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抗日突击营》第619章、赶在“小男孩”问世前

空降抗日突击营最新章节目录
   作为对应突击营高调宣传口号的重头戏之一,三架武直最新型号商务机终于在一片惊叹声中现出了真身。
    三架武直,将载着一批重量级的政治、经济乃至工商界人物,在这座新城上空绕城飞行,以便客人能够从鸟瞰中加深对这座新城“构建全面开放、自由通商和驻留并不容任何种族歧视的国际化大都会”这一建设思想认识,突击营这次可谓是不惜血本,不怕泄密。“”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
    要知道,尽管1936年德国,那个曾被希特勒高度赞扬过的h?福克成功地试飞了第一架得到承认的载人直升机f61,但因为世界上早就有了突击营的传说,所以这第一架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直升机,虽然它已拥有了横列安装的两副旋翼,并创下了飞行1小时20分,飞行高度3400米、时速12公里的纪录,但最终还是没能实现产业化。
    甚至直到西科尔斯基的出现,他也未能超越突击营这个作弊的存在。
    西科尔斯基是移居美国的俄国人,他设计的s300型直升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工业意义的直升机,并于1939年11月首次试飞成功。“”看最新章节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z300与f61最大不同在于前者装有一副水平主旋翼和一副装有机尾垂直旋转的小翼,小翼产生可抵消主旋翼转动时机身反抽旋转的反作用力矩,而这正是今天大多数直升机所具有的标志性特点。
    不过,或许正因为西科尔斯基的俄国人背景,他的这个具有巨大军事与商业潜质的发明,竟然一直都被美国雪藏在手中不温不火地发展着,直到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直升机才一战成名。当然他们并不是拖拖拉拉的不想要这么好的东西,而是因为突击营武直的存在一直心存忧虑,直到最后在朝鲜天寒地冻的环境逼迫下孤注一掷,才发现他们原来是多么的愚蠢。
    当然这已是后话了,以至于有美国学者和军事专家为此痛呼,他们是因为武直而被整整耽误了的“黄金一代”。
    现在,有幸成为这第一批上机的幸运儿们,几乎都是孟遥亲手挑出来的各方大人物:
    美国常驻突击营高级商务总代办汤普森;
    英国突击营商务联络处督办杰弗尔;
    法国驻突击营工商联合会最高秘书亨利;
    德国驻突击营商务参赞小福尔曼,当然,因为德国现在的实际情况,他现在基本已停止了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公开活动;
    意大利常驻突击营商贸代表团理事长别林斯基,由于墨索尼里的缘故,他目前的情况甚至比小福尔曼还要糟糕;
    苏联驻突击营商务委员会第一政治委员亚历山大。
    当然,还要更多的以各种名目常驻突击营的其他国家名目繁多的商务代办、参赞或者秘书之类,只能是往后继续排名了。
    这是全世界第一批亲眼见到直升飞机并亲身体验的吃螃蟹者,所以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感激之情无以复加,在乖乖地按照航空工作人员指示下,以美国商务总代办汤普森为首的这些大人物们,竟然个个都掏出了手帕捂住了自己的双眼。
    太激动了,不是吗?
    以从未有过的乖巧姿态,静静地将自己硕大的脑袋倚靠在舷窗,汤普森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着:
    “噢上帝,噢我亲爱的朋友,我竟然真的坐在了传说中的神鹰之上。天呐天呐,真不知道总统特使大人,是否也有这一份殊荣?”…,
    而在另一架武直上的苏联商务委员会第一政治委员亚历山大,则不断地在胸前画着十字道:
    “哦对不起对不起朱可夫同志,这一切不是我能够左右的,请原谅我,请大将同志一定要原谅我。”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明天就是美国原子弹核爆广岛、长崎的日子,也就是说最多还有十多个小时全世界的目光,将会立刻毫不留情地把所有焦点从这里移开,而突击营期盼了多年的聚焦一刻也会因此变得昙花一现。
    所有,孟遥只能采取下猛药的手段,以期在这些世界级的各方大人物十分擅长健忘的脑海中,能够多多留下一些属于突击营文化的特有印记。
    老实说,武直取得的效果,绝对是达到了这一目的。
    而这种出其不意的效果,或者说作为直升机的实际保鲜期,随着朝鲜战争的即将来临也就没有多少奇货可居的剩余价值了。
    不过由于美国人意外送来的大礼,也使得孟遥在接下来与苏联的谈判中变得游刃有余,再加上早早就使出了最新型号t59改型坦克这一撒手锏,令曾经的一方战神朱可夫措手不及,从而让原本看上去有些棘手和艰难的对苏谈判,一下子变得明朗了许多。
    当然,当送走了朱可夫,一边是握在手中的还散发着墨香的秘密协约,一边是朱可夫不加掩饰满载而归的惬意表情,孟遥当然心里很清楚,这一切其实都是斯大林早就定好了的基调,只不过需要他的战神这块招牌,顺带再将这场与突击营的讨价还价做到极致而已。不过现在想来,大概双方都要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连底线都没有触及,可见不仅是白宫,就是克里姆林宫也早就将目光从二战这个局限跳了出来,而将深远的战略布局早早就放到了战后的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和世界格局的大洗牌之中了。
