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1892》第226章砍向沙俄第一刀(四)[2]

华人1892最新章节目录
   皇陛下,臣以为,远东事务,确实如同远东大臣阿列克塞耶夫等人所言,旅顺不可据。但是又不可以随便放弃,犹如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所言,又不能没有原则的让步,让步总是意味着引起新的让步,这极不妥当啊!旅顺不冻港是我们中国政fu的争端之一,如果要放弃,我希望外交大臣们,在其他方面获得中国政fu的承认,才是陛下应该注重的地方。”
    都是讹诈人的老手,利益交换才会达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如果要放弃旅顺的话,就必须在其他地区上获得相应的补偿,沙皇尼古拉二世微感满意,又把目光投向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等人。
    看到沙皇陛下有询问自己的意图,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上前施礼说道:“沙皇陛下,如今的欧洲,就连德皇威廉陛下和奥匈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都答应下来,一旦我国受到中国国防军的攻击,他们都愿意提供人力物力的帮助,甚至派兵援助。总的来说,欧洲方面没有国家和势力,不担心黄种人的对外扩张势头。陛下!此时正该把那些闹事的工人农奴们,流放到西伯利亚和远东服劳役,加快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进度,切实保障我国在东方的领土利益。”
    自从沙俄海军强盛起来之后,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时代,也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变革时期。从19世纪末起,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得到完善,资本主义经济与腐朽落后的俄国国家农奴制度之间产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而俄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大量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激化。面对这些情况,他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继续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到了如今,面对着新中国这个刚刚崛起东方国度,沙皇尼古拉二世,有一种本能的心悸感觉,那就是危险,极度危险。年青时代的尼古拉,因为身体虚弱、优柔寡断,没有博得亚历山大三世的欢心。然而,尼古拉毕竟受过严格的教育。他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英语和法语,也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1890—1891年,亚历山大三世派尼古拉出国旅行。尼古拉经过希腊、埃及、印度、日本和中国,再从西伯利亚返回。也算是见识了世界各国的风情俗事,并不是不通事理,什么都不知道的愚昧专权者,反之更加关注这个把小日本痛扁了一顿的东方古国,他已经不是满清政fu时代了。
    这里面又有沙皇尼古拉二世,一点惊魂之旅,当年在“亚洲扩张战略”的先锋、俄国大贵族乌赫托姆斯基公爵的煽动下,俄国沙皇王室也都蠢蠢欲动,尤其是当时的沙俄皇储-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自己也深深地被“东进”理论所吸引。为了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也为了实现“东进”的梦想,尼古拉决定亲自去远东旅行,详细考察远东的具体情况,为将来的侵略战争作准备。1891年5月11日,当尼古拉皇太子於大津访问时,警备津田三藏忽然刺杀尼古拉事件,让尼古拉二世对于东方人都有一种本能的警惕。
    被乌赫托姆斯基公爵“东进”理论吸引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对远东的热土很热切,可是对东方人士的恐惧,让他更是不敢轻举妄动。和乌赫托姆斯基公爵等人追求商业利益不一样,沙皇尼古拉二世,还背负着罗曼诺夫王朝的兴衰重任,所以不论这两派大臣们怎么来鼓动,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时,尼古拉二世还是时刻保持着自己清晰的头脑。
    有时候懦弱也不是坏事,至少现在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很谨慎,不在和中国政fu的事务上明确表态,让众人拿不准沙皇的心思。
    谢尔盖.维特等人,看着沙皇尼古拉二世不断变幻的表情,知道沙皇陛下此时也是思绪不定,也开始默默的交换意见起来,主张强硬对待中国问题的大有人在,这是沙俄帝国千百年来,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自己利益集团的利益,发动战争,转移国内工人和农奴暴动的内部矛盾,实在是最合理,成本最小的举措了。
    利用外部矛盾,转嫁国内社会矛盾,一直以来就是各个国家最基本的通行做法,千百年来几乎约定成俗了,也就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对于国民残酷不残酷的本质问题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