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星空》第六章基因工程研究院

迷失在星空最新章节目录
   基因工程是个很热门的话题,这个学科很神秘,大多数人都听过有关它的宣传,但具体指的是什么,没有几个普通人能说清楚。
    地球的科技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落后,很多前瞻性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已经让人感觉到是否踏入上帝的禁区,有些科学家因此而惴惴不安,进而拒绝进行深入的研究。
    很多科学家都信奉上帝,固然有家庭文化环境的原因,比普通人更多的接触到宇宙的伟大,进而感觉到宇宙规则的精深奥妙,这才是信仰的源动力。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信众是盲从,他们则将对宇宙规则的信奉转嫁到上帝的身上,相信创造一个拥有相对完善规则的世界,只有神才可以办到。
    基督未必不是真神,安拉可能是唯一,佛祖也好,三清也罢,都有可能是宇宙规则在人心目中的化身。无论人类的社会体系多么复杂,浩瀚无边的宇宙仍然在自发的运转,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如果要说有神,宇宙规则就是神。神可以存在,拥有无边力量的某种生物,有资格被称为神,虽未必有人类所幻想的感情。宗教和科学并不是对立关系,人类毕竟是一种渺小的生物,连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控制不了,需要精神寄托。
    某种理论对那些大科学家的批判,充满了他们的无知和狂妄。大师们当然不可能无懈可击,他们毕竟是人,但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几个自以为参透了人类社会运行体系奥秘的家伙肆意践踏他们的信仰。上下五千年,天才哲学家辈出,但没有谁敢说自己就一定正确,除了某些以真理发现者自诩的精英。
    人类中的精英科学家们,一直想了解人类自身的奥秘,做过很多种尝试,基因工程就是其中让人发虚的一种。挑战神域是一种梦想,但谁知道会不会引来神的震怒?神未必会发怒,但突然改变的环境和新物种足以摧毁人类自身的社会架构,这也可以理解为神设定的规则的不可抗拒性。
    所谓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基因工程中最敏感的话题就是复制人和人体改造。获得优良的新植物品种、研发基因药物和断肢再生等技术都是一种辅助应用。重组DNA技术是上游技术,下游技术则是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这些对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个耳熟能详的概念。
    换句话说,一种是理论研究,另外一种是怎样实现这种理论的手段研究。正如人工智能,几位大师的理论提出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四种实现模型理论上都有可能实现,但工程验证需要天才的工程师和其他配套行业的技术进步。忆阻器理论,提出了三十年才被实现,非线性计算,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都千辛万苦。
    科学家和工程师代表着科学和技术,他们交相辉映,将我们人类的文明层次一步步向前推进。很多人兼有两种角色,虽然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科学家要高于工程师,但任何一个天才的设想没有天才的工程师是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突破的。任凭其他行业的技术进步,将这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拖到平均线,但这是靠人堆的结果,漫长而低效,更不要说人类社会内部复杂的利益关系让这种实现更加艰难。
    国宝是一个科学家兼工程师,可能科学家的角色多点;李庄与之相反,更醉心于理论的实现手段和方法。
    基因工程研究院下设三个实验室,人类基因实验室、基因植物实验室、基因药物实验室。人类基因实验室研究员不多,只有五百多人,愿意加入的人都被严格限制了行动范围。实验室主体建筑大部分都位于地下,但生活舒适,先进的光学外景系统让研究员们并没有感觉到在地下工作。
    所有的研究设备都是最好的,联合采购中心被实验室员工提交的采购清单吓住,很多都是从未听过的产品,在市面上根本没有出售。不过还是那句话,做什么都怕懂行的,连做小偷都是如此。这些员工的前东家都很有实力,他们使用的最先进设备性能参数等这些家伙都熟得很,这次连型号也提供了。
    联合采购中心员工出去采购时还碰到了一些麻烦,有些需要法务部去应付,有些需要技术副总裁办公室去应付,有些设备干脆买不到,只有通过公司内部健全的制造体系去自行设计生产。研制过程中的艰辛自然是难免的,不然那些设备和仪器制造商的研究人员都该去跳大西洋和太平洋。
    小维姬是这里的安全掌控者,各种监视设备和武器系统一应俱全,连只苍蝇都无法自由行动。实验室外围,威森科技保安部九级核心员工二十四小时巡逻,保安身上的装备连军方特种部队都羡慕。
    实验室主体建筑非常朴实,很不起眼,与周围的建筑没有什么差别,机器人造的建筑都是这样。当然这是出于保安考虑,基地防护系统的设计很成功。一些非核心部门的建筑外墙颜色经常变换,以减少员工对着这些规则建筑的心理压力。
