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第383章反响、去襄阳

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目录
   洛阳之战,闯牟一清干甲,众贼脱挽而奔,车倾塞道,官兵紧跟不舍。[找小说素材就到]李自成一路逃,官兵一路追,从洛阳、宜阳、永宁、卢氏,一直追到他们奔入山野为止。
    流贼降者十万计,本来一直按兵不动观战的一斗谷等人见闯王大败,大惊同时立刻拔营逃命。途中众贼溃散,或是不知去向,或是投降官军,只余一些心腹随一斗谷等人逃脱。
    此战官兵缴获兵器辎重不计其数,打扫战场时,发现各营地闯军丢弃的大量粮食,统计涧山粮库所得,共约得麦、豆五万余石,还有遗牛三千余头,马骡数百。
    各营留下的金银细软不多,只得白银三万余两,想必粮草携带不易,这些轻快的细软,撤退时闯军老营便带走了。
    不过打扫闯军营地,还发现遗留妇女四干多,令各亲属认领,尚余七百余口,送各寺庙尼庵供养。
    打扫营地同时还发现各营地污秽无比,尸体遍营,断发满地,间以牛、驴、马皮肠肺,臭气冲天。兵备副使王胤昌命地方军民就地掩埋,多日未能清完。
    官兵一连追击闯贼数日,一直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追兵回转,战果完全统计出来,可谓辉煌无比。
    不说缴获,也不说投降的流贼,单单此战,便斩杀闯营多个大将,计有李双喜、张鼎、刘希尧、李侔,马世耀、谢君友、吴汝义等人。
    别人不知道,王斗却知道这个名单的份量。李双喜、张鼎不说,皆是李自成的义子,张鼐日后还被封为义侯。李侔是李岩的兄长,刘希尧、马世耀、谢君友、马重僖,皆是日后五营重将。刘希尧还是右营的制将军,吴汝义也被封为太平伯。
    此战李自成一败涂地,不过遗憾的是,追击官兵虽对外宣称闯贼只余数十骑窜入山中,但根据夜不收的机密情报,王斗却知道李自成身边人马,老营加马队,骨干还有一千多人。
    王斗叹息:“终是不能灭了李闯,李自成的逃跑本事,我不如也!”
    洛阳大捷,如一声惊雷,以飞快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扬开去。不说河南府境内沸腾,便是捷报传到开封府,南阳府,归德府,汝宁府等地,皆是一片狂喜庆贺之声,官兵士气高涨,各地流贼一片呆滞。
    王斗之名,名震中原,士子传扬,皆知宣府镇有一军曰舜乡军,一时王斗种种过往,皆为人津津乐道。
    河南巡抚,还有洛阳城的福王,兵备,知府等人联名上奏,详情解说该战前因后果,列了一个详细的请功单子,还有若干弹劾抨击单子,以快马送达京师。
    消息传开,京师轰动,朝臣贺表如潮,崇祯皇帝也松了口气,不但叔父无恙,而且在这松山之战就要打响的关头,洛阳大捷有如一注强心剂,对军心士气的好处不言而喻。[找小说素材就到]
    王斗自到了河南,从汝州大捷到洛阳大捷,特别有救藩大功,如何封赏,朝臣需仔细商议。
    而这个时候,王斗也该走了,捷报送上的当日,王斗便决意离开洛阳。
    洛阳大势己定,杨嗣昌一再催促,特别历史上的襄阳之变近在眼前,自己需急急赶去,再夺大功,名扬湖广。
    王斗记得清楚,历史上的崇祯十四年二月初五日,张献忠用计攻战襄阳,今天是正月二十日,算算没多长时间了。依这时的路程,从洛阳到襄阳,没有一千里也有八百里路。
    而且还要早到几天,防止事情有变。
    王斗眼中射出寒光,在洛阳城让李自成跑了,这次襄阳的张献忠,决对不许他再跑了!
    后世的满清将屠川恶行栽在张献忠头上,不过也不因此就说张献忠是好东西,观其生平,杀人屠城是常有。他们与清兵没什么两样,王八看绿豆,大哥别说二哥。对明末这些农民军首领,王斗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王斗率军离开洛阳,洛阳军民倾城相送,一直送过洛水。
    送行的人中有洛阳众官,还有陈永福父子在内,他们还要在洛阳驻防一段井间。观陈永福红光满面,就知道其心中满意,也是,此战大捷,不说军功,河南总兵跑不了,缴获分成还不少。
    当然,王斗也心中满意,此战,自己同样收获不少。
    他看着这个老将意气风发的脸,笑道:“待末将再矣回来,就要称呼陈镇了!”
    陈永福大笑:“彼此彼此,王将军何不是如此?”
    是啊,此战封赏下来,王斗一个总兵是跑不了,如能节制一镇,便可称呼总镇。
    在大明朝,称总督,巡抚为军门,不过对总兵的称呼,大明各个时代却没有定数。
    景泰、成化以前称为“总戎”。万历中期起,大帅、大将军的称呼引以风潮,以至朝臣都看不下去,上疏皇帝呼吁制止。
    到了明末时,称呼一镇总兵多为“镇”,“总镇”,比如当时左良玉,猛如虎追剿张献忠时,官兵便抱怨二人,发出“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等言语。
    当然,若是挂印,称其封号更为高贵。
    两人又寒暄数句,陈永福说道:“一路顺风,老夫在开封府静待王将军捷报归来,到时我们再把酒言欢。找小说素材就到”
    王斗点头,他知道陈永福的心思,除了结交自己,还想将自己儿子陈德送入东路讲武堂。王斗也有心在河南布下一个棋子,同意了陈永福的请求,不过这要等自己领军归来再说。
    不过临行时,王斗对洛阳的局势略有忧虑,闯兵降者十万,洛阳的官府与汝州官府一样,除收编一些青壮为军外,余者归田,这些人最后会不会成为后患?
