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第三百五十七章八仙客栈

盛唐崛起最新章节目录
   长洲的面积很小,小到不想是一个县城。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毕竟长洲只是从原来的吴县治下分割出来的一部分,面积能有多大?
    这座县城的规模,甚至还比不上幽州的昌平。
    但由于它坐落于太湖畔,又有吴县数百年底蕴的支撑,所以虽然面积不大,却非常繁华。
    长洲县城只有一个城门,背靠官塘河。
    松江自县城里穿城而过,远远可以眺望烟波浩渺的太湖水。
    杨守文三人进入长洲之后,很快就找到了鱼市。所谓的鱼市,其实就是一个码头。过往的货物在此中转搬运,在加上往来的客商,组成了一个非常繁华的集市。
    这集市的面积,几乎占居了长洲四分之一。
    进入鱼市之后,就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远处,则可以看到排列在官塘河上的船舶。
    “八仙客栈?”
    当裴旻拦住一个路人,询问八仙客栈的时候,那路人露出诧异之色。
    他犹豫了一下,用手朝码头方向一指,“顺着这条路往前走,到码头就可以看到。”
    说完,路人就好像躲避瘟疫一样一路小跑的离开。
    杨守文和杨思勖两人相视一眼,立刻觉察到这八仙客栈,也许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阿郎,情况有些不对劲啊。”
    杨思勖轻声道。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是不希望杨守文前去八仙客栈。
    不过杨守文却浑不在意的笑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已经到了这里,只管去看看再说。”
    说完,他牵着马,迈步往前走。
    裴旻跟在他身边,而杨思勖则落在后面。
    三人沿着鱼市熙熙攘攘的街道,很快就来到了码头。
    果然,如那路人所说的一样。一到码头,他们就看到了一座坐落在码头一侧的客栈。
    那八仙客栈的规模不小,一共有两座楼,横跨河水两岸。
    两座楼阁之间。有一座拱形石桥连接,看上去非常独特。
    看这客栈的规模,感觉不差。只是杨守文想不明白,刚才那路人为何提起八仙客栈,会露出‘见鬼了’的表情。
    比之鱼市其他地方的熙熙攘攘。八仙客栈的门外就显得冷清不少。
    杨守文三人来到客栈门外,却不见客栈里的伙计出来迎接。于是,杨守文让杨思勖在门口看着马,他和裴旻迈步走进了客栈的大门。
    “掌柜的,住店。”
    裴旻走到柜台前,大声呼喊。
    而杨守文则站在客栈的大堂里,环视这客栈里的情况。
    “咦?”
    他突然发出一声轻呼,快步走到一面墙下,抬头仰望墙上的画像。
    画像里,是一个仙人打扮的女子。栩栩如生,神韵非凡。不仅是这副画像,在客栈大堂里,还挂了七副画像,全都是女仙的模样。最让杨守文感到惊讶的是,那画像的落款写着‘长康太元二十年经太湖,遇孺子畅游太湖,作画以赠孺子’。
    长康是谁?
    孺子又是谁?
    杨守文虽然不知道这‘长康’的来历,却能够从画中看出,这绝对是一个大家。
    太元二十年。又是哪一年?
    心中虽然疑惑满满,但杨守文却猜出,这八仙客栈的来历。
    想必,八仙客栈的‘八仙’。就是这画中的八位女仙。这和后世人们所熟知的八仙有些不太一样,历经南北朝之后,道教的神仙数不胜数,谁又知道这八位女仙何人?
    长康,孺子?
    杨守文暗地里,记下了这两个名字。
    而在另一边。裴旻已经和那掌柜的交谈完毕。
    “怎么,不用登记过所吗?”
    掌柜的闻听,顿时笑了,“小哥说笑了,谁不知道这八仙客栈有钱就能进来,何需过所?”
    裴旻愕然,点了点头,收起过所。
    他走到杨守文身边,轻声道:“阿郎,看样子这客栈的来历有些古怪啊。”
    “小裴,太元二十年是哪一年?”
    “啊?”
    杨守文头也没回,便开口问道。
    裴旻愣了一下,立刻回答道:“太元二十年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也是北魏登国十年。”
    东晋?
    那似乎是很久以前了,至少也要有两三百年吧。
    “那你知道长康是谁吗?”
    “长康?”裴旻思忖片刻,蓦地醒悟过来道:“莫不是晋陵顾三绝,顾恺之顾长康吗?”
    顾恺之?
    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了。
    “这顾恺之是东晋时人,以‘画、文、痴’号称三绝,谢安对他非常看重,认为他是‘苍生以来未之有’的人物,与曹不兴、陆探微和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家’。”
    谢安!
    这个名字可就是如雷贯耳了。
    杨守文顿时露出了然之色,轻轻点头,然后才转身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哦,我说这客栈的来头,恐怕不小。”
    “呵呵,能够把顾恺之的画这么堂而皇之的挂在这里,你道这客栈会是什么来头?”
