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四百四十二章李承乾的健康问题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最新章节目录
   原本,崔瑾这几日是不愿进宫的,只是将狄仁杰和徐齐聃拜师之事写了个条陈向李世民说了。若是旁人,比如虞世南,遇到好苗子,自是可以做主,但如今崔瑾才不过十四岁(虚岁),就已处于招蜂引蝶的境地,处处都得谨慎,就怕被人以为自己心怀不轨。虞世南那里,待送走徐夫人,便去了虞府。已是一年未见,崔瑾着实惦记着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虞世南如今已八十有余,仍是清瘦,但这些年因注意保养,崔瑾又经常着人送回一些珍贵的药材,且专门写下不少保养的药膳单子,所以身体却比十年前初识崔瑾时还要好一些。虞世南膝下唯有一子一女,其子虞昶并未得居高位,还是间接托了崔瑾的福,如今已到了其历史上最高的职位工部侍郎。虞府是四世同堂,虞昶已早是做祖父的人,膝下有子三人,其中一人在外为官,两人在京,嫡庶孙儿有十余个,倒也算儿孙满堂。
    崔瑾翻身下马,刚掀开帷帽,门房便不由惊呼:“哎呀,是武阳郡公,不对,应该是齐国公了!”一边让人赶紧进去传话,一边和几个小厮殷勤地牵马赶车,一车的礼物呢,每次崔小郎君回来都会送好多东西。
    老管家命人打开中门,崔瑾笑道:“何须如此麻烦,都是常来常往的?不知虞师身体如何?这次某带来些人参、灵芝、虫草、黄精、天麻等补品,请太医好好把脉,看哪些药材能用得上,最好还是制作成药膳进行食补。”
    老管家一一应了,道:“多谢齐国公惦记,亏得这些年您送了不少贵重的药材,有送了个厨娘,时时保养着,我家阿郎的身子骨还算结实,不过毕竟是已过中寿之年,眼神有些不好,看书写字得戴上您送来的眼镜。”
    前几年,崔瑾在制作望眼镜时,又亲手给虞世南和祖父、叔祖等长辈制作了几副眼镜,得到一致好评。
    虞世南架着眼镜笑眯眯地瞅着崔瑾,眼中满满的欣慰,打趣道:“小十三郎的爵位又升了哟,这两日应该很忙吧?你爹娘还没回来,府里仅有你和武娘子两个孩子,也着实难为你们了。”
    崔瑾温和地笑着,对这位老人,他从心底尊敬。“所以啊,虞师得好好保重身体,再过几年,等我也有儿子了,还得请您费心教导呢!”他笑呵呵地道。
    虞世南伸手点点他的额头,像他年幼时一般:“还等几年作甚,赶紧给某生两个徒孙。哎,想当年,你才这么高,白白嫩嫩的,好不招人喜欢,一眨眼,便已成家立业了,某也年迈体衰。”
    趁着虞世南精神好,崔瑾长话短说地将自己西行遇到的趣事讲述一遍,又将一些稀奇的玩意儿拿给他看。虞世南一边叹息,一边啧啧赞叹。最后,崔瑾说了收学生一事,道:“这两个小郎君的确不错,但若是收为学生,又担心尚且年轻,被人闲话。”
    虽然这几年一直未在京城,但崔瑾仍是勤学不辍,也经常将自己的文章和在学问上的意见送回来,所以,虞世南多次对人道,崔瑾之才识不亚于当世大儒,不说书画方面的成就,便是那文史、理政等方面,比那数十年从文、为官之人还要通透。故此,听到崔瑾说收学生,便极为赞同:“你且不管什么年龄,若真是依照你如今的年纪,旁人再若何神童、天才,也无法做到你这番成就。既然那两个小郎君是可造之才,你又懂得推演卜算,自然能看清他们的前途命运。他们不过比你小几岁而已,若是精心培养,他日便是能成为你的助力。”虞世南考虑最多的还是崔瑾自身的利益,譬如去年跟随前往的诸儿郎,五姓七宗本是同气连枝,其余人等,可算是奉了天子之命,算不得自己人。而师生则不同,学生算作半子,关系比那亲戚还要密切。
    崔瑾轻轻吐了口气,虞师的意思他明白,只是,自己并不需要什么助力,他是打定主意今后要远远地找一处地方任自己折腾,免得今后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让人尴尬和猜忌。他垂下眼帘,思索片刻,便笑道:“既然虞师允许,那学生便大胆收下他们了。呵呵,先前还说过几年让徒孙孝敬您,现在可不有两个现成的?那么,我便让人答复他们,待太子大婚后再举行拜师仪式,也让他们敬您茶。”
    如此,便大致定下来。而在虞府吃过晚膳回到家中,宫里已让人送来李世民口旨,着崔瑾次日进宫。
    仍是在御书房。见到崔瑾,李世民便上下打量一番,道:“若不知你年龄,不看你面貌,单是才识,足以为师。”
    崔瑾眨眨眼,这是何意?是嫌弃我实际年纪小,长得太嫩?老大,咱是两世为人,加起来比你的岁数都要大,上辈子就不知收了多少学生。
    崔瑾不动声色,李世民却暗道,这小子真是稳得住气,就这气度,便足以为师。徐齐聃他是见过的,称为神童,小小年纪已能作诗,而那狄仁杰,难道也是如此聪慧?“虞公曾赞你之学识堪为人师,连他都如此说了,你便安心收下那两个弟子便是,反正到时候便宜的都是朝廷。”他笑道。对崔瑾事事先请示汇报,他心里还是挺受用。如此懂事听话又有本事的女婿,怎会不喜欢?
