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四十七章曲辕犁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最新章节目录
   决定将新式水车进献给朝廷,也算了却一桩心思。
    崔瑾摸摸鼻子,道:“年前制作那些旋转木马时突发灵感罢了。不过……”偷偷瞧了老爹一眼,继续道:“小弟在查阅农书时,发现耕地所用的农具或能进一步改进,使其更方便,更能适合不同的地域使用。”
    崔芮这下子知道长子的用意了,怪不得偏偏要让太子到这庄子来,原来是想送他一份大大的功劳啊!他狠狠地瞪了长子一眼,话已出口,无法收回。暗自咬咬牙,罢了,罢了,长子与其的关系在外人眼里已经是无法分割,那么,就让他更进一层也好。遂撇过头去,不再理会。崔瑾知道老爹是不反对了,轻轻地笑了笑。李承乾尚有些疑惑不解。李恪却暗自喟叹,自己是没那个福气了。
    “阿耶,咱们到山下去瞧瞧可好?”崔瑾扯扯老爹的袖子。
    崔芮轻哼一声,将他抱上马,并令福泰将犁拿出来。“瑾儿,多智而近乎妖啊!你就不担心旁人如何看你?”他低声道。
    崔瑾愣了愣,心里涌出一股暖流,自家老爹全是为了自己啊。他感激地道:“多谢阿耶爱护!所以,儿子不过是发现原有的农具存在问题,是太子自己琢磨自己发现,然后加以改进,与儿子何干?若是成功,也算利国利民了。”
    “你呀,哪天不折腾些事情出来,为父倒也能安稳几日。”崔芮无可奈何地道。
    崔瑾呵呵地笑了笑,再次保证:“此事过后,儿子便不折腾了,安心进学,安心习武,不给阿耶惹麻烦,让阿耶天天都能睡安稳觉!”
    “果真?”崔芮有些不信。
    崔瑾赶紧频频点头:“儿子也不想将精力浪费在这些杂事上,虞师布置的功课还未完成呢,今儿回去儿子可要挑灯夜读了!”
    “那就好!”崔芮道。如果长子真能少掺和这些事,自己也少些烦恼。所以,孩子过于聪慧不是个好事情,但愿次子能如常人一般。
    到了山脚,福泰已让人搬来犁具。这东西,李承乾也见过,每年春耕,都要随同阿耶到皇庄里摆弄几下。
    “大表兄认为这犁具如何?”崔瑾问。
    李承乾对此并不陌生,道:“为兄倒是使用过,只是甚是不好掌握,特别是调头转弯时极为费力。”
    “那么,大表兄何不将此犁具改进一番,让其更轻巧灵活,使用更方便,若是犁身可摆动,可回旋,是否调头转弯时不那么费劲儿了呢?小弟以为这犁具太粗笨了些,若是小巧轻便,是否可用于小块田地的耕作?”崔瑾慢慢引导道。
    李承乾忙道:“难道表弟已经有了法子?”
    “没有!”崔瑾摊摊手,道,“小弟也是在查阅水车资料时看到这农具的,这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呢,哪里就知道改进的方法?但是,在农书中,也记载了这农具的优缺点,所以才想问问大表兄。”
    李承乾不由有些失望。
    “这农具若是能改进,克服了大表兄先前所言之不足,必定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这可是利国利民啊!”崔瑾进一步诱导,“若是大表兄有心改进犁具,小弟倒是可以在旁协助。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只要有心,总是会找到法子的。”
    李承乾有些犹豫,担心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李恪忍不住道:“大兄,表弟所言甚是,若是能改进犁具,可是大功一件啊!”
    “好!”李承乾双掌一拍,道,“为兄便试一试,不谈何功劳,只要有利于耕种,便已心满意足。”
    崔瑾笑道:“小弟帮不到大忙,唯有纸上谈兵了。”说着,便让贵祥拿了纸笔,画了一个犁具的图形。
    “小弟以为,这犁具一是要小巧,二是要灵活,那么,是否可以将长辕改为短辕?小弟见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可惜记载不详,但多番推测为短辕犁。此外,若是如书上所言,将直辕犁改为曲辕犁又会如何呢?还有,平素所用的犁具入土较浅,能否增加一个部件,让其既能深耕又能浅耕?若是要灵活地调头,能否增加一个转动的部件……”崔瑾一边涂涂画画,一边侃侃而谈。“当然,小弟都是想想罢了,还不知能否实现。”他强调。
    李承乾盯着图纸,锁紧眉头,陷入沉思。不由顺着崔瑾的话,拿起炭笔在纸上涂画起来。李恪凑过来,忍不住指指点点。崔芮对长子撇撇嘴,这混小子一定早就有了如何解决的法子。崔瑾忙赔笑。
    “这工具改进,不是一时半会能成的,此处风大,还是回去再想吧。”崔芮见长子的小脸都被冻红了,便道。
    回到半山腰的宅子,李治正噘着嘴张望。一见崔瑾,便委屈地道:“表兄,稚奴都选好了最漂亮的羊和鸡,你们却四处去玩耍,也不叫上稚奴!”
