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第347章桃源、出发(下)[2]

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目录
   ,竟有重达三千斤的,这当然不利随军作战。
    王斗后世看过相关史料,大炮同样可以使用熟铁。当然,熟铁不可铸,不过可以打造。铁条烧熔百炼,逐渐旋转成圆,炮成后,比生铁铸炮重量轻了一大半,而且炮身薄炮膛宽,没有炸膛之忧,装填的炮弹也可以很大。
    不象生铁铸成的火炮,内中多蜂窝涩体,难以铲磨,炮弹施放缓慢。这种熟铁造出来的火炮,膛内无比光滑,使炮弹的装填非常快。当然,铁模法铸出来的火炮膛内同样光滑,但论起轻便灵活,却是远远不能与熟铁造炮相比。
    “好,周师傅你尽管研习,不必顾及工料。”
    ……
    “火炮准备。”
    在炮兵训练场上,看王斗亲临视察,赵瑄精神抖擞,他威风凛凛传下一系列口令,让各炮瞄准远处设立的一系列标靶。
    摆在赵瑄前面的,便是王斗所有的十九门红夷大炮,其中六门六磅炮,十三门三磅炮。等那铁模铸炮法铸好的四门红夷三磅炮拔来,赵瑄的火炮千总就有红夷大炮二十三门。
    此时这些火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不断调整,其中一个观测官的前面,还架着一副亮晶晶的炮镜。
    不错,就是炮镜,几个月前,舜乡军中己经开始使用炮镜与千里镜。这二者都需使用镜片,此时的无色玻璃虽然不便宜,但在大明也不是什么希罕物,京师就有玻璃厂,属于二十四监的厂业之一。
    此时无色玻璃当然避免不了气泡,王斗虽然知道“搅拌”的妙方,暂时却没有相关的工匠与技术,目前也没有制造玻璃的兴趣,给他一块玻璃还不如给他几石粮食为好。
    没有无气泡的无色玻璃,但制造炮镜与千里镜可以用水晶代替。水晶在此时的士林阶层是很普遍的东西,江苏东海产的天然无色水晶在大明很多城市也可以买到,只要有银子,替代无气泡的无色玻璃不是问题。
    关键不是这个,原料问题都好解决,问题在于镜片的设计与磨制,对工艺与光学知识的要求在此时大明算是很高。相关人才是有,不过大多集中在江南,也是巧,情报司下江南收集《农政全书》时,正好遇上这么一、两个,经重金聘请后,年初他们欣然前来东路。
    与周象辂的情况一下,在专利的诱惑下,他们也带了好几十个学徒,造了一批的炮镜与千里镜出来。
    此时在王斗手上,就是拿着一根千里镜观看,黄澄澄的金属表面,制造精致,可以拉长拉短调整观察距离。由于第一批的千里镜较少,舜乡军中,只有王斗,还有几个资深千总拥有。
    或许过个几年,想必军中把总都可以拥有了。
    赵瑄同样拿着一根千里镜观看,有了大量实弹射击遍程出来的射表,加上这炮镜,那观测官不断报出数据,各炮的瞄准手便不断调整着炮口,一看他们的样子,就是训练有素。
    王斗拿千里镜看着前面,听那观测官口中冒出一大堆难懂的术语,这些数学术语,在后世己经难以听到,对于后世人的王斗当然有些不习惯。毕竟后世学的都是西方数学,与古代的中国数学,完全两个不同的体系。
    虽然个人不习惯,不过王斗认为只有让自己适应,并不打算更换。最重要的,他认为自己没能力重建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两种完全不同的运算符号系统,不是引入几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代替的。
    况且王斗认为此时西方数学并不比中国数学高明,以阿拉伯数字来说,如果记帐,为了防止涂改,还要使用大写数字记一遍,更增加了负担。而且阿拉伯数字计算能力也差了点,明末数学家朱载堉创立归除开平方法,用81位算盘以珠算进行开方计算,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25位数。
    这种恐怖的运算量,如果使用阿拉伯数字笔算,算一辈子也算不完。这代表此时的西方数学,大大落后中国数学,王斗不可能为一己之私,做一些不自量力,不得人心的事。
    “整调完毕,整调完毕……”
    各炮前作为指挥官的甲长们声音此起彼落传来。
    此时舜乡军火炮千总的编制便是一甲十人负责一炮。十人中,包括观测手、瞄准手、数名装填手、数名弹药手和管马车的驭手,以及担任指挥的甲长。
    每甲还装备马拉火炮一门、弹药马车一辆。
    五甲一队,四队一总,理论上一总有红夷大炮二十门,作为基本齐射单位,一个千总有八十门红夷大炮。
    不过赵瑄目前只有十九门红夷大炮,编制只完善了一个把总,设立观测官一人,装备炮镜,指挥火炮齐射。若是各门火炮单独射击,由各门火炮的观测手报出目标参数,瞄准手校炮。
    “放!”
    赵瑄一声大喝!
    “放,放!”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响,一道道炮口冒出凌厉的火光。
    炮弹呼啸中,一个个标靶被炸开。
    “刷膛!”