    崔瑾轻轻一笑,道:“那便让小婿捡了个大便宜了,这两个小郎君着实是可造之材,即便是没有小婿,也能成才。”不过是遇到自己,可以让他们的仕途更顺畅一些,特别是狄仁杰,少被人嫉恨阻挡。
    李世民眼珠一转,道:“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要不,你都收几个学生好了?”
    刚刚松懈下来,正在喝茶的崔瑾“扑哧”一声,差点将茶水喷了出来,连连咳嗽几声,将茶盏放下,掏出帕子擦了擦嘴,略带不满地撇撇嘴:“岳父大人,这好苗子,且对得上眼的,是可遇不可求啊!您没瞧见,这些年虞师指点小婿,是何等操心?小婿年纪还小,还想多活几年,给你添几个外孙不是?您也不想过几年兕子刚长大,而小婿已是老迈不堪了吧?”
    “咳咳咳!”李世民和李承乾差点笑岔了气。崔瑾上前拍着两人的背,哼哼道:“难道不是么?操心过度,便易提前衰老,我可不想白了少年头,到时,如何配得上自家几位貌美如花的娘子?”
    终于忍住笑,李世民连喝了一盏茶,这才虚虚指着他道:“你这混小子,越发是贫嘴了,旁人都说你少年老成,最是谨慎守礼不过,那是他们没看到你这般模样。”
    崔瑾笑盈盈地道:“在旁人面前,我自然是彬彬有礼风度翩翩的崔小十三郎,但您不是我岳父,大表兄也非旁人,哪里需要隐藏自己的真性情,天天板着脸不累么?”
    李承乾眼中闪了闪,脸上带着笑意,垂下眼帘。旁人?如今,可不是旁人了?或许,比稚奴都不如吧?你说,稚奴是你的手足呢。那么,我算什么?不过是你辅佐的太子、未来的天子,不过是你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他握紧了手中的茶盏,心中涌起无限的哀伤。如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日是天子万民之君,何等的风光尊贵,但是,那高处,又是何等的孤寂,比如,如今口中自称的“孤”。孤家寡人,孤苦伶仃,孤立无助,不都是这个“孤”么?都尊敬着自己,甚至连弟妹们对自己也是越发的尊重,自己的心也越发的冷清起来,每每无法忍受之时,便拿起那些书信,虽然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深深地刻在心里。可是,好不易等他回来,却发现近在咫尺远在天边,无法触及。那依然浅浅的、温和的笑容,是那么疏离,特别是那双眼眸,已无半点温馨和柔和。是什么造成他变化如此大?多次向稚奴测探,稚奴却道,表兄待人很好啊,和过去一样好。是啊,待人很好,待稚奴很好,看他对待稚奴的神色,如对自家兄弟一般,那关爱之情,一眼可见。
    心,好疼,疼得让他的脸面有些扭曲。李承乾忍不住**一声,抓住自己的心脏。
    正在与李世民提到想让儿郎们随同自己一起到各部门历练实习之事,便看到李承乾一脸的痛苦。崔瑾大惊,忙问:“大表兄,你怎的了?”几步上前,一把扶住他,替他抚着胸膛。练了好些年的内力,已小有成就,所以,便用内力梳理着他的经脉。该不是有心脏病吧?他暗道。这可不好,长孙皇后便有轻微的心疾,只是这些年保养得好,心情也好,所以并未狠狠发作。历史上,兕子也有严重的心脏病,不过十二岁,在金钗年华,未及良人到来便病殁了。好在,这一世,因为长孙皇后身子骨还算康健,所以兕子也健健康康,特别是晓事后,便让人教她练武,更是强壮,连喷嚏都很少打,更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刚会喝奶便学会吃药。但是,崔瑾可不敢保证李承乾是不是没有隐患。心里着急,连连催促着请御医,要医术最好的御医。“要不,请孙真人回京一趟吧?”他建议。
    李承乾握着崔瑾的手,在他的抚慰下,早已平静下来,脸色略微苍白地笑道:“哪里如此麻烦?或是先前笑岔了气,再说,表弟不是也随孙真人学了一些医术么,那便给为兄把把脉,瞧瞧有甚问题吧!”
    崔瑾严肃地道:“我不过是学了皮毛,哪里如那些御医有真本事?如今你年轻,将这些小病小患不放在心上,以为挨一挨,扛一扛,便过去了,岂不是小病不治,便能成大病?千里之堤毁于蚁**,这身体健康也是如此啊!”
    太医院所有御医全都被召唤到御书房。李世民也很担心自家长子的身体。过去,李承乾的身子骨并不算好,八岁立为太子后,便三病五灾,有好几次连课都不能上。至于八岁前,对不起,李世民常年在外,哪里知道?几名御医纷纷上前诊脉,又低声嘀咕商议一番,才奏报:“太子殿下并无大碍,只是近日太过劳累,又多思少眠少食,所以精神不济,脏器无力。微臣等这便开一方,先吃三副,好生调理,过不了几日便可恢复。”
    崔瑾皱了皱眉,淡淡地道:“某不是不相信诸位博士,但是先前见殿下很是痛苦,还请诸位好生瞧瞧,是不是有心肌缺血、心跳骤停之类的症状,那个不好诊断,唯有在发作时才能发现。”他看向李承乾,很是担心。
    看到他眼中的焦虑不安,李承乾心中一暖,微微笑道:“既然极为博士都说无碍,表弟便不要担心了,或许真是这几日因为大婚之事太过忙碌,没休息好,所以才偶尔不适。”
    几位御医也一再保证,崔瑾只好罢了,但心里仍是决定让人赶紧送信给孙思邈,请他尽快赶回来。这次,自己带回来不少珍稀的药材,还有些是外国特有的,想必孙思邈很感兴趣吧?
    御医退下,崔瑾倒是不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