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第六百零九章回家第一弹

盛唐崛起最新章节目录
   朝堂上,一场博弈悄然拉开了序幕。
    杨守文的密折以六百里加急送至武则天的案头之上,也让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紧张。
    堂堂密使,居然在金城遭遇袭击?
    身为朝廷命官的金城县令,被人谋害不说,连金城县尉也与贼人勾结,甚至在事发之后,满门被贼人杀害……这分明就是在打朝廷的脸,打武则天的脸,而且是啪啪作响。
    太嚣张了!太猖狂了……
    本来,狄仁杰过世之后,武则天已很少过问朝堂政务。
    可是在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不禁勃然大怒,立刻下旨命大理寺彻查此事。同时,奉宸府也出动了密探,在洛阳城中横行。在张易之兄弟的指示下,把神都闹得是鸡犬不宁。
    “自国老故去,朕常反思,以往是否过于刚强。
    可是现在看来,非是朕刚强,而是有一些人总想无事生非,想要搅动朝堂的动荡。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朕心狠手辣……查!给朕查个清楚。朕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背后兴风作浪,想要坏了朕的江山。任何人胆敢阻止,皆以同案论处,绝不留情。”
    武则天这道旨意一出,顿时人心惶惶。
    特别是那些已经被张易之兄弟折腾的苦不堪言的朝臣,更是欲哭无泪。整个洛阳城,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武则天登基时展现的铁血手段,许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这一次,虽然没有了周杰、来俊臣、侯思止之类的酷吏,但张氏兄弟的手段却不遑多让,甚至更加可怕。
    来俊臣这些人说穿了,是奉旨行事,或有私心,却还识得大体。
    可张易之兄弟却不一样,他们更多时候是借机敛财,并且贪得无厌。打着武则天的名号,奉宸府的爪牙们倾巢而出,敲诈勒索无所不为,手段之残忍犹甚于酷吏。
    一时间,神都谈‘二张’而色变,所有人都变得谨言慎行。
    随后,武则天又发出第二道旨意,召巴州刺史明琰返还洛阳,出任大理寺少卿一职。
    短短数日里,朝堂上人事变动频繁。
    一些昨日还在推杯换盏,谈笑风生的朝臣,一夜之间发配的发配,入狱的入狱……令人感叹物是人非。
    凤阁侍郎姚崇被迫辞官,张柬之出任鸾台侍郎,张悦则被委任凤阁侍郎。
    同时,原兰州刺史被就地罢免,押送回神都,并州长史魏元忠,则暂领兰州刺史一职,彻查金城一案。在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中,有一些人留意到,一个名叫吕程志的人,被派往金城,暂领金城县令一职。同时离开洛阳的,还有去年的武进士仆固乙李。武则天下旨新设丽水军,驻扎金城关。而仆固乙李,就是丽水军军使。
    仆固乙李,大家还熟悉一些,是九姓铁勒之中的金微山仆固部落,送来洛阳的人质。
    去年,他参加了恩科,并夺得三甲。
    只是这三甲中,武状元杨守文如今出家了,另一个武探花武崇训则在外面历练了半年后返回洛阳,如今是左卫将军。相比之下,武榜眼的仆固乙李就显得默默无闻,没有什么人关注。但这里是洛阳,只要有心就能查到,仆固乙李和杨守文颇有交情。
    随后,吕程志的身份也被揭开,居然是杨承烈身边的书记。
    人们都知道,武则天颇为看重杨家父子。可是却没有想到,会如此的看着这对父子。
    仆固乙李也就罢了,毕竟是武榜眼,还说得过去。
    但吕程志算什么?不过是杨承烈身前的一个书记,幕僚,如今竟做到了一县父母官。
    这对于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
    神都,风云变幻。
    杨守文并不知道,因为他的事情,洛阳已经闹翻了天。
    事实上,就算他知道了,也未必会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任他洪水滔天,关他何事?
    不过,他还是可以感受到一些紧张的气氛。
    特别是当他抵达华阴县的时候,遇到了奉杨承烈之命,率部前来接应杨守文的张九龄、杨从义一行人。
    夫蒙灵察见此情况,就向杨守文告辞。
    他此次主要是为了保护杨守文返回洛阳,既然洛阳派来了人马接应,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杨守文也表达了感激之情,并请夫蒙灵察代他向夫蒙令卿道谢。毕竟,夫蒙令卿原本并没有发兵保护他的责任,可是却主动派了儿子过来,终究是一场缘分。
    “九郎,家中可还好吗?”
    一晃,也有大半年没有见到张九龄了,杨守文在见到这位未来的大唐名相时,也是非常高兴。
    张九龄表字子寿,不过熟悉的人,还是喜欢唤他九郎。
    听了杨守文的问话,他顿时苦笑起来。
    “还能怎样,乌烟瘴气。
    青之你人虽不在洛阳,却把个洛阳闹得天翻地覆。这次金城的案子,令陛下大发雷霆之怒,下旨要彻查……不过,依我看这件事也查不清楚,或者说无人敢查清楚。”
    “哦?”
    张九龄压低声音道:“牵连太深了!”
    他没有把话说明,杨守文也没有再追问下去。不过,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最后的结果会如何。
    “对了,还有一件事要恭喜你。”
    “什么事?”