    看到他眼泪汪汪的模样,崔瑾就头疼,忙引开话题:“稚奴,你选的羊和鸡呢?赶紧让人宰杀了,咱们切成薄片烤来吃!”
    李治也顾不得委屈了,不解地问:“难道不是烤全羊么?”
    “若是烤全羊,我们或许等到晚上才能吃,而且你也不能自个儿动手了哟!”崔瑾诱惑道。
    “这个……”李治咬着手指想了片刻,还是觉得自己亲手烤好玩些。李承乾和李恪都好奇看着崔瑾父子,难道真要自己动手?不是说君子远庖厨么?
    见到他们不敢相信的表情,崔瑾便猜到他们心中所想,笑道:“亚圣所言之‘君子远庖厨’,原文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其意是对齐宣王不忍心杀牛的评价,赞扬齐宣王的仁慈之心。虞师对小弟曾言,读书切不可断章取义,而要从整体、大局看待事物。况且,圣人也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正是说,饮食之事是人最大的**之一么?若是连饭食都不想了,那果真是活够了。小弟读到圣人的那句‘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便想,圣人一定是精于厨艺,否则怎会于锅碗瓢勺中悟出了治国之道?煎烹烤炸,存乎一心,运用之妙,如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各司其职,可不正是安邦定国、和谐共存之大计?”
    “混小子,想自己烤肉就直说,还编排起圣人了!”崔芮实在不愿长子继续胡言乱语,若是让旁人听到,岂不是又是一桩是非?
    崔瑾摸摸后脑勺,不满地道:“阿耶,儿子说过许多次了,不要再拍儿子的脑袋,不然真的变蠢变笨您又该心疼了!”
    “哼!为父恨不得多打几下!”崔芮冷哼道,“再不敲打你,你便要说,若想成为贤臣良相,必须先有一手好厨艺了!”
    “咦,阿耶,您要是如此认为的么?怎么与儿子想的一样?”崔瑾逗趣道。“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咱们也该遵循圣人之言,赶紧练习厨艺,以后才能达到‘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的至高境界!”
    崔芮撇撇嘴,早就知道这混小子要如此糊弄人。
    父子二人在这边打趣说笑,李承乾与李恪却陷入深思,直至炭炉在院子中的凉亭内搭设好,李治多番催促,两人才回神。羊肉切成薄片串在竹签上,各种调料摆在石桌上,还有鸡腿、鸡翅、羊腰、羊板筋、豆腐、木耳、萝卜、菘菜、韭黄等等,甚至真的弄了几条小鱼来。
    看到一大堆东西,大家不知所措。崔芮还好,毕竟年少游历时也曾有过野外生活的经历,但也不知长子到底要做些什么。
    崔瑾叹了口气,道:“哎,这时节,什么蔬菜都没有,天天都是一样的菜市,都烦腻了!宅子旁不是有个温泉么,怎不弄个温室出来,这样什么菜都能种植了。”
    “这些不是?”崔芮指着葱和韭黄道,“你就不怕这些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么?”
    崔瑾满不在乎地道:“没吃的才是有伤于人呢。对啦,阿耶,福泰说庄子里养了几十头牛,难道就没有一头冻死老死或不小心滑倒摔死的,儿子都记不得牛肉是甚味道了!”的确,从能自己进食开始,已有大半年了吧,好像从未吃过牛肉。记得曾有杂书上说,李承乾外出偷牛,被人追赶,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腿被摔断,后成足疾,也就是成了瘸子,觉得被人看不起,从而思想越发偏激,加之兄弟相逼,最终走上逆反之路。
    崔芮有些哭笑不得,看了福泰一眼。福泰忙道:“禀小郎君,今日正巧有头牛踩滑了,从半山腰摔了下去,哎,可怜啦,一下子就摔断了脖子,仆已让人到官府报备,待会儿便让人整治出来。”
    崔瑾立刻喜笑颜开,道:“哎呀,果然是巧!宁大娘,劳你去瞧着,不要让他们浪费了,连内脏也不许丟,全都整治干净,待会儿我教你如何烹制。其余分作几分,自家留一份,崇仁坊祖父、叔祖那里各一份,平康坊李府一份,虞师那里明日我带去,务本坊房府就算了,叔祖他老人家心慈,必定是吃不下的,哦,给大表兄和四表兄各留一只牛蹄、一块牛腱子肉,我再写几个食谱,回去自个儿弄去,必定好吃!”
    李承乾和李恪目瞪口呆。这样也行?
    在崔瑾的指导下,大家笨拙地开始自助烧烤,腌制、刷油、翻转、洒孜然粉、茱萸粉、胡椒粉、放盐、涂抹蜂蜜等等,一个流程下来,让他们额头微微冒汗。李治兴奋地大声嚷嚷,一会儿是羊肉烤糊了,一会儿是忘了放盐,玩得不亦乐乎。只是,最终入口的,全是崔瑾烤制的。
    吃一口烤肉,喝一口羊杂汤,啃一个鸡翅尖,剥一块山药,这日子岂不妙哉!崔芮甚至令人拿了壶葡萄酿慢慢品尝,而崔瑾等人只能喝菊花蜂蜜水。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83中文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