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谋》汉代军中有什么职位?[2]

寒士谋最新章节目录
   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中大夫: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