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晋朝当屠夫》第4章将军百战死,壮士阵上亡(上)

回到晋朝当屠夫最新章节目录
   羊肠小道上,丈八双刃矛杵地,石涂依矛而立,凝眉而视燕营,在他身边,石望手举战旗,猎猎作响。
    天空中烈烈日头此时没了踪影,窜出来一层层厚云,气温并没有因为太阳的隐去而降低,相反,更加的湿热。
    强弓手们的眉头上全是汗珠,他们却不敢伸手去擦,只能不时地挤一挤眼睛,血淋淋的手指仍旧麻木地控住弓弦,眼神不敢稍离那些燕军。伤势最重的士兵已经攀到落凤山半山腰处,军队里的草头郎中伯老大带领着伤患,在两块大石蓬成的石缝当中憩息。
    石涂率领的这支队伍,别说药物,就连粮食都已经非常匮乏,伯老大能够为这些伤患做的事情不多,找到一些干净的清水,恐怕就是伯老大现在最大的愿望。
    随着伤患第一时间攀进上山腰的,还有石虎安排在这支汉军当中的监军石镐,以及他的几个亲兵。石镐是绝对不会亲临第一线战场的,就算他有如此勇气,石涂也不会同意。
    抹一把大汗,石涂深深地吸入一口湿热的空气:“狗子们,败了!败了!”
    看着燕军在山下摆开扎营的阵势,石涂猛地举起双刃矛,向着左右大吼,他满脸的轻松,好像真的因为燕军的暂时退却,而欢欣鼓舞。
    石涂的举动影响了几乎所有的士兵,纷纷放下武器,相互拥抱、欢庆!
    是的,他们胜利了!
    但这种胜利,仅仅是暂时的。燕军不会因为一次进攻失败就放弃、撤退。还盘桓在燕国境内的后赵军队并不多了,要让这支步兵去追索其他后赵军队是不可能的,所以除非是将这支燕军彻底打垮,否则,他们是绝对不会放弃眼前的这块肥肉。虽然目前看来这块肥肉中好像还有硬骨头,但也仅仅是一块硬骨头而已。
    ……
    山下,燕军扎下营盘,中军大营大旗之旁,燕军主将,现年快到六十岁的慕容熙,正张着混褐的双眼,极力眺望着山道上的那条身影。
    那是一个猛将!
    燕军上下,从将军到士兵,没有一个人会否认这一点!就在山上,就在刚才,整整一小队孔武有力、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轻易地倒在那人的脚下,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像是一个个邯郸学步的婴儿,在成年男性面前那样的脆弱。
    “千军易求,一将难得!当阳,若是我围而不攻,待他们粮草耗尽,最终能否收复此僚,为我助力?”
    “主上,此事我看难!”
    慕容熙身边,一个留着三绺胡须,作谋士装扮的汉人,躬身应道。
    “何以见得?我知道他是个汉人,既然后赵容的他,难道我大燕就容不得了?我大燕,可出好上十倍的条件,财帛、女人、地位,任由挑选。当阳,你不就是如此?我大燕皇上礼贤下士,凡愿意为我大燕谋划出力者,无一不高官而厚禄。你们同为汉人,不若你就前往山上,为我走这一趟?”
    听慕容熙如此说,当阳额头上开始见汗。
    虽说当阳早年就已经投效大燕国,然他根子里就是个汉人,自然也知道,何谓民族节气,何谓大汉精神!对方是后赵军不假,但构成这支军队的,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汉族。这样一支军队,在面临两倍以上的敌人时仍旧死战不降,甚至敢于反冲锋,可见这是一支有自己精神和节气的军队,而他们的将领的心性,可想而知。
    所以当阳不敢。若他是鲜卑人,或许还可以一试,可他偏偏身为汉人,又能以何面目游说于对方?
    “主上,依属下看,对方犹有余力,此时前往说降效果定然不佳,不若等到彼等山穷水尽之时,走投无路,那时主上只消轻描淡写,对方也只有掩面而投之,如何?”绞尽脑汁,当阳总算是找到一个说服慕容熙的理由。
    跟在慕容熙身边日久,当阳自然知道自己这个主子不好伺候。好大喜功、心高气傲,偏偏又缺乏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实力,若不是以为他皇亲国戚的身份,又怎么可能坐上大棘城东城卫军大将的位置?
    要说这慕容熙确是脑袋里缺根筋,当阳如此推脱意味明显的话,他居然也信以为真,还点头道:“有理!传令大军,处处为营,务必将这支后赵军队困死落凤山,待得那大将投降,三千头颅竖起井观,方能显出我慕容熙的本事来!
    ……
    无论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冉闵都瞧不起那种软骨头,尤其是贪生怕死的软骨头。
    所以杜雷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止,将冉闵撩拨得激动起来。他重重地一抖右臂,那连钩戟顿时带起一连串龙吟,冉闵的举动,引来周遭士兵侧目。
    然而杜雷并没有死心,他同样坚信,自己的判断是真确的:“少爷!我们只有区区不足百人,然燕国大军”
    “没有什么燕国大军!”冉闵再次狠狠挥动连钩戟,锐利的双刃破空而啸:“没有燕国大军!慕容恪的两千骑兵,就是大军了?去他妈的大军!”
    “两千?”
