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星空》第十三章TPP和超声波核聚变

迷失在星空最新章节目录
   比较出名的科学家,大多情商不错,深谙为人之道,不要以为这些人都是在埋头苦干,他们脑子灵光得很。周奇森就是例子,他来威森科技之前就混得很好,在纳米科技这么前沿的领域也能有些名气。跟他相比,国宝这么扎实的人却默默无闻,当年捕获太阳中微子的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获得NB奖之前三十年如一日低调地工作着。
    理论物理研究院的科学家们,绝顶聪明的不少,不少人情商都很高,但想出人头地,实力和机遇都不可或缺。
    院长凯文.杜兰德来之前在ITER工作过,后来因为某次意外大放厥词惹恼了声名显赫的主管,被解雇。他妻子直到现在还很庆幸神的安排,一起夫妻间的纠纷居然会导致杜兰德丢掉工作并跑到澳洲来。当然这些纯属偶然,他本身的实力摆在那,在巴黎高师ENS读的数学和物理,然后又跑到巴黎高工EP拿的工程管理学位。不得不说法国人特立独行得厉害,巴黎高师这所著名学府居然会没有正式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这让人事部员工多忙活了一个星期。
    杜兰德做管理时间长了,头脑灵活的他耍了不少小花招,让和李庄关系极好的书虫泽维尔冲在前面。在研究院里,泽维尔主管核物理方面,研发协调水平相当不错,就是人迷糊了点,跟国宝、肖志成性格相近。对核物理领域的两个研究所来说,其实差别并不是非常大,主要分成三个领域,核理论研究、稀有金属的人工制备和新元素的研究、工程核物理。
    TPP即热核电厂的技术链很长,核聚变反应堆TR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配套技术相当复杂,大功率TPP的实现难度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多年前各国都宣布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却一直无法真正投入批量应用的真正原因。
    TPP项目周期太长,虽然搞研究的人都很有耐性,但身为人的情绪是无法避免的。以前还有ASA陪着花钱,但后来ASA也有大笔进账,这让杜兰德很着急,他自己也精擅核技术,便想到了替澳洲军方造核弹,这玩意可是能赚大钱的。他知道泽维尔对德国没有研制核武器很遗憾,对核武器也很热衷,原子弹这种诞生近一百年的东西在高手眼里没有秘密,便在公司制度内尽可能地给泽维尔制造方便。
    书虫想的很简单,只要能达成愿望就好。澳洲核武器的诞生是必然中的偶然,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才让澳洲军方有了好使的家伙。整个过程中似乎没有失败者,除了焦头烂额的堪培拉,但政客们到底怎么想的,公司管理层这边却不是很清楚,也许他们巴不得这样。
    核聚变反应堆TR实验室是核研究所的大部门,跟核研究二所即工程核物理研究所热核武器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刚好相反,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相通的地方,比如核燃料配比方案和氘氚的制备及锂6方面的研究。
    TR实验室目前为TPP准备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燃料,是氘氚6:4加锂的混合小球,理论输出能量密度为吨标准煤/千克,但由于自维持需要电力,实际能量密度为9500吨标准煤/千克,K城核电厂采用的全部是都是五十万千瓦的燃/蒸联合循环机组,发电效率较100万千瓦的机组高出5%左右,电热一体利用率为82%。以KTPP项目将建成的一期为例,年需消耗核燃料2.65吨,二十台发电机组轮流检修,可以保证连续发电,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停电问题。
    从技术角度考虑,分散建设的电厂保障能力明显要高于集中供电,但在地方利益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李庄暂时没有在H省省城建设TPP的打算,虽然有人很感兴趣,并说资金可以募集。周奇森则想在S市和省城同时建设两座TPP,这样K城就不用建二期工程,现有电力已经足够整个K市及周边使用。李庄由着他去联系,毕竟周奇森也想为家乡出点力,他这些年没少在老家那边做慈善。
    Z省那边,杭城电厂的最终规模被确定为2000万千瓦,其他电厂都分散建设,甬城2000万千瓦,瓯城2000万千瓦,沪南和沪北各2000万千瓦,各出精干力量保卫,WLES保安部也在各地招聘了与总部员工有关系的本地员工。
    在欧洲,并不喜欢百万千瓦机组,反倒小机组很受欢迎。WLES刚刚意外地接到了意大利人的订单,将替他们建设总装机量为3000万千瓦的六个TPP项目,全部使用50万千瓦核电机组。
    堪培拉电厂是联合技术公司显示自己实力的地方,使用了很多的先进技术,电厂造价也因此大大提高。这让竞争对手震惊于公司在民用科技领域的实力,虽然他们有些意外。相比花旗国的大张旗鼓、德法的沉稳、日本的顽强前行、俄罗斯的晃晃悠悠、华夏的咬牙切齿和英国人的愁眉苦脸,澳洲这边低调过了头。
    “闷声发大财”是李庄对关键领域订的规矩。