    不过当时皆是如此,官兵降贼,贼降官府,对当地内部内务,自己不好过多干涉,只能祝他们好运了。
    乡老端来一杯米酒,其杯极大,这是洛阳当地的风俗“栈行酒”,意味故人远行,此时不醉,更待何时?
    乡老端着杯子,众百姓在旁异口同声地道:“大将军满饮此杯,一路顺风,我们洛阳的百姓,永远忘不了将军的大恩大德。”
    他们的声音很朴实,却发自内心,王斗的眼眶有些潮湿,回望古都那若隐若现的身影,再望眼前这片大地生活的人民。
    王斗接过酒杯,猛地一饮而尽。
    临出洛阳时,王斗曾召开军议,由他亲自带领自己的护卫总,还有温方亮乙部,李光衡庚部,高史银壬部直奔襄阳。这些军士或是骑兵……或是有马步兵,行动如风,一日百里是等闲。
    大军中,还有温达兴率两队夜不收随行,王天学等医官,中军部的镇抚……些参谋赞画等。这是王斗为了抢占时机,所以步军,炮队,辎重大队都留在后面。
    为了加快速度,炊事车都不随行,只每人携带炒面袋,肉干袋等物,可食用十五日。由于马匹需要大量的豆料,所以随行的,还有大批的马骡,一些必须的辎重营帐等物,也用马骡驮运。
    王斗率这三千多人先走,余者正常行军,向大军跟来。王斗还传令给汝州的辎重千总孙三杰,让他率辎重队将洛阳的收获全部运到汝州,然后所有的粮草运到郏县,以该处为囤粮重地。
    洛阳战后,王斗获得麦、豆二万石,这是河南官方为补河南巡抚李仙风欠下的七万两银子,还有一些军中应得的缴获分成。从开封到汝州,一直到洛阳,算算在河南的时日,舜乡军己计获得白银十万两,粮草五万石,马骡二千多匹,算是收获不错。
    洛阳到汝州一百几十里,王斗率三千骑兵二十一日从洛阳出发,傍晚便到了汝州城下。此时洛阳大捷早己轰传境内,汝州军民更是敬畏,知州乡伸连忙出迎,设宴款待王斗诸人,又抬酒肉慰劳大军。
    王斗要事在身,召来孙三杰交待事宜后,第二日便往宝丰奔去。
    洛阳、汝州、宝丰、叶县、裕州、南阳、新野,一直到襄阳,这便是王斗的行军路线。
    大军一路行去,神鬼避散,王斗这只大军个个披甲,人人有健马,一看就是精锐的官兵,谁敢招惹?
    话说小乱避于城,大乱避于乡。乱世来临,从洛阳一直前往南阳,到处都是结赛自保的百姓。
    对乱世的预感,老百姓是非常敏锐的,任何村子,庄子,四周都筑有夯土围墙,围着庄子还挖有深壕,出入用吊桥,四角还建有箭楼,二十四小时都有人眺望。
    富点的庄子,围墙还用砖石堆砌,大姓、大宗族,更是深墙大寨,有若军堡。
    太平盛世那样,四面透风,小而不设防的村庄现今是不存在的,不说大股流寇,如今多如牛毛的盗匪,马贼之类,便让所有的村庄都筑起了围墙。
    当然,很多村庄寨子看起来是民,其实也不时兼当匪贼的做派。别说一些弱小的过路商人百姓,就是看起来孱弱的官兵也敢打劫。非有实力者不可远游。越是乱世,镖局武馆越是兴盛。
    不过王斗一路领军南下,皆是平安无事,正月二十七日,大军己是直过南阳,并不停留。
    此时算是过了秦岭淮河一线,野外田地不再尽是小麦与油菜,也出现一些稻田。还有屋顶的瓦片,渐渐显得轻巧。
    野外绿意渐多,虽是干旱,比起河北,中州等地,却好上很多。
    不象那些地方,除了黄土地还是黄土地,原野上连树木都很少。
    当然,这个好只是相对而言,崇祯十四年的时候,连苏州府都大旱,各地满是蝗虫,米价一石要银四两。此时的大明,不论大江南北,都处于艰难的关头。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八日,近牛,新野地界,临近县城不远。
    蹄声如雷,顺着消水西岸不远的官道上,黑压压奔来了不知多少的骑兵。
    烟尘冲天,大地抖动,看那种气势,似乎连城墙大山都要撞塌。路上走动的行人商旅,都赶紧退到路边,心惊胆战的看着这些不知哪来的骑士们。
    看样子是官兵,众人更是小心,低头顺目,甚至很多人还跪下来,官兵可不是善类,小心被他们杀良冒功,抢劫害命啊。
    好在这些骑士并不理会他们,轰隆隆的奔驰着,从他们身边e一掠过。各人只觉自己脚下不住震动,身旁的树木,地上的枯枝,都在不停跳动着。
    蹄声如雷般响个不停,良久,终于过去了,各人都舒了口气,起身议论纷纷,哪来的官兵。
    刚才有人偷眼看了下,这些骑士个个鲜红衣甲,满身彪炳,身上披着斗篷,胯下匹匹都是神骏健马,好家伙,一看就是百战精锐。也不知哪家总督或是巡抚麾下标兵。
    看领头打的旗号是“王”,哪家将领姓王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