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迷红楼》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龙舟议政

醉迷红楼最新章节目录
   “词虽粗气,但意却不俗,倒是符合贾小子的身份……”
    待贾环唱罢,李光地看起来还算满意,点头点评道。
    隆正帝细眸微眯,看着笑的阳光的贾环,和贾苍赢福两个小儿一一击掌。
    贾苍倒罢了,隆正帝不熟悉。
    但六皇子赢福……
    他从未见过,赢福笑的这样欢快过。
    在那座皇宫里,在赢福的家里,他都整日里怯生生的坐着,安安静静。
    然而此刻,却激动的小脸上满脸通红,咧着嘴笑的欢实,用小手和贾环击掌庆祝。
    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有些僵硬的转了转脖颈,看着缓缓行驶的龙舟,渐行渐远的码头,两岸的青山白雪……
    相比于那座皇城,那间紫宸阁……
    一切,都是那样的鲜活。
    怪道,赢昼如此抗拒为帝,不愿一辈子被困在宫里。
    这一刻,隆正帝心中似明白了缘由。
    不止赢昼,眼前那个顽的和傻子似的少年,不更是这般吗?
    换做任何一人,有他这样的条件,想不谋反称帝都难。
    唯独他……
    视皇帝为世间最苦的差事,避之不及。
    原来,宫外的日子,果然舒爽……
    出了渭水码头,距离那座巍峨的神京城越来越远,周边的百姓也多了许多。
    隆正帝身上盖着董皇后亲手披上的厚厚的狐裘,静静的看着他的江山。
    这还是平生第一次,他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天下……
    正看着,忽地,眼前多了个玩意儿,挡住了他的视线。
    隆正帝细眉登时皱起,眼神凌厉的看向作怪之人。
    却见贾环嬉笑道:“陛下,好东西!您用这个瞧……”
    贾环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个金色的铜管,放到了隆正帝眼前。
    隆正帝不晓得他做什么怪,不过因为对贾环的信任,才一时没发作,睁眼看去,登时唬了一跳……
    方才只能遥遥相望的河岸边,此刻好似忽地移到了眼前般,真山真水真人,竟看的清清楚楚!
    “这是……”
    隆正帝避开了铜管,面色惊诧的看向贾环,道:“这是千里眼?!”
    贾环呵呵笑道:“不算千里眼,最多只能看个几里。这是臣那个妾室,给孩子们做的玩具。”
    隆正帝闻言一怔,转头看向贾苍,果不其然,就见他和赢福人手一个小号的千里眼,正趴在船舷上看的高兴!
    一时间,隆正帝竟不知该说什么才是……
    李光地在一旁哼哼笑了笑,也举了举手中的铜管,道:“陛下莫听他鬼扯,这个玩意儿,贾小子若没用在战场上,老臣给他倒写个伏字!”
    贾环打了个哈哈,道:“顺便,顺便用到了战场上……”
    隆正帝闻言,瞪了他一眼后,喝道:“整日里满口胡言!给朕拿来!”
    贾环笑道:“这个是给娘娘的,臣单给您准备了一个别样的!”
    说罢,同苏培盛点了点头,苏培盛一张老脸笑的跟菊花褶子似得,转身离开了半柱香的功夫不到,就亲自举了个架子回来。
    架子上,正有一个比贾环手里拿的千里眼更大更长的。
    贾环接过架子,安放在甲板上,对着隆正帝坐在轮椅上的高度,调整了下支架的高度后,对他道:“陛下,您再看看!”
    隆正帝见这个这般大,心里便知是好东西,满意的点点头,凑过脸去看,果不其然,千里眼中的人物更加清晰鲜活。
    听着一旁李光地不满的怒哼声,隆正帝心里甭提多爽快。
    不过看着看着,他脸上的得意就渐渐消失了……
    原本偏瘫正在努力恢复的身体,竟生生板直起来,贾环见之忙道:“陛下,快放轻松,这阵儿可绷不得!”
    一边说,一边将隆正帝往轮椅靠背上扶。
    隆正帝脸色变得愈发难看了,回过头看向贾环,眼神阴沉。
    贾环莫名其妙,一旁的李光地和董皇后也都噤声不解。
    隆正帝眼神微微激荡,看着贾环一字一句道:“岸边的百姓,怎会清苦至斯?!”
    贾环闻言,举起手中的望远镜看了看,只见岸边有不少百姓,大概有三四十名,却都是衣衫褴褛,这样的天气,好些人穿着单衣不说,还不能遮蔽尽身体。
    一个个拿着铁锹,在挖着什么,看起来,都有些吃力,很是辛苦……
    贾环看了稍许后,没放下望远镜,道:“陛下,看他们的脸色。”
    隆正帝深深看了贾环一眼后,再回过头,对着镜桶,看向那群百姓。
    只是这一看,他铁青的面色微微一滞……
    一旁,李光地也举着他手中的望远镜看着,忽地笑了笑,道:“虽然生活辛苦多艰,可百姓脸上都带着笑意。
    这便说明,他们的日子,有盼头……”
    贾环放下望远镜,对隆正帝道:“陛下,百姓艰难了几十年,这三五年来,虽然渐渐开始休养生息,得了喘息,但想让他们短短二三年里,就摆脱贫穷,成为富庶之家,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只要他们愿意出力劳作,最多再有二三年,他们的日子就会大变样。
    当然,臣所言的大变样,不是躺在家里就有饭吃,有银子花。
    他们依旧会像今天这样,辛苦劳作。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身上一定有完整的衣裳,家里米仓里有存粮,箱笼里有压箱底的银子。
    百姓最苦的不是劳作,最苦的,是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
    隆正帝闻言,叹息一声,道:“这些道理,朕难道不比你懂?