    当最为头痛的美苏两大巨头满意而去之后,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堡垒需要攻克了。嗯,老蒋,他不惜身份地千里迢迢而来,索要的东西,绝对不是用简单两个字就能打发的。
    “走,陆涛还有老高,最后一块硬骨头,只能我们三个人一起去啃了。”
    这一次,孟遥直接开始了点兵点将。
    三人在集合后一起向外走去时,马路遥又按照孟遥的命令,依次将辜鸿铭、方显廷、晏阳初等老蒋耳熟能详的民国大名人以及外交部长穆思华、副部长华威廉、财政部第一副部长兼红星饭店总裁钱如武、总工商联合会会长叶荣贵等人,全部叫了过来。
    叫上辜鸿铭等民国大名人,固然有给自己壮胆的嫌疑,但更多的其实还是某种意义上的示威,当然如果老蒋够聪明的话,这其中极其明显的暗示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这些大名人当前的身份和头衔,无一不是突击营名正言顺的一方大员:
    一代大儒辜鸿铭,现任突击营战时空降抗日突击营人民委员会委员长一职,虽然你尽可以将他看做是重庆政府中林森主席那样的角色,但其巨大的象征意义却是谁都不敢小觑的。
    著名经济学家方显廷,现任战时空降抗日突击营人民委员会经济委员,兼经济与发展委员会主任。
    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南洋侨领陈嘉庚好友,现任战时空降抗日突击营人民委员会教育委员,兼教育部部长。…,
    著名归国侨领叶荣贵,现任战时空降抗日突击营人民委员会工商委员,兼总工商联合会会长。
    至于为何又要带上华威廉和钱如武两人,这却是孟遥耍的一个小手腕。
    作为穆思华在外交上的副手,去见老蒋最大的看点还是老小子日耳曼人血统的这个噱头,目的就是无声地告诉老蒋,突击营不仅科技先进,思想同样可以海纳百川。
    而钱如武作为现任财政部第一副部长,同时身兼赫赫有名的红星饭店总裁,有他在场,可以为财迷的老蒋营造出一种黄金版的暧昧气氛,以便在他毫不手软向突击营下黑手时,能够让钱如武作为某种“润滑剂”进行一番干预。
    呵呵,个中用心,用心良苦,这也就是老蒋可以逼得突击营如此这般了。唉,谁让他现在既是事实也是名义上的中国领袖呐。
    不过老蒋就是老蒋,在猛然看到一大群人簇拥着孟遥而来,而人群中竟然不乏他十分熟悉而且一直都想笼络到手的辜鸿铭、方显廷等人,脸上的错愕之情居然一闪而过,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看来,他被人挖墙脚已经被挖的抗打击能力超强了。想想也是,曾经在他一方的大旗之下,曾有多少灿若星河的人物齐聚麾下,可如今呢,不堪回首都是轻的。
    孟遥现在又这样捅上一刀,他痛得都已经麻木了吧?不少字
    第一个感到老蒋异样的,自然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人了,只有此刻仪态万方但又十分体贴地挽着自己这位中国第一号人物的宋美龄,在发觉自己丈夫难以遏制地抖动着手臂上的肌肉时,马上便机智地招呼了一声,顺势就将老蒋重新送回了自己的座位。
    “孟遥呀,既然都已经到了,就请大家都落座吧?不少字”
    目前整个民国,这也就是孟遥一个人可以让老蒋亲自在门口相迎了,连带着她这位国母,以及那位最终会上位的太子蒋经国。
    老蒋当然也不傻,在宋美龄笑脸相迎孟遥之际,马上探手向辜鸿铭、方显廷等一众名人含笑示意道:
    “辜先生、方先生诸位快快请坐,早就听闻诸位先生到了突击营,我还是很为诸位先生的义不容辞感到万分欣慰的。突击营爱国爱民,坐镇一方,诸位先生的贡献当然也是有目共睹的嘛。”
    辜鸿铭是何人,一听老蒋上来就这样不知掩饰,顿时书生气上翻索性撩起长袍也不坐了,直瞪着老蒋反问了一句:
    “蒋公此言语焉不详呀,我等贡献哪里有目共睹?事实上,除了我们自己知道之外,全天下又有多少国民知道我等所为。若不是当年突击营多方寻访,三顾茅庐,我等最多也不过是民国一介名流而已,实则手无缚鸡之力,何德何能又何来贡献之说哉。”
    “辜先生果然是我民国大名士呀,这个,咹”
    老蒋尴尬无比地眨了眨眼睛,转头不再看辜鸿铭,马上狡猾地将孟遥一把拉了过来。
    “孟遥哇,美苏两国特使都顺利送走了吧,怎么样,会谈还顺利吗?”。
    孟遥看了看明显要转移目标寻找出气筒的老蒋,赶紧一本正经地说道:
    “蒋公,承蒙您与夫人坐镇,一切都还顺利。现在各国多边会谈公使、总领与代办级别磋商也已经全面完成,明天就将举行部长级政治框架内的单边会谈,以便为明年各国元首级首脑会议在蒙古的正式召开,拟定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内的初始化的路线图提交首脑大会讨论。所以,不知蒋公对此有何指示,今日我们就是特意为此而来的。”…,
    哦,老蒋刹那间突然喜上眉梢,不加掩饰地一把抓住孟遥的手道:
    “这么说孟遥呀,你、哦不,是你们整个突击营还是很看重我这个老头子的意见么?”
    呵呵,开玩笑不是,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