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1892》第265章咱也玩玩高空轰炸(三)

华人1892最新章节目录
   外贝加尔斯克是进出满洲里和博尔贾城的交通要道,和平时期是商贸重镇,战争岁月就是边防重地。漫长的中俄边境线上,这种哨卡比比皆是,此时驻扎了不足两千驻军,也是沙俄军队应对中华帝国对其实行军事威压的应急举措而已。毕竟谁也不可能在边境线上,每每驻扎上上万驻军,能在其后方大镇博尔贾城驻扎近两万驻军,已是对中华帝国满洲里驻军的有力回应了。
    外贝加尔斯克,在十九世纪末期,是沙皇俄国政权为了侵占满洲里地区,而兴建的边疆哨卡和商贸小镇,现如今却是和中华帝**事对峙的桥头堡。其依山而建,左右守卫着通往博尔贾城的官道,哨卡后山的镇子,沿边境官道而建,同样依山傍水落成,逐步形成了一个边境贸易重镇,可是在宣战前后,中国在此地经营的商人都被组织回国经营其他营生,自然地满洲里的俄国商人也被警告限期离境,不愿离境的,也被警告不得从事违反中华帝国的相关安全法律,或者暗中进行间谍破坏活动,合法经商即可获得暂时的定居权。
    在战争时期,有时候还真不能拿合法经商的各国商人怎么样,哪个国家的商人不在其他国家经商呢?一竿子把商人全部打翻在地,得罪个精光,那才真是得不偿失的自毁信誉和形象的行为啊!
    再说俄军在此的驻军只有不足2000人,沿山修建的工事,只能算是凑合而已,不是主力部队驻扎的地方,75毫米的山炮也只有十六门而已。再大口径的火炮就没有了,防御措施差不多是有等于无。如果是前清部队进攻其工事的话,那是足够防御了,可是在中华帝国满洲里驻军201师和202师的师属炮团面前,两者之间实在是没有一个比较了,也只能用弱到渣儿来形容了。
    也就在吕少秋指挥着空军部队轰炸博尔贾城不久,早已严阵以待的201师的师属炮兵团,也把上百门火炮炮口指向外贝加尔斯克,俄军哨卡的工事和营地。
    满洲里驻军的师属炮兵团,可是装备了最新式203毫米的大口径火炮12门,180毫米大口径火炮12门。155毫米和105毫米的重炮各36门。75毫米的山炮和速射炮更是装备到营,迫击炮装备到排,大吨位火炮和弹药都有2吨载重卡车牵引运输,可以说是火炮都武装到牙齿了。
    最新式203毫米的大口径火炮初速933米秒;倍径27,射速1-2发分;最大射程发射底凹弹可达22公里;战斗全重11.5吨。属于加农榴弹炮系列,要是倍径达到37的话,其自重就更大乐,卡车牵引55公里小时,其机动打击能力已经极强了,已经远超世界各国了。
    经济强弱决定着上层建筑,也决定着工业生产能力,同时也决定着军事装备能力,这也是中华帝国的军事能力。一直走在世界强国的前面的关键之所在。
    作为满洲里战区前敌副总指挥的牛剑锋少将,丝毫没有为夺取外贝加尔斯克担心过,也没有准备拿部队人命去攻坚的打算。
    分,201师属炮兵指挥部通讯员打来电话:炮击准备完毕,等待指令。
    紧接着201师一团团长赵长河报告;一团官兵已做好协同作战准备,等待指令。
    在战区指挥作战的指挥官们看来。毁灭式炮击之后,一团官兵们冲上山去,也是走个过场,击杀残敌打扫战场罢了。
    中华帝国的军事动作,对面的沙俄边境驻军团长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一分不差的看在眼里,却毫无办法可想。旅顺战役的战况,还传不到沙俄边境小镇这里来,对中俄战事一无所知的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拿着老式单筒望远镜,观察完了对面边境上满洲里驻军的军事准备动作,回到指挥部堡垒里面坐下烤着炭火,却感到浑身发冷,整个人怎么也热乎不起来。眼前这种级别的炮火准备,那是自己的这等小两千人马可以承受的啊!此时还在心中不断地盘算着,自己住在外贝加尔斯克小镇的家人,已经远走博尔贾城,自己得找机会赶紧溜走才是正经。
    这不得不说沙俄军队中怕死的中高级军官还是很多的,不像低层官兵一样,自身没有什么多的奢望,有口吃的,稍微能养家糊口,就已满足了,战场上死了就死了,贱命一条在意个甚?常备军人的待遇,远比工人、平民、农奴们强多了,可以说旱涝保收,一个常备军士兵,每个月最少可拿到3-5金卢布,不少了,养家糊口还是做得到的,这就是沙皇俄**队制度的现状了。
    看看自己一方才十几门75mm山炮而已,对方却将一百多门重炮遥指自己的防御工事,只有十二座两尺宽厚的石条砌成的堡垒,和驻军木屋,那有什么安全可言啊!越想越怕的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观察完中华帝**队军事行动,回到堡垒里烤着炭火都觉得冷汗直冒,急急吩咐自己的副官,顺带的使了个眼色给自己的小舅子德米特里-伊利内赫道:“德米特里,你带领两人,骑马通报博尔贾城驻军长官谢尔盖-格林克将军,中华帝**队就要进攻外贝加尔斯克哨卡了,下一目标博尔贾城,请将军指示我部动向。”
    小舅子德米特里.伊利内赫三十来岁,常年跟着自己50余岁的姐夫在军中厮混,十分明了姐夫哥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的心态,这哪是请求指示啊?这是要搬救兵,或者请求撤离,不足2000人的部队,怎么和对手对抗啊!德米特里.伊利内赫赶紧立正,颔首做了个懂得的表情,敬礼答道:“是。团长。”
