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演义》大争之世第五百四十一章天意不可欺

大明演义最新章节目录
   皇帝听慕容彦达说得方略清晰,不禁点头赞叹道:“寡人真是没有看错人啊,爱卿果然精通军略,有爱卿辅佐寡人,寡人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慕容彦达心中暗喜,赶紧抱拳自谦道:“陛下谬赞了!”
    皇帝想了想,说道:“就按照爱卿的意思办吧!”
    蔡京正在筹划怎么把这次大败的污水泼到吴道等人的身上,却突然听到宫中的内应传来消息说:皇帝在听了慕容彦达的报告和建议后,下圣旨免去了童贯燕云十六州西留守及招讨大帅的职务。
    命令吴道为上京留守全权负责燕云十六州的防备任务,命令河北诸路全力支援吴道,命令河东路禁军出击辽西京路以牵制辽军。
    蔡京非常吃惊,等不到明天了,立刻就去了宫中。
    见到皇帝,蔡京急声问道:“听说陛下听信了慕容彦达的谗言?”
    皇帝见蔡京竟然语带质问的味道,不由的心生不悦,“没有谁进谗言,慕容爱卿不过是据实上奏!”
    蔡京急声道:“陛下,此次大败,其实是吴道他拖延粮草造成的,实在并非童贯之罪啊,请陛下明鉴,莫要被小人蒙蔽了!”
    皇帝听到这话,不禁怀疑起吴道来。
    蔡京见状,暗道有门,继续污蔑道:“陛下你想想看,之前童贯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怎么会突然就全军覆没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不可思议的情况,就是因为吴道公报私仇,故意拖延大军粮草,致使大军无粮,此种情况之下,辽军大举反扑,童贯他们虽然拼死力战,却最终功亏一篑。
    此败的罪魁祸首实乃吴道,此人拿陛下的信任和朝廷的前途命运来报一己私仇,实在是罪无可恕,应当抄家灭门以儆效尤!”
    皇帝面上流露出恼怒之色,这时基本上已经相信蔡京的话了。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慕容彦达匆匆地进来了。
    他怎么又回来了?原来,慕容彦达刚刚回到家中,便听人禀报,说看到蔡京急匆匆去了皇宫。
    慕容彦达担心蔡京会蛊惑皇帝,于是便又匆匆离开府邸,返回了皇宫。
    果然,当他一来到御书房外就听见了蔡京一番凭空捏造恶毒之极的言论。
    慕容彦达看了一眼蔡京,急忙朝皇帝抱拳道:“陛下,切莫听信奸佞之言,微臣之前所言句句属实!”
    皇帝听到这话,又不禁迷糊起来。
    蔡京看着慕容彦达冷笑道:“吴道与你关系匪浅,我听说你们还是结拜兄弟,你自然是要包庇他的!”
    慕容彦达正气凛然地道:“本官向来只论道理,从不论亲疏,刚才我向陛下上奏之事都是千真万确的,我敢对天起誓,若有虚言,甘受天打雷劈而死,太师,你可敢发誓?”
    蔡京扬了扬眉毛,“有何不敢!”
    蔡京随即举起右手,“我蔡京若有虚言,愿遭天打雷劈!”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地间真的有神明,或者这纯粹就是个巧合,蔡京的话刚落,书房外便传来一声惊雷的轰鸣,喀拉。
    御书房里的三人都不禁变了颜色。
    慕容彦达兴奋地道:“太师,天意不可欺,还是莫要随便发毒誓为好,免得真的被天打雷劈了!”
    蔡京的脸色极其难看,皇帝则紧皱眉头,有些气恼地看着蔡京。
    在这个时代,竟然所有的言语都不及一声惊雷。
    慕容彦达朝皇帝抱拳道:“陛下,天理昭彰,我二人谁是忠言谁是妄言,再明显也没有了,若是陛下还不能确定的话,完全可以询问那些败逃下来的溃军士卒,只要询问他们,真相便无从隐瞒了!”
    蔡京气恼地道:“打雷乃自然之数,与人何干?至于那些军卒,哼,都是些低等下贱的人,他们的话怎么能够采信!”
    慕容彦达嘲讽道:“所有人的话都不能信,连天意也是子虚乌有的,就只有太师的话是对的!”
    皇帝气愤地道:“我大宋朝受命于天,怎么能够不敬畏天意呢?太师的言语实在是大大的不当!”
    蔡京心头一惊,连忙自责道:“老臣失言了!”
    皇帝哼了一声,说道:“太师毕竟是老了,从今天起太师就不要担任尚书左仆射的责任了,由慕容爱卿接替太师担任尚书左仆射一职!”
    蔡京大惊,慕容彦达则是大喜过望,连忙跪下山呼万岁。
    皇帝有些疲倦地道:“寡人累了,有什么事就找尚书左仆射吧,你们下去吧!”
    ……
    蔡京和慕容彦达一前一后地离开了皇宫。
    慕容彦达追上蔡京,满脸笑容地道:“太师,今后还要请太师多多关照啊!”
    蔡京冷笑了一下,“我哪敢啊,现在你可是尚书左仆射,应该是老朽领教大人的教诲才是!”
    慕容彦达哈哈大笑,“太师不必跟我客气!”
    蔡京一甩袖子,登上了软轿,走了。
    慕容彦达望着蔡京渐渐远去的轿子,满脸的得色。
    此刻他可谓是得偿所愿了。
    曾几何时,他还要巴结着蔡京,而如今,他已经取代蔡京成为大宋朝的尚书左仆射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不明白尚书左仆射是个什么官。
    简单地说,尚书左仆射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视线转回到顺州。
    辽军自从第一天强渡七渡河遇挫后,连续五六天时间都没有任何动作,站在城墙上,隔着七渡河,远远地看见对岸辽军那绵延将近十里的营垒。
    吴道扶着墙垛,望着远处的辽军营垒皱眉喃喃道:“辽军怎么一直都没有动作呢?又不撤退?”
    吴道低头看了一眼河岸边的密密麻麻的警戒岗哨,思考着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如果自己是耶律特里的话,会怎么做?
    吴道轻轻地摸了一下隐隐有些作痛的伤口,目光沿着七渡河往上游移动。
    突然吴道神情一动,连忙问身边的花荣:“花荣,你每天都巡逻吗?”
    花荣点了点头,抱拳道:“按照大哥的吩咐,每天小弟都率领几百骑兵沿着七渡河巡逻!”
    “最远去了多远。”
    “四十里左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