    杜雷大张着嘴巴,愣住了。
    看着杜雷,还有周围那些士兵茫然的眼神,冉闵暗骂自己说多了。
    此时,除他之外,无一后赵人知道,所谓的追兵,仅仅是慕容恪率领的两千铁骑。历史上的冉闵能够做的事情,应该是跑,飞快地逃跑。只要能够顺利地跑回襄城,他就是这“昌黎大战”中,后赵国最耀眼的将星。
    资治通鉴记:
    “赵兵四面蚁附缘城,慕舆根等昼夜力战,凡十馀日,赵兵不能克,壬辰,引退。皝遣其子恪帅二千骑追击之,赵兵大败,斩获三万馀级。赵诸军皆弃甲逃溃,惟游击将军石闵一军独全。”
    “惟游击将军石闵一军独全,惟游击将军石闵一军独全!天知道我为了做到这一点费了多少心思。”冉闵心中腹诽,对于五胡乱华这段历史,原本记载就寥寥无几,他所知道的更是有限,虽然他现在已经可以肯定,自己麾下那三千步卒可以“完璧归赵”,但是石涂呢?历史上好像并没有他这个便宜大哥的记载,也没有对石涂率领的另外三千汉家步卒的去留做个交代。
    “若是照着历史记载去做,老子理当顺利返回襄国,被石虎接见,升北中郎将,可老子那便宜大哥怎么办?眼睁睁地看着他去死?呸,去他妈的历史,老子办不到!”
    冉闵唾了一口,沉声道:“拿地图来!”
    石涂和三千汉家步卒被围的落凤山,距离此地大概有七十里路。
    史书上的记载慕容恪确实只带着两千铁骑,鲜卑慕容的其他将领都是吃干饭的不成?除了铁骑,还有步卒呢?对付一群仓惶逃窜的汉人步卒,用铁骑去围困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冉闵内心的想法自然不会告诉手下军士,他将地图牢牢记在脑海当中后转身,眼神在六十八个疲惫不堪的战士身上一一扫过。
    就在刚刚看地图的时候,冉闵心中已经确定:不去管劳什子的历史!既然穿越,就当自己已经死过一次,在这乱世当中,若不能顺着自己心意做事,那活着还有神马意义?
    “老子,要去救石涂!两条路,你们自己选。跟上前面队伍,平安返回襄国;跟着老子的,死了可能没人埋!”
    六十八条汉子,六十八双沉默的眼神。
    大棘城兵败,一路格杀至此,这些汉人士兵大多数已经相信冉闵的判断和实力,甚至对冉闵神乎其技的预知预判能力,产生了一种病态的依赖。在这个精神匮乏的世界里,一个指挥若定的将领,往往会让下面的追随者产生盲目的崇拜。
    当然,这当中也有人畏难了。燕国铁骑的强大,是明摆着的事实,在这几个人脸上,写着浓浓的犹疑。
    然而始终没有人,主动选择第一个选项。
    冉闵将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少爷...”
    杜雷见无人开口,右脚轻轻一磕马肚,探出半个马头。
    冉闵见杜雷又想说话,两眼神光转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将杜雷已经到嘴边的话,又瞪了回去。
    “你、你、你...”冉闵手中马鞭折起,点向几个眼神犹疑的士兵:“你们马上收拾东西,由偏将杜雷率领,追上我们前面的步卒,带领他们返回襄城,剩下的人,跟我走!”
    “少爷!”
    “杜雷,军法如山,违令者,斩!”
    一道阴影闪过,七十二斤重的连钩戟压住杜雷左肩,身高一米八的杜雷不禁腰间一软,黝黑的脸上冒出一串疹子,那被刃锋上的寒气刺激出来的疹子。
    冉闵两眼凝视杜雷,不带一丝感情色彩。若是杜雷再多说一句话...或许他真的会动手。
    “杜雷,不是我不想把你带在身边,但那个杂种还在我们三千儿郎里面。我需要你去给我盯着他,不能让他坏我的事,必要的时候...”被点名的人行动之前,冉闵跟杜雷再次密谈。
    正如冉闵说的那样,在先行离开大棘战场的三千步卒队伍当中,有个石虎家的远房亲戚监军——石虎性暴虐而多疑,即便是放出去作战的将领,也不曾完全信任,总会安排一个心腹作为监军。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让杜雷以为自己明白了冉闵的心思,他点点头,右手在自己的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不!只要不超出我规定的底线,就不能杀!杜雷,我只要他活着,不管你怎么做,他一定要活着,哪怕只有一口气!”冉闵摇了摇头,两眼中闪过一道厉芒,“羯族石家,还有十数年的气数,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在时机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要尽量的保存实力,记住了?”
    三分钟之后,杜雷带着九骑,催动战马,向着西北方向而去。他们要在冉闵手下那三千汉军赶回襄城之前将这支部队拦截下来,按照冉闵的安排,在襄城外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冉闵,若当他们到达隐蔽之地,七天后冉闵仍旧未返,杜雷将会执行冉闵给他的另外一个密令,一个可能让杜雷和三千汉军万劫不复又或是截然相反的密令。
    “少爷保重!”杜雷一拱手,转身拍马而去。
    望着十骑旋风而走,腾起一片褐色烟雾,冉闵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他们平安。他心中的软弱不过数息,转身之后两道剑眉下的眼神,旋即变得无比坚毅。
    “石涂必须要救,但老子也不能就这么死了!三年都混下来了,怎么地也要弄死几千个胡人,才算对的起老子穿越一趟!不就是些个燕狗么,五十八条汉子够不够?不够再加上石涂和那三千个兄弟!”
    想归想,当冉闵转身看着那剩下的五十八骑时,却能够感觉到这些战士身上的那股决死之气。
    没有人敢说自己定能够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