    “前些日子,弘农杨氏派人到洛阳,与杨公商议归宗之事。
    听杨公的意思,已经商议的差不太多,估计明年清明前后,你就可以正式回归弘农杨氏。”
    明秀一旁听了,顿时眼睛一亮,连忙道喜。
    可杨守文却不知喜从何来,一脸平静。
    对于弘农杨氏,他没什么归属感。说实话,他父子能够走到今天,和弘农杨家也没有太大关系。能不能归宗?在他看来并不重要。只不过,这是祖父杨大方的遗愿。
    若能归宗自然好,以后也能有个依靠;如果不能归宗,他也不在乎,无非是一个出身罢了。
    “既然如此,咱们就歇息一晚,明日早点动身。”
    杨守文话锋一转,便把这个话题带了过去。
    他确实有点想家了,想父母,想桃花峪,还有那翠云山上的某个人……
    只是,正应了那句话,人生不如意十之**。杨守文越是归心似箭,这老天就越是不作美。当晚,一场大雪忽至。据张九龄说,这场雪是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清晨醒来,只见寒风呼号,狂风卷裹着鹅毛大的雪花飘落,天地都变得混沦起来。
    放眼望去,白皑皑一片。
    杨守文从台阶上下来,发现积雪已经没了小腿。
    这么大的雪,肯定没有办法上路。就算是强行上路,估计也走不得太多的路程!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鹿桥驿安顿下来,等待风雪止息。
    这场号称是久视元年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足足持续了三天。
    三天里,雪忽而大,忽而小,却接连不断。有时候,清晨看上去好像已经停下来,可是等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时,风雪忽倏而至,使得杨守文又不得不更改行程。
    好在,杨守文性子绵柔,而明秀又是个随遇而安的家伙。加之江南少有如此豪雪,以至于明秀显得有些兴奋,于是买来了酒水,整日里拉着杨守文和张九龄饮酒赏雪。
    对此,杨守文也颇感无奈……
    ++++++++++++++++++++++++++++
    大雪,终于止息。
    骄阳当空,一扫数日来的阴霾,令人精神为之振奋。
    杨守文一行人,终于再次启程,踏上了前往洛阳的归途。其实,鹿桥驿距离洛阳已经不算太远,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也许用不得一天就能抵达。可是现在,因为这场大雪的缘故,使得杨守文等人行进速度非常缓慢,整整走了两日,才过了慈涧,抵达千金堡。
    雪后,方晴。
    雄伟的洛阳城在一片白皑皑的雪景中,更显巍峨壮丽之色。
    杨守文勒住马,眺望城廓,突然间大声喊道:“我回来了!”
    空旷的原野上空,回荡着杨守文的声音:回来了,回来了……虽然不过是大半年,可是对杨守文而言,这次再来到洛阳城的时候,感怀却完全不一样。去年,他从长洲返回,还只是一个征事郎。而现在,他知道这洛阳城里,除了父母兄弟之外,还有一个牵挂他的人。
    大半年来的出生入死,使得杨守文一直都精神紧绷。
    现在,到了洛阳城,他一下子就放松了,而一路奔波的劳累,也好像消失无影无踪。
    “走吧,咱们进城。”
    杨守文说着话,催马向前。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也变得热闹起来。
    耳听着熟悉的官话,眼见着繁华的景象,杨守文的话也渐渐变得多起来……
    他时而和张九龄说笑,时而又和明秀打趣,众人在不知不觉中,便来到了洛阳城外。
    由于洛阳城西没有城门,所以杨守文等人要进城,必须绕到北门方可。
    而洛阳北门共有三座,其中龙光门连接圆壁城,直通皇城,故而长年关闭;而徽安门由于大雪的缘故,也没有开启。要想入城,他们必须经由安喜门才可以。只是这安喜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人龙,当杨守文等人抵达时,一眼望不到队伍尽头。
    “怎么回事?”
    杨守文不禁诧异询问。
    张九龄苦笑道:“还不是因为那件事,如今洛阳城进出盘查非常严格,所以就变成了这样子。”
    这一路上,张九龄向杨守文讲解过洛阳的情况。
    杨守文知道洛阳如今盘查非常严密,只是没有想到,会严密到了这种地步。
    “看这样子,陛下是动了真怒。”
    “倒也说不得是陛下的原因,而是……”
    张九龄正向杨守文解释着,忽听得前方传来了一阵哭喊声。
    一队身穿黑衣,耀武扬威的人拦住了一个车队,似乎是要强行进行搜查。若只是搜查也就罢了,这些人把车上的货物翻得乱七八糟不说,还登上车辆,要车上的女眷下车。
    一个女人大声斥责这些黑衣人,却见那为首的黑衣人,一巴掌就把那女人打倒在地。
    “尔一贱人,也敢在爷爷面前指手画脚?”
    说着,他抬脚就要踹那女人,不想从车里跑出一个小丫头,一把抱住他的腿,哭喊道:“不要打我阿娘。”
    “小贱人,找死!”
    黑衣人一个不妨,险些摔倒。
    一旁的同伴,则大声耻笑,似乎是说他丢了奉宸府的脸面。
    那黑衣人勃然大怒,伸手就抓住那小丫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