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九章崔贵祥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最新章节目录
   崔贵祥是个谨慎的,早得了老爹的嘱咐,到了这院子,面上无半点的不情不愿之色,不仅将第一进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由他人吩咐,还给崔瑾整理出一个外书房。他道,小郎君以后终究是会用到的。见崔瑾不能自个儿坐立,左思右想,画了张图,跑到木匠那里打造了一个靠坐,与后世常见的幼儿吃饭时坐的儿童椅相仿。得了崔瑜的夸赞,见崔瑾也喜欢,很受鼓舞,又在寻思是否可以制一个平时可推着行走的靠坐。若是崔瑾知道他的心思,便会明白,原来他是要做轮椅。古人的智慧,不可轻视。
    见宁大娘出来,一直候在二门外的贵祥赶紧迎上前,接过崔瑾。
    “外院的事儿我放心,只是,你也让几个小子机灵些,平时多在府里都走动走动,若是听到什么风声,都记住了,当然,在外面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也多提点提点他们。”宁大娘道。
    贵祥忙问:“大娘可是听到什么?”
    宁大娘道:“哎,就怕是主子们听到谁乱嚼舌头!”
    虽说前阵子府里清理了一番,但是,小郎君的情况,无论主子们如何隐瞒,但哪有不透风的墙?
    “小子明白!”贵祥点点头。他是极为细心的人,虽说只见过小郎君一面,却发现小郎君并非如旁人所言是个痴呆,那双眼睛是如此灵动深邃,好似什么事都瞒不过。对于自己这个想法,他也不觉有些诧异。给阿耶说了,阿耶道:“崔氏子孙,哪有一个简单的?”于是,他便强令自己要安心地陪着小郎君。即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也相信阿耶不会误了自己的前程。
    “小郎君,仆叫贵祥,您可以唤仆‘小祥子’。仆是您的长随,但凡有何要跑腿的,就放心交给仆。哦,仆的名字这样写的……”贵祥将崔瑾抱到外书房,在竹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知书笑道:“祥哥,小郎君还没识字呢!”
    贵祥瞪了他一眼,道:“小郎君的聪慧岂是你能看出的?”
    知礼忙偷偷地拉了一下知书的衣角,知书打了一个激灵,忙讪笑道:“是仆多嘴,小郎君天天瞧着小娘子读书写字,看都看会了不是。”
    贵祥不理会他,又将笔放在崔瑾的手中,用手掌握着将崔贵祥几个字画了几次。虽歪歪斜斜的,但也有些模样。“小郎君,这便是仆的名字了。”他道。
    崔瑾眨眨眼。
    经过打听,贵祥得知,若是崔瑾眨眼,便表示明白或者正确。见到如此,他也很高兴。接着又写几个小厮的名字,自然又得了崔瑾的几次眨眼。为了确定自己的想法,他将几个名字打乱了,指给崔瑾瞧,不料崔瑾均未弄错。
    知书长大了嘴:“哎哟,小郎君真的识字?”
    贵祥冷哼一声,道:“你们几个小兔崽子,如今知道咱们小郎君的厉害了吧?旁人无论怎么说,是他们自个儿的眼瞎,咱们作为奴仆的,却要拧得清。刚才宁大娘的话你们也是听见的,今儿开始,除了这院子里的差事,也要多在外面走动走动,凡听到什么,尽数回报,主子们自有处置。”
    “若是有人嚼舌头呢?”知术问。
    “你是木头啊!”贵祥敲了敲他的头,道,“咱们小郎君可是二房的嫡长子,谁敢胡言乱语,就告他一个轻慢主子的罪!”
    “哦,我还以为是要骂回去呢!我不会骂人不是。”知术傻乎乎地摸摸脑袋,笑道。
    贵祥打发知礼、知乐出院子,在知书、知术的协助下让崔瑾在外院的游廊间挪步。
    崔瑾竭力想控制自己的身体,可惜,总不能够,急得满头大汗。
    贵祥忙道:“小郎君不要着急,慢慢来,先休息一会儿。”命知礼端来热水,给崔瑾擦拭汗水,又摸了摸他的后背,只是有些微热。
    搀扶着崔瑾站在游廊栏杆上,贵祥将廊前的花木一一指给他瞧,道:“小郎君,下月夫人、大少夫人要回京了,据说是大郎君即将回京任职。夫人前几年跟随阿郎回乡祭祖未随阿郎回来,大少夫人是夫人的嫡亲侄女……”
    随着贵祥的描述,崔瑾慢慢地理顺了所在二房的枝叶经脉。祖父崔崇,长房博陵崔氏之二房,因其长兄崔峤打小便身子弱,故此被推为博陵崔氏族长,现为礼部侍郎,聘太原王氏嫡女为妻,纳三妾,育嫡子二个、嫡女一个、庶子三个、庶女二个。崔瑾之父崔芮,其长兄崔慕,聘太原王氏嫡女为妻(育嫡长子崔理、嫡女崔琬),纳妾四人,分别为薛氏(育庶次子崔昕辉、庶长女崔诗涵)、董氏(育庶三子崔景灏)、段氏(育庶次女崔静馨)、孙氏(育庶四子崔少阳)。按照二房的序齿,崔瑾排行十三,应唤“十三郎”,崔瑜为“六娘”。
    崔瑾长长地吐了口气。与上一世的秦家一样,一样的繁杂,只不过那时少了庶子庶女,不过,三叔不是也有一个私生子么,三婶得知后闹了好大一场,最终,那女人带上自己的孩子被一笔钱远远地打发走。
    看着崔瑾黑漆漆深沉似井的眼眸,贵祥也放下了心。看样子,小郎君是听进去了。他笑道:“夫人最是疼二郎君,先前得知小郎君身子不好,着实着急,听说还病了一场。若是知道小郎君已开始识字,想必也欣慰许多。”
    惹了祖母病了一场?看来自己生下来就是不讨喜的。崔瑾淡淡地看着廊前的琼花树。识字又如何?正如阿姊所言,如崔氏这般大家族,像他这般大的孩子早就启蒙了。除了崔琬和崔少阳是大伯在地方任职时所生,大伯的其他孩子都跟随祖母回乡,祖母跟前自是热闹。大伯回京,必定是和祖父母住在崇仁坊。据贵祥说,另三个叔父,四叔崔浩峰外放,三叔崔安芨打理家里诸事,五叔崔文钦为吏部掌固,三叔五叔均留在祖父身边侍奉。不过,此次五叔五婶也在祖母身边伺候。因大婶娘跟随大伯在外,崇仁坊崔府的中馈就交给三婶。而自己一家则住在宣阳坊,与崇仁坊相隔了一个平康坊。可是,既然阿耶是祖母最疼爱的儿子,自家为何要搬出来单住?这又有些说不通,只怕还是有些缘由。而贵祥也没说。不过,所谓“远香近臭”,一大家子若住在一起,免不了磕磕碰碰,嫡出的、庶出的,各有盘算,搬出那座大宅子也好。
    又练了一会儿“走路”,宁大娘便出二门来接崔瑾了。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83中文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