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第442章黄土岭之战(下)[2]

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目录
   有各式战车,独轮的,二轮的,甚至还有偏箱车,那是戚继光时代使用的战车,车重就达六百斤。战车上,佛郎机,火箭,灭虏炮,百子铳等小炮数不胜数。
    各样攻山器械,轒辒车,尖头轳,幔车等云集,还有数万民夫,拉着小车,上面放满土筐沙袋,作为填壕之用。内又有许多人,抗着锄头铁镐,他们是准备挖掘壕沟的。
    大军越集越多,人海铺满大地,晨风吹拂起来,就闻旌旗猎猎作响。
    此情此景,任谁都会豪情充溢胸腹,王承恩望着大军,脸上满是欣慰,口中不时喃喃自语什么。
    张若麒抚须含笑,时而点头,洪承畴在幕僚官员簇拥下,只是神情矜持看着前方。他身旁辽东巡抚邱民仰,轻声与他说着什么,洪承畴不动声色,偶尔拈须微微点头。
    各镇总兵率领兵马到达后,便前往总督洪承畴处报应,终于,各大出战兵马到齐。连绵不绝的军阵一片沉寂肃然,就连那些挖填壕的民夫,被军势所慑,也个个静默不语。
    偶尔几声马匹嘶鸣,划破了空寂的荒野。
    还是监军张若麒哈哈一笑:“王师云集,定能旗开得胜,一战而下黄土岭。”
    洪承畴微笑道:“张监军所言甚是。”
    这时幕僚说道:“吉时己到。”
    洪承畴点了点头:“吹号!”
    标营的中军喝道:“吹号!”
    “呜呜呜,呜呜呜!”
    中军号角齐鸣,一阵令人热血澎湃的气氛荡漾开来,全军都看向中军位置,微微骚动起来。
    洪承畴再喝道:“击鼓!”
    “咚!”
    中军中,一辆鼓车中的大鼓敲响,浑厚的鼓声立时传遍四野,震人心神。
    “咚!”
    该鼓手再敲三声,突然间,从前军到中军,从左军到右军,全军鼓乐应和,筚、鋩、篞齐响。
    洪承畴大喝道:“出发!”
    策动马匹,当先而出,随后数万大军,随着激情鼓乐,密密踏步行进。
    人海如潮,大地为之颤抖。
    看着大军遮天蔽日的盛景,千军万马齐进的壮观场面。
    张若麒忍不住抬起头来,仰天高吟,舒发自己荡漾不休的豪情:“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
    “明军出动了,果然要攻黄土岭!”
    乳峰山山城之上,皇太极与清国各臣,密切关注着明军动向,千里镜中,黑压压的明军人海,顺着山岭丘陵,不断起伏着,正往东面黄土岭方向涌去。
    这几日,哨骑不断回报明军诡异动静,自己在山城上。也看到明军大兴土木。打造攻山器械,猜测他们要攻山了,就不知哪个方向。
    皇太极希望明军攻打乳峰山,这样战事更易绞着。不料一大早,就见明军聚于松山堡东面,心中有不好预感,猜测他们要攻打黄土岭阵地,果然自己猜测成真了。
    看着下面人海移动,皇太极心中郑重,明军势大。此次出动好几万大军,黄土岭的守军,能守住吗?
    ……
    靖边军右营后部乙总丁队一甲。
    放眼身前、身后、身左、身右,甚至极目远处。尽是无量盔甲与旗帜,有靖边军的,更多是友镇大军人马。
    看着无数的人头涌动,策骑马上的甲长赵荣晟,遗憾地叹了口气,再看看友甲的赖得祥,罗良佐几人,同样面露遗憾之色。这次攻打黄土岭,己方大军,只是观战。助威,援助之用,并不参与攻山。
    这让他失望,恨不得就己方靖边军很快上去攻击,不过这样一来,代表友镇攻山失败,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一时间,赵甲长心情复杂。
    激昂的行军鼓乐中,王斗也是策马而行,他的身旁。大同总兵王朴不时抽吸着鼻子,难道他鼻子出现问题?再看看另一侧,神机营前营副将符应崇,则脸色有些古怪,有时狰狞。有时兴奋,有时笑出声音。有时则咬牙切齿在骂什么。
    看这二人,王斗摇摇头,战场综合症,这二人还不成熟啊。
    再看身旁不远的宣府总兵杨国柱,他脸色平静,只是一直眺望前方,或许对这个老将而言,打仗,只是稀疏平常之事吧?
    与王斗一样,各总兵此时都在中军位置,随在蓟辽总督洪承畴身后,若到预订战场,就要率军一一移向自己方位了。
    ……
    潮水般的大军,坚定地涌向黄土岭方向,王斗看向东南处的松山岭。他本来猜测,大军行进途中,那边的镶蓝旗与正蓝旗清兵,有可能会从侧面过来拦截。
    不过没有,他们一直按兵不动,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终于,浩浩荡荡的明军人马,到达黄土岭之前,可以看出,山上的清兵,己经在严阵以待。
    而到这里,离黄土岭清兵第一道防线,不过二里,悠长的号角声中,洪流般的明军大阵停了下来。
    洪承畴登上自己高大的元戎车,往黄土岭,松山岭方向眺望良久,随后他看向王朴,儒雅的脸上满是严肃,吩咐道:“王朴将军,攻山大军的左翼护卫,就交给你了。务要拦截东奴可能的此处攻击!”
    王朴在王斗耳边低声道:“看我的。”
    随后高声吼道:“督师放心吧,末将率大同儿郎,一兵一卒,也不会让鞑子兵威胁到攻山大军的左翼!”