    实验室入口是一栋四层圆形小楼,当然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是小楼。墙壁里面的纳米合金板、吸波材料和铅板是少不了的,整个区域建筑的反红外探测也考虑到了。虽然不可能用美国F22战机上那么昂贵的材料,但威森科技有的是手段通过体积较大的组合设备加普通材料来解决,毕竟是固定建筑,不比战机那么复杂。
    实验室园区的公共交通线路是自动运行的,没人售票,不需要花钱,但有随车保安,都是安全级别极高的核心员工。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研究员之间涉及工作方面的交流,这是实验室研究的大忌,另外就是按照规定做一些日志之类的,工作没有想象中的枯燥无味。
    李庄在实验室园区的知名度是不用说的,连自己的老大都不认识未免有些过头。
    实验室内部用的是有轨电车,不过噪音很小。李庄和车上众人打过招呼,便听他们聊外面的事情。
    “美国人发布新智脑了,集成一千五百万人工神经元的,打算做研究之用,不过听说出了点小问题,运行很不稳定。还好只造了一台,但这几十亿恐怕要打水漂了,”一个白人员工幸灾乐祸。
    “他们确实太贪心,还不如改进现有架构,人工神经元网络电脑缺陷太多了。美国人这台智脑,听说政府还出了不少钱,”另外一个华人员工装专家还八卦了一番。
    李庄听着他们聊天,没有说话。美国和日本去年发布的一千万级集成智脑,性能比维姬的还好些,让他有些压力,但这类超级智脑,造多了也没什么用,费用太高,还得小心侍候。维姬一级的智脑,性能水平已经远超以前的所谓超级电脑,速度再快又有什么用。
    德国人的八百万集成智脑,就造了四台,一台给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一台给了欧洲航天局,一台自己研究用,另外一台作为欧洲智能交通控制中心主脑。
    美国人和日本人造的多些,但总共也就十来台吧。至于普通的智脑,能在市面上出售的,现在最高也不过三十万集成的,更先进的只有政府相关部门能定制。普通人还是不愿意看到高级智脑的大流行,卖出数亿台,那简直是惊天的想法。家用智脑,最高一万人工神经元集成的,不便宜,但集成度很高,与普通家用电脑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被一些有钱人使用。联合技术公司下属的智脑集团因此大发其财,财务部员工偶尔也会数钱数到手抽筋,这世上喜欢大笔现金的怪人为数不少。
    李庄觉得人工神经元网络虽然实现最容易,但还是不要过分投资,其他的研究又得谨慎,他自己一直在摸索思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研究力度很大,有些进展,但不大,估计真正有自我进化能力的智脑出现,还得等很多年。技术实现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安全问题。以前冷战时期一些核大国的神经已经绷得很累了,现在更不希望出现《终结者》的悲剧。
    基因工程实验室到了,李庄和员工们告别,跟往常一样,慢吞吞的走向实验室入口。小维姬看到了他,但还是按照程序进行了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声音识别,自动门打开,李庄走进一个带监视系统和高能武器系统的坚固小房间。
    脑波识别李庄很想要,就是基础物理研究院做不出来,脑科研究所的进展也不是太好,人的脑波非常复杂。为了控制意外的风险,有员工根据以前的研究,琢磨出一套应付生物机器人的问答题,很有趣,弯弯绕绕很多,就算纳米光刻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发展到巅峰,也没法做出人一样的笑料百出的回答,毕竟有体积限制。
    小维姬有板有眼的对李庄进行了测试,李庄的思维跳跃性并不是太大,逻辑缜密,脑筋急转弯水平不高。
    “父亲,测试结果表明,您是生物机器人,”小维姬的声音充满了挪揄。
    李庄哭笑不得,他这种人确实是极少数,也算生物智能机器人的巅峰之作,只不过是神造的。小维姬本还打算再跟他测试一番,被李庄叫停,他忙得很,难得偷闲。
    多层电子密码合金门打开,前面是一条长长的通道,激光武器和监控设施密布。通道尽头是一扇关上的厚重合金门,通过合金门后是电梯,下面有九层,不过没有《生化危机》中的那么复杂。现实不是电影,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钞票问题比较严重。
    人类基因实验室,有六个项目组,人体基因密码项目组、人体器官培养项目组、生物机器人项目组、生物芯片项目组、人体改造项目组、基因病毒项目组,依次占据六个楼层。
    国宝的秘密武器就是生物人型机器人,大脑用生物芯片控制,身体来自于人体改造项目组,这是禁忌研究,不少间谍的最后落脚地就是这里。层出不穷的间谍让国宝不会缺少实验对象,反正这些人该死,既然做间谍,就不要期望有什么人权。在这里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基因药物的发展,替全人类谋福利。
    国宝的思想并不死板,顾忌也没那么多,但还是给自己立了一个大大的牌坊。
    生物机器人的研究并不轻松,整体复制然后记忆写入不可能,国宝没有信心,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只有在电影里面出现过。
    生物芯片项目组没有采用传统的电极加细胞附着模式,虽然更容易成功,但容易被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