    三年前的五月,花旗国30万千瓦核聚变示范电厂并网发电时,媒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GE等大公司都得意洋洋,嘲笑其他势力的10万千瓦试验电站。仅隔了一个月,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双威核聚变示范电厂成功运行时,澳洲这边吭都没有吭一下,之前联合技术公司也从没有发布过自己的核聚变实验堆TER运行成功的消息。
    世人知道澳洲这边的进展,还是在去年二月份。堪培拉核电厂CTPP的主要设施都已经建设完毕,无法再保密,大家才知道这边进度比花旗国要快。CTPP拥有两条55%热转换效率的100万千瓦机组,这是前期业务部能拿到大笔意向订单的关键,虽然最后结果让夏元德很不开心。
    受限于核聚变堆的制造,联合技术公司只研发了三个级别的联合循环机组,30万千瓦、5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以50万千瓦级为主,没有使用传统的60万千瓦模式,热电转换效率在52%-60%之间,理论总热利用效率最高可达85%,实际效率视设备及天气变化有波动。
    用于TPP的托克马克太重,ASA只能看着,要用核聚变电站的模式,还不如用核裂变火箭推进。事实上ASA也是这样做的,科学家们首先研发了核裂变火箭,与去年11月份进行了飞行试验,并用在12月初发射的大型月球探测器上。
    核火箭是ASA动力科技研究中心、核研究所、激光工程研究所三方合作的项目,已经持续近十年。核火箭分为核裂变火箭和核聚变火箭,前者容易实现,NASA六年前就实现了核裂变火箭的首次飞行;后者的难度不用说,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
    花旗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国,GDP总量可与德法总量媲美,NASA沉寂两年之后又恢复了以前的毛病,喜欢炫耀。他们的技术确实很强大,有近百年的积累,这不是ASA短期之内能彻底追上的。NASA的大功率超声波核聚变火箭和惯性约束核聚变火箭的进展没有消息,保密很严,ASA的专家分析,应该没有取得阶段性成果,不然发言人的大嘴老早开始嚷嚷了。
    核裂变火箭是过渡技术,辐射防护问题让人头疼。科学家们都说没问题,但工程师们不敢保证,所以每次都得用化学火箭将核燃料和反应堆送到太空组装,幸好现在机器人科技发达,不然累死宇航员们。
    “难道核聚变火箭的研究有进展?”李庄只能这样想想。他以前经常去新威市,可能跟普通人一样,对这块比较感兴趣吧,后来发现进展很缓慢,便改成两个星期去一次。安德列夫倒是经常给他电话,报告进展。这头熊跟李庄很谈得来,是李庄家里的常客,他的几个子女也跟李庄家的孩子们很熟。
    周奇森现在去ASA比较少,他自己很忙,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ASA现在已经有了完整的管理团队。院长安德列夫,副院长有四个,来自CNSA的陈德齐、来自NASA的马苏.汉米尔顿、来自ESA的德国人雷蒙德.凯斯特普冯里格、来自澳洲本土的原ASRP计划领导人比利.康福斯。高层主管的来源充分体现了ASA内部的原始格局,不过现在ASA的主要员工都是内部培养的,多是来公司十年以上员工的子弟。
    李庄去新威航天中心的随从队伍变化很小,只多了一个小尾巴,刚从澳洲陆军退役回来的丽莎堂侄阿瑟.威尔逊。李猛和陈小军作为保镖来说有点老,要不是李庄很少出去,估计这两人都不大吃得消。
    安德列夫没有兼动力科技中心的主任,这个部门现在变得很庞大,有离子发动机实验室、火箭实验室、重力推进实验室、激光推进实验室、反物质动力研究所、动力理论研究所等六部分组成,涵盖了所有尖端的宇航动力科技研究。
    除了火箭实验室,其他部门大多是新血,主管和核心员工是从其他研究院抽调过来的熟手,普通员工都是有志于从事航天事业的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除了部分毕业于双威教育集团旗下高校,其他多来自澳洲本土名校。
    火箭实验室是动力科技中心目前的主力,化学火箭项目组、核裂变火箭项目组、核聚变火箭项目组的规模都不小,与其他部门的交叉研究很普遍。
    化学火箭一直在进步,但空间不会太大。这种技术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受限于能源基础,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经济性的提高,让ASA的频繁发射成为可能,虽然仍不能自给自足,但只要月球基地建成,各种采矿工厂收集回来的资源会迅速弥补ASA的亏空,让它成为盈利大户。
    在普通财务分析人员看来,一味靠总部输血,会影响其他部门的竞争力,当然他们也不可能了解联合技术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除了少数高级主管,没人能搞清楚公司每年的净利润。
    核裂变火箭项目组去年试验成功时,李庄兴冲冲地跑过去祝贺,并亲手为科研人员发放了奖金,当然只是个仪式。核聚变火箭的研制是从五年前开始的,很多高级管理人员都是从理论物理研究院和应用物理研究院抽调过来的,这让泽维尔还抱怨了好几次,说会影响核聚变反应堆进一步的研究。
    按照公司内部的接待规矩,除了行政管理人员,是不会有人站到大门口迎接李庄的,这个习惯现在都已经养成。李庄带人经过复杂的安保手续,径直前往火箭实验室。
    火箭实验室占地100平方公里,火箭制造厂在发射场附近,占地也是100平方公里,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它们仅占了平方公里的新威市的百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