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第442章黄土岭之战(上)[2]

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目录
   上寨墙作战,并设有多道寨门。
    险要处寨墙略矮,到人胸口处,守军巡弋为主。
    这种寨墙算是主墙,主墙前面,挖有一道深深壕沟,使得寨墙事实上高约一丈多到两丈多。
    在这种寨墙壕沟前面,每隔一段距离,又挖掘有两道小壕沟。这两道壕沟略浅些,约有八尺深,壕沟后或设矮墙,或在边上布置拒马,打上木桩。木桩之上,则绑有绳索,绳上挂着铃铛,铃铛旁布置大犬,这是防止夜间有人偷营袭壕。
    乳峰山,黄土岭,都由大小众多山岭构成,沿着每道山岭,颇多土墙壕沟。清军层层设防,就是攻下一道山岭,还要面对另一道山岭,逼近到主峰之上,不知要如何苦战。
    这只是乳峰山,黄土岭,事实上,清人还在多地布置防线,如松山岭,毛家岭。这些地方,一是卧蹋之侧,一也是进入锦州要地,更别谈过了女儿河,清人又如何布置?
    众人分享情报后,均觉虏贼布置严密,要攻入锦州解围,真是太难太难。
    不过锦州之围需解,众人争议的焦点,是先攻乳峰山还是黄土岭?
    这里面的观点分歧,分别以征虏将军王斗,宁远总兵吴三桂为代表。
    吴三桂认为,锦州危急,自然需先攻乳峰山,打开进入锦州要道。
    他的观点,得到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总兵马科,密云总兵唐通,还有辽东大将祖大乐,松山副将夏承德,游营参将刘正杰等辽东一派官将的大力支持。
    王斗反对,他认为清军在乳峰山布置森严,清人的计谋,也是依山险壕墙消耗明军锐气,不能中了他们的奸计。
    他认为,锦州无忧,大可不必急于解围,当务之急,是先扫清松山外围威胁,如东面的黄土岭,东南的松山岭。扫除这二地,进可解松山之忧,远还可以逼向小凌河,占领小凌河堡,顺着河道,攻击锦州东面。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