    只是……
    这两年国库日益丰盈,商税一年比一年足,朕原本以为,至少关中百姓,生活会大大加好……
    却不想……
    贾环,前几年你都在南边折腾,是不是越往南走,百姓生活反而越好?”
    隆正帝有些希冀的看向贾环。
    贾环却摇头道:“陛下,您最好准备好心思。
    就算是江南,真正富庶之地,也多在少数的几块。
    其他地方,顶多也就是温饱。
    再加上这几年商业最发达的,都是水陆交通便利的大城名城,照顾不到许多小城和村落。
    所以他们依旧过着极贫苦的生活。
    他们的日子,甚至比关中百姓还苦……
    如果不做出改变,他们的艰苦,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
    哪怕朝廷不收他们的税,他们依旧苦难。
    这不是臣信口开河,李相爷秉国多年,他应该知道,江南有太多小县城,穷成了什么样。
    真真是全家只有一条裤子穿……
    无论是盛世中,还是灾年内,他们都一般穷苦。”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隆正帝这一刻,真的震撼了,他没有去问李光地,也知道贾环说的真的。
    只是,他从前竟从不知道!!
    他能看到的数据,最低一级都是一省一省的粮税数据。
    偶尔能出现一个府的,就一定是出现了很了不得的大事,多半是天灾。
    至于县一级的,他从未见过。
    也根本不知道,大秦境内,竟还有这样的事。
    贾环笑了笑,道:“因为他们的家乡,土地太贫瘠。再加上越贫瘠的地方,越是混乱。
    天高皇帝远,贪官恶绅相互勾结,欺压的百姓几乎喘不过气来,只能苟延残喘,一辈一辈的熬。”
    “你还笑的出来?!!”
    隆正帝真真震怒了,这一刻,他都有命龙舟折返,回京彻查此事的心思了!
    他不重宗室,不重武勋,不重百官,唯重百姓。
    却不想,他最最重视的人,竟生活成了这个样子!
    “陛下陛下……不要急!
    臣不是说了,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他们只会永远的沉沦受苦,可如今大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日子,自然会发生改变!
    不然您说,这几年咱们君臣在折腾什么?”
    贾环好言宽抚道。
    若是其他事,隆正帝也就让他哄过去了。
    可事关他最重视的民生,他如何肯随意糊弄过去。
    隆正帝看着贾环正色道:“朕为何不知,你有安排这些穷苦百姓的打算?”
    贾环讲道理:“陛下,想让这些百姓过上好日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脱离这片穷山恶水!
    至少,在现在来说,那些地方就是穷山恶水!
    留在那里熬,只能越熬越穷!”
    其实何止是现在,就算几百年后,国家不仅分文的税不收,每年还财政拨付大量的扶贫钱款至贫困县,却越扶越贫。
    那样好的情况下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个时候又能有什么法子?
    只能将这些地方的桌子,全部掀翻!
    隆正帝闻言,恍然道:“你的意思是……将那些地势不美的百姓,都迁移到好地方?”
    贾环点点头,道:“对,就是这样!
    别说江南那些穷乡僻壤,连关中都一样。
    关中的人口已经太多了,经过百余年的过重耕种,关中土地愈发贫瘠,养不了那么多人了。
    还有河南、齐鲁、湘西等省份。
    这世上多的是肥沃的土地,咱们的百姓何苦非要待在那贫贱的地方苦熬?”
    隆正帝这下就彻底反应过来了,道:“你是想,将他们都迁徙到海外吧?”
    李光地好笑的看着这一对君臣,眼见隆正帝被贾环一点点引到坑里去,故意使坏道:“陛下,可万莫被贾小子哄骗了。
    黑辽之地开垦出来,再加上商贸大兴。
    大秦这点子人口,自己都不够用。
    这还没算西域之地……
    若是让贾小子将人口都诓走了,大秦自己就坐蜡了。”
    贾环皱眉狠狠瞪了李光地一眼后,对隆正帝笑道:“这老头儿真阴险!
    他倒也不想想,臣怎会做那样的事!”
    隆正帝狐疑的看着贾环,道:“你到底准备怎么做……
    贾环,正如你所言,天下正在剧烈变革中,朕和老相国,都是即将老去的人了,头脑不如你灵活。
    你究竟如何作想,说仔细了。”
    贾环道:“臣开拓海外,不能只一味的依靠武力征服。
    强如成吉思汗,打下了大半个世界,最终也不过是分崩离析的下场。”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