    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看着小舅子带上皮手套离去,一心盼着中华帝国这次军事准备动作只是威吓而已。做做样子才好,要不然自己这一帮子手下可就要死到临头了。
    可是满怀期望的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却不知道博尔贾城驻军长官谢尔盖-格林克将军,在满洲里战区空中部队第一轮轰炸中就死于非命了,这却是因为博尔贾城驻军长官谢尔盖-格林克将军的指挥部,在指挥部顶楼,直接被航空炸弹命中,死的尸骨无存,找都找不出来什么零碎了,这也是沙俄军队通讯系统落后落伍的表现。军情不畅。联系不便的弊端,其军事思想已经严重滞后了。
    西伯利亚地区冬季的大雾天气,也是一个有力的掩护,到了正午才放晴的山区,双方才可以相互看清楚对方的布置和动向。任谁都没有在大雾中四处乱跑的爱好,此时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很纠结,一面下令骑马去报信,一面组织人防御,准备在适当的实际脱身出去,实在是有点不好把握现实状况啊,两国矛盾激化,军事对峙这么久了,对一些军事行动有所察觉。但又不能十足确认之,想撤下去,暂时都没有可能,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很纠结于这种不确定,实在是危险啊。
    套用后世的一句电影中,战争剧情之中军中惯用台词:不是自己不拼命啊!实在是敌人太强大了。
    沙俄军队不是中国工农红军。更不是中国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也不是苏联红军时期,有政委架着机枪在身后督战,不进而退就是枪毙的命运。现在还浑然不觉的驻扎在这里,守着边境哨卡已是极为不易了。
    但是作为满洲里战区前敌副总指挥的牛剑锋少将,丝毫没有给敌人全身而退机会的打算,为配合空中轰炸博尔贾城行动的展开,满洲里驻军201师准时在午后1点整,展开了对外贝加尔斯克哨卡的炮击行动。
    随着边境战场最高指挥官牛剑锋发出行动的确认命令,炮兵旗语手扬起令旗:预备。断然挥下:放。
    就这一个意思,开炮。炮手拉动炮绳,百炮齐鸣,各个炮兵阵地烟尘弥漫,一发发炮弹呼啸着齐齐飞向各自炮击区域,达到了覆盖式齐射的效果。
    如同雷霆万钧的炮击声势赫赫,俄军哨卡的山地堡垒是203毫米加农榴弹炮定点清除的首要目标,大口径加农榴弹炮就是用来攻坚的。
    令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悲哀的事情发生了,插着沙俄三色旗的堡垒工事,就是第一轮炮击目标中大口径重炮重点关照的目标,有两门203毫米加农榴弹炮锁定了哨卡的指挥中心。
    “呜呜。。。”在漫空飞来的炮弹中,两发重达250公斤的榴弹炮,直接在堡垒边沿上爆炸。
    “轰隆隆。。。轰隆隆。。。”的两声惊天巨爆声传来,堡垒剧烈地颤抖着,哗啦啦一阵乱响,碎石四溅,堡垒震荡不已,似乎马上就要垮掉似的,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只觉得一阵惊涛巨浪打来一般,胸部犹如被大锤击中一般,恶心、脑中轰鸣着,浑身如同刀割般难受,嗓子眼儿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让人喘不过起来,‘哇哇哇。。。’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张口吐出一块块血渍,人也怏怏的栽倒在地。就在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倒下不甘死去时,看了一眼其他人时,才无奈的倒下死去。堡垒里数十人,没有多少人比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好过,无不鲜血狂吐,本来就惨白如雪的脸孔,更是白里泛青,多数人已被高爆弹爆炸的冲击波给震死。没有被爆炸时的冲击波震死的,也是年轻些的青壮之士,不过也是吐血不止,耳鸣胸闷,难受异常,七窍流血,显得极为狰狞可怖。
    “轰隆隆。。。轰隆隆。。。”一声声巨爆,在外贝加尔斯克哨卡,此起彼伏的响起,刹那间,两座山间火光四射,硝烟弥漫,沙石四溅,木制营房就像纸糊的一般,化为木屑残片,在屋中取暖的沙俄驻军。更是被炮弹炸开的弹片和冲击波,撕扯成碎片。残肢断臂纷纷扬扬地洒落的到处都是。
    203毫米和180毫米大口径重炮射速一样,每分钟2发的射速,已是不慢了,四名强健有力的供弹手,齐心协力抬着200多公斤的炮弹,安装引信,推入炮膛、闭栓,拉动炮绳,30秒钟射出一发炮弹,也是极为累人的技术活。炮兵们却干得热火朝天。再也没有比实战打击敌人要更带劲儿的事情了,大口径重炮射速慢是慢,其威力显著,对面哨卡的堡垒,被一层层削去。炸塌,直至灰飞烟灭,远远地在望远镜中看到敌人的残肢断臂漫空飞舞,就可以想象自己的炮兵在实战中,把平时训练成果都展现出来了。
    155毫米和105毫米重炮,每分钟4-5发的射速和射程,威力虽然没有203毫米和180毫米大口径重炮大,却也不是沙俄安置在边疆哨卡上的山炮可以比拟的,中华帝国的炮击山呼海啸一般。一轮轮捶打在俄军哨卡工事和营地上,其不多的山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