    他一抖自己的披风大氅,借着风势,让它高高飘扬,随后一控缰绳,领着自己亲卫狂奔。
    千军万马中,他面沉似水,一路奔过军阵,回到自己本部。随后抽出马鞍上的马槊,猛地提缰,让自己坐骑四蹄腾空,高声嘶鸣,王朴高吼道:“大同的儿郎们,随我来!”
    呼应如潮中,大同镇军,滚滚向左面奔去。
    监军张若麒,望向王朴离去的方向,赞叹道:“王将军,真乃豪杰也!”
    洪承畴微笑点头,众官将同声赞叹,只有蓟镇总兵白广恩,撇了撇嘴。宁远总兵吴三桂,也笑了笑,低语了句什么,王斗看他的口型,似乎在说:“就会装神弄鬼。”
    随后洪承畴看向宁远总兵吴三桂,蓟镇总兵白广恩,温言道:“二位将军,大军的右翼,就交给你等了,务要防护松山岭的奴骑攻击。尽可能的,掩护民夫,在黄土岭与松山岭之间挖掘壕沟,断了二地之奴联络。”
    吴三桂郑重道:“洪督放心好了。”
    洪承畴对吴三桂自然放心,欣慰地点了点头。
    蓟镇总兵白广恩大大咧咧道:“不就打鞑子?督师放心吧,有我老白在此,挖条壕沟轻而易举的事。”
    二人率领大军,往南奔去,随在二人军队后面的。还有浩荡的民夫队伍。
    随着几位总兵离去。此时军阵明军,少了不少。
    最后洪承畴对神机营副将符应崇高声道:“符将军,你神机营炮火犀利,给我狠狠的炸,让贼奴好好尝尝,我大明炮火的厉害!”
    他猛地转身,指向山岭处的清军阵地,一双眼睛,瞪到最大。
    符应崇胸脯拍得山响:“洪督等着瞧好了!”
    他策马奔到自己神机营军士前面,高声吼道:“兄弟们。我们的先祖,当年随太祖高皇帝,从鞑子手上夺下江山。当年是蒙古鞑子,现在是满洲鞑子。都一样是鞑子。我们就让鞑子好好看看,我们京师子弟,也是可以打仗的!”
    他怒吼道:“大炮起兮轰他娘!”
    所有的神机营将士欢呼,看得洪承畴连连点头。
    辽东巡抚邱民仰对洪承畴轻声道:“神机营军心可用。”
    洪承畴说道:“勋贵子弟,自有底薪。”
    ……
    神机营的了望手,手持窥筒,也就是千里镜,对清军阵地眺望后,选定了几处炮阵之地。
    汤若望在崇祯七年,向崇祯皇帝献贡望远镜后。当时政府就组织力量进行仿制。制造出来的望远镜,自然装备军中,神机营不用说,肯定是优先考虑的第一对象。
    他们手持的窥筒,打制精美,外表为精铜,闪闪发亮。
    神机营主要炮阵,布置在一块突起的丘陵高地上,正面对着清军的娘娘庙楼台。
    那里山势平缓,将是攻山明军的主攻地带。
    而且此处离那一里多。符应崇欺负清军第一道防线的小炮,打不到自己,就算主岭上的大炮,离这三里多……也难打。
    不过以防万一,安全措施还是需要到位。
    参观长岭山防线后。符应崇颇有灵感,指挥民夫。在大炮前面,还有两边,叠了许多麻布土袋。还有土筐之类的东西,形成垛口护墙,用来防护红夷大炮的炮弹跳弹。
    此时中军前军大阵,便离该处不远,洪承畴,监军张若麒等人,还有王斗,杨国柱,李辅明,各人麾下大批将领,都好奇聚在丘陵上,观看神机营炮兵们的布置。
    看到符应崇设立的麻袋垛口护墙,王斗心中叹道:“这是典型的活学活用啊,谁说古人不聪明?”
    靖边军炮军营大将赵瑄,则看着那些庞大的红夷大炮,眼中充满渴望与嫉妒,恨不得将这些火炮,全部抢到自己营中去。
    不过他也看出了,这些火炮太过沉重,青铜炮还好,那些铁炮极重,所以都用四轮炮架。发射需要在地上挖开一些坑洞,并且打桩固定,这样火炮转动自然非常困难。
    不过调角还好,同样使用螺旋铁柄,当然,炮手在转动摇柄时会辛苦一些。
    技术迷赵瑄陷入沉思,东虏己有四轮磨盘炮架,解决了火炮转向问题,那四轮磨盘炮架,是什么样子呢?
    沉思中,神机营那些沉重的火炮,己经拉到丘陵上布置好。该处高地,一字排开十五门神威大将军炮,三十门大口径臼炮,还有一些火炮布置在余处阵地。
    至于火箭车等,打三百步或一里,此时发射,却不是时候。神火飞鸦等大火箭,也要看风向,否则射不过两里,小口径臼炮同样射程不到两里,就暂时没有布置。
    听符应崇的安排,这些火炮分为几个批次发射,务使炮火源源不断,几百年传承,神机营战术还是成熟的。
    这些火炮,每位都有好多个炮手,观测手,装填手,清膛手等一一具备。那些观测手,盔甲华丽,一看就是勋贵子弟,因为言语举止中,都有类似符应崇,陈九皋的味道。
    红夷炮传到中国后,大明认为红夷炮观瞄之术乃军国秘技,只让可靠的勋贵子弟习用,所以京营炮手中,多勋贵子弟者。
    炮阵一一布好,余者神机营战士,则列阵炮阵周边,作为护卫之用,他们手持鲁密铳,身前布着战车,威风凛凛。还有大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