    说完,杨守文便转身,朝掌柜看去。
    “这些画……”
    裴旻这才留意到画像里的落款,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孺子是谁,他是真记不太清楚。但是能够把顾恺之的画好像摆设一样的挂在这里,想必这客栈的主人,来历也不同寻常。说不定,是当年南朝时那位贵胄的后人。
    东晋是的江左名门,传到如今,已经有很多豪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就比如那旧时王谢,现在的子孙早已流落民间,不复当年的兴盛。所以,这八仙客栈的主人,说不得就是当年那些消失的江左名门的后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偶然间得来的画像……不过若是那样的话,估计这客栈的主人也不敢把画这样摆放出来。
    “小裴,就这里吧。赶快安顿下来。”
    “喏。”
    裴旻这时候也回过神,走过去订了两间客房。
    那掌柜的这才懒懒散散的冲着后面喊道:“有喘气儿的没有,有的话快点出来。”
    “来了,来了。”
    从后堂走出几个伙计。在掌柜的吩咐下,出门去照顾杨思勖手里的骡马。
    杨思勖拎着包裹走进来,轻声道:“阿郎,怎样?”
    “先安顿下来再说。”
    杨守文说着话,从杨思勖手里接过了虎吞大枪。一手拎着包裹,便随着一个伙计往后面走。
    出了大堂的后门,就看到了跨在河面上的石拱桥。
    伙计带着三人从桥上经过,杨守文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一侧问道:“伙计,那是什么地方?”
    在桥的左侧,不远处有一片空地,搭建着不少的高台。
    那伙计倒是可以听懂杨守文的话,只是回答的时候,那一口流利的吴侬软语。让杨守文发懵。
    唐代的吴侬软语,和后世杨守文所熟悉的吴侬软语还不太一样。
    听上去更加的拗口,更加的饶舌。
    好在身边跟着一个还算合格的小翻译裴旻,立刻为杨守文翻译过来:“最近一段时间,长洲履生事端,人心惶惶。前些日子,王县尊被人毒杀在县衙之内,至今没有找到凶手。县里的人觉得最近长洲晦气太重,所以准备做一场法会,祛除晦气。
    那边的几座高台。都是为法会而准备。
    据说法会之后,还有各方的杂耍艺人献艺,所以这两日长洲县城里,非常的热闹。”
    杨守文闻听一怔。忙问道:“小裴,问问他,除了县尊被杀之外,还有什么晦气事?”
    裴旻组织了一下语言,向那伙计询问。
    伙计则犹豫了一下,轻声道:“近来长洲发生了好几起命案。
    上个月。普会寺外发现了几具乞丐的尸体,据说死状非常古怪。那几个乞丐,原本在鱼市讨生活。可是后来却失了踪迹,大约快十几天后,发现他们尸体的时候,一个个全身溃烂。还有,长洲苑的长春大医馆的坐堂医生陆先生,在半个月之前也离奇的死在家中。如今衙门里也是人心惶惶,王县尊被害至今,找不到凶手,又接连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你们说不是晦气,又是什么?所以普会寺的住持法师请了高僧前来说法,说不定能斩妖驱魔,令长洲恢复以前的模样。”
    杨守文沉默了,没有再继续追问。
    伙计把他们三人带到了客房里,杨守文推开了窗户,却发现那法会广场就在不远处。
    他眉头不由得一蹙,旋即把窗户合上。
    这时候,杨思勖和裴旻两人也走进了杨守文的房间,两人进门后,便关上了房门。
    “阿郎,不太对劲。”
    “是啊,我也觉得有些不正常。”
    杨守文深吸一口气,在屋中徘徊。
    片刻后,他停下了脚步,对杨思勖道:“刚才那伙计说的事情,老杨你也听到了。
    你难道不觉得,那些人死得很古怪吗?”
    “有什么古怪?”
    “全身溃烂而死,又是什么状况?”
    “这个……”
    “还有,那个什么长春馆的陆先生……再算上王元楷的死,这么多人似乎都是集中在这一段时间被害,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联系?我现在,感到很好奇。”
    “那怎么办?”
    杨守文揉着太阳穴,沉吟不语。
    半晌后,他对裴旻道:“小裴,你留在客栈里,找人打听一下那几个乞丐的情况。
    老杨,我想去义庄看看。”
    “义庄?”
    杨守文道:“长春馆的陆先生,估计有人为他收敛,不过那几个乞丐,恐怕会暂时安置在义庄之中。我想去看看尸体,然后才能做出判断,你陪我一起去吧。”
    杨思勖当下,点头答应。
    三人又收拾了一下,杨守文换上了一身便装,和杨思勖离开八仙客栈。
    杨守文虽然对苏州话并不精通,可这一路上,却多多少少学了不少苏州话。交流起来会有些麻烦,但是如果说的慢了,倒也能够听得懂。他和杨思勖先是在鱼市里游逛了一阵子,然后在鱼市门口找到了两个坊丁,打探出来义庄所在位置。
    那义庄,就坐落在城西一隅,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子,旁边还有一座城隍庙。
    看守义庄的是一个老人,杨守文假称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失踪,可能已经死了,就安置在义庄里,想要查看一下。在他塞给老人一陌铜钱后,老人也就不再阻止。两人走进了院子,就看见一座简陋的房舍,里面停放着一具具的尸体。
    六月末的天气,很炎热。
    不过这义庄地处阴凉,走入其中,只感到森森的凉意。
    空气中,有一股尸臭的味道,令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