一起,比如武器就可以用吊舱的方式实现标准化,每个机型不用重复设计,这样能减轻工作量,对后勤的负担也能减轻。甚至飞行员座舱都可以整体设计,然后装配到各型飞机上即可。我们不比欧美国家,他们的军火商是私有的,难以统一和通用,我们是国有的,应该做到这一点,况且我们是从零开始,更应该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经过一番讨论,黄光锐和何俊才这两个装备部的领导决定了后续空军装备的发展路线:
    航空研究院主要负责基础研究,其中器材系负责化工、电气、仪表、金属材料、兵器等研究,特别是铝合金和钛合金的研究被作为重点。理工系则负责空气动力、结构、飞机设计、发动机的研究。航空研究院提供大型的风洞用于机体的测试,而浮空基地提供的几部小型计算机则装备上CAD和仿真模拟软件供大家共用,这能大大缩短设计和测试的时间。
    迁至南川的第二飞机制造厂将负责仿制日军的零式战斗机,除了实物外,何俊才还提供了图纸。另外何俊才也将零式的升级版,重型零式――A7M“烈风”的设计图纸和资料交给了厂长朱霖。这款战斗机将弥补了零式防御不足的缺点,属于重型战斗机。
    迁至昆明的第一飞机制造厂以及他在贵州的分部将研制新型的装备气冷式发动机的战斗机。何俊才选择的是美国1944年才正式生产的F8F熊猫战斗机。当他把图纸交给厂长朱家仁的时候,这位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的高材生一下就被这款飞机漂亮的三视图所吸引了。
    而新建的就位于成都的第三飞机制造厂,何俊才则希望他们设计和试制活塞式发动机的极限――P51野马战斗机。这款战斗机是采用的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何俊才的想法是几年后可以将液冷的活塞式发动机替换为涡轮螺旋桨式发动机,就像浮空基地第十一大队装备的歼一那样。当然螺旋桨战斗机一段时间后将被喷气式战斗机所替代。
    中美合作的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由于为了保密,没有承担新型飞机的研制任务,而是将原来各飞机制造厂负责的修理任务全部转移过去。
    迁往大定的发动机制造厂则将分为两个新厂,分别进行气冷型活塞式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液冷型活塞式发动机的设计制造。涡轮式发动机的设计暂时由航空研究院直接进行。
    乐山的降落伞制造厂将为陆战一旅设计制造新型的快速降落伞。
    其他的一些电子厂、武器厂和标准设备厂也在规划中。由于考虑到中国空军的现状,近期将以防空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为主。其余运输机、中型轰炸机和重型轰炸机则后续考虑另选新厂来制造(即后来设在桂林和兰州的第四、第五飞机制造厂)。
    至此,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外购、仿制和维修发展到自己研究、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五个飞机制造厂和两个发动机制造厂以及外围的工厂在抗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整个二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设计的飞机出现在亚欧的主要战场。
    战后这些工厂逐渐私有化,成为全球几个主要的飞机设计和制造商,为中国赚取了巨额的外汇。
    ************************
    小女右脚受伤,更新晚了点,抱歉!
    本周上分类推荐,请大家支持!谢谢!大文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