    火炮射完毕后,立时一个装填手拿着炮刷将炮膛刷好,又另一人装填火药,另一人填上炮弹。装填,瞄准,炮,从容不迫,动作快捷,王斗暗暗点头,炮兵千总的训练成果不错,这样分工合作,更显成效。
    红夷大炮瞄准施放,需要正确的方法,大明很少有人熟悉掌握,不过赵瑄营内原来有好些个卢象升督标营的炮手,在他们的教授下,又经大量训练,千总炮队很多炮手都可做到往日轰击佛狼机火炮的熟练。
    而此时赵瑄的火炮千总同样使用定量火药,由于完善了配方,火炮装药量与炮弹重己经可以达到一比二,可以比往日多打几炮再散热。以前连打三炮就要散热,现在可打五炮,射程也远了一些。
    若达到一比三的程度,更可降低火炮的热量,提升火炮射频率,还可大大降低火炮炸膛的可能性。
    “再放!”
    又是一阵炮弹呼啸。
    火炮齐射演练后又是独门火炮射击,这些炮手中的观测手与瞄准手,除了舜乡军原有的炮手外。赵瑄现在还大量招募风水先生与商行帐房,这些数学人才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舜乡军炮手的培养率。
    看着炮手们训练有素,一个个“目标”被摧毁,王斗微笑起来,自己的军工炮业,真正蓬勃展了。
    ……
    从永宁城西北的军工厂及演武场回来,王斗沿城北而回,路过一个个新兴的屯堡村落,看百姓一个个在忙碌。看到自己这队仪仗回来时,他们脸上都露出惊喜的神情,远远的冲王斗欢呼:“将军,将军……”
    “将军公候万代……”
    王斗脸上含笑,在马上不断挥手,抱拳回礼。
    路过一个屯堡时,这里锣鼓喧天,鞭炮隆隆,却是百姓在庆祝位于屯外一个新学堂的落成,看他们脸上喜悦欢笑的神情,王斗长长呼出一口气。
    境外百姓水深火热,但以自己的能力,使东路的军民能够安居乐业,自己来到大明,就没有白活。
    九月初九日,王斗定下了随自己出战的官将人选。
    九月十五日,东路怕有十数万军民汇集到永宁城的东面,今日这里举行阅兵,在军民欢聚后,舜乡军明日就要出征。因此除预定的人选外,还有许多百姓自赶来,黑压压的人头,似乎永宁城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
    城东这个旧演武厅的围墙早没了,不过高台还在,此时在台上,除了幕府各员外,还有东路各城的守备官,很有地方士绅,兵备道马国玺与延庆州知州吴植也有前来。
    众人欢声笑语,都是喜气洋洋,能参加这个盛大的场面,各人新奇的同时又脸上有光。兵备道马国玺脸上仍保持着矜持的神情,不时与王斗言谈几句。只有延庆州知州吴植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
    演武场己经与三面旷野相通,从高台看下来,立着一个又一个整齐方阵,除了近万舜乡军外。还有一些各军屯杰出的人员代表,这些人或在屯内有着声望,或做事勤勉,所以能够入选,参加等会的游行检阅。
    这是莫大的荣耀,所以这些军户个个都努力站得笔直,脸上一副激动的神情。
    除了这些人,下面还站着几个方阵的学生,都是从各屯学堂中选出的中高班人员,十三到十八岁,个个戴着幞头,身穿圆领窄袖青衫,腰间佩着利剑,便如唐宋时的武士,这也是他们平日的装扮校服。
    此时这些学生脸上皆是抑止不住的兴奋之色,很多人看向台上的王斗,眼中都充满狂热。
    他们皆是军户之子,因为王斗,家人才能吃饱穿暖,在这个灰暗的年代活下去,他们也才能够免费教育。平日听着家人与乡邻对王斗的拥戴,加上教师的灌输。耳濡目染下,他们都对王斗充满崇拜。
    对他们的教育,王斗要求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这些学生英气勃勃,他们是东路未来的希望。
    对这些学生,兵备道马国玺也是关怀备至,经常到各个学堂去嘘寒问暖,劝慰他们要忠君为国,每次延庆州知州吴植必要随行。
    对王斗在东路大兴教育,推广圣人教化,整个东路都是赞誉。不过王斗让学生佩剑,却颇有些人在暗中说道,佩剑,那可是秀才才有的权利,这些学生……
    对此,兵备道马国玺默认,并没有说什么。
    除此以外,便是无边无际的东路百姓,十几万人非同小可。
    “升旗。”
    “施礼!”
    锵锵作响,不说台上的王斗等人抽出佩剑,便是台下所有舜乡军,几个方阵的学生,都一率抽出他们的佩刀佩剑斜指,一片明晃晃的寒光,沿着一个一个方阵过去。
    马国玺,吴植等人明显被吓了一跳,不安地看看王斗。
    下面的百姓却兴奋起来,难得的大场面啊,或许今日之后,许多人将永世难忘这一幕。
    鼓乐声中,大明的日月旗缓缓升起。日月旗可说是大明的国旗,又可说不是,因为朝廷并没有实在意义确认。
    此旗由来,隆庆开关后,对外贸易迅展,大明船只按照国际标准悬挂这种旗帜区别于葡萄牙、荷兰等国船只国旗,成为当时事实上的中国国旗。
    蓝底,红日、黄月重叠图案的旗帜不断升起。看看旗帜,看看下面肃立的舜乡军及学生们,马国玺慢慢眼眶有些湿润,吴植更是哽咽起来。台上一些乡绅也是长吁短叹,大明啊大明,你可……
    这种气氛,台周边围观的人群慢慢安静下来,有些人若有所思,有些人则是作揖行礼。
    看着旗帜升起,王斗也是心潮澎湃,这种升旗仪式,是今年初他开始试行,以前只在学堂,引得很多人前去好奇观看,成为各茶楼酒肆津津乐道的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