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九百一十八章秦峰发动淮海战役

三国之席卷天下II最新章节目录
  
    qu
    秦峰和军师们分析后,得出结论。
    秦峰便将鲁山根据地作为第一个进攻的目标,其次是沂山根据地,最后是昆嵛山根据地。
    袁军昆嵛山根据地最远,因此放在了最后。
    袁军鲁山根据地,距离秦峰大后方最近,十分威胁秦军从大后方运来的粮草物资,所以需要最先拔除。
    而袁军沂山根据地,地处沂蒙山区北部,是沂蒙山区的一部分。虽然袁军现在是在沂山地区驻扎,但却能够通过沂蒙山区流窜。
    沂蒙山区是后世的老区,巍巍八百里沂蒙,主要由蒙山、沂山、孟良崮、北大山、芦山等高山带无数丘陵组成。
    沂山、蒙山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崮险岭峻,峰峦连绵,山崮层叠,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
    其中发生过孟良崮战役等多次大战,是后世著名的‘两战圣地’。沂蒙是一块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我军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秦峰若能顺利消灭鲁山之敌,就会第二个重点对付藏身沂蒙山区的敌人颜良部。
    于是,秦峰在最新更新的军事地图上,写下了四个大字,“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秦峰为收复青徐淮制定的全新的作战计划,消灭袁绍收复青州是开始,直达淮南地区消灭吕布,对曹操形成包围圈为结束。
    这次战役,是秦峰以及他麾下智囊团智慧的形成。对整个中原大战的影响,不容估量。
    消息立刻传达全军,秦军秦峰本部,将在青徐淮地区展开新一轮的作战。秦公秦峰,亲自为这次作战命名为“淮海战役”。
    秦峰的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他在青州的战事,是揭幕战,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紧跟着还会有进攻徐州第二阶段,进攻淮南第三阶段。
    他发布公告,希望青州百姓能够支援子弟兵,打赢这次解放青徐淮地区的“淮海战役。”
    在“一切为了家园”,“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口号的鼓舞下,期盼大救星胜利的青州百姓踊跃支前,民工瞬间达到了人,支前独轮车达到了辆,担架付,集结的粮草、物资不计其数。
    秦峰代表了人民,秦军是他的力量,是他战斗意志的体现。人民哪怕挨饿,也会支援秦军,保卫家园。
    一时间,秦峰的号召下,百姓的加入,让整个青州吹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声号角,秦军将士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秦峰没想到百姓这么支持他,他百感交集中道:“淮海战役是青州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百姓对我的支持。”
    秦军三军将士,更是气势大震,这来自于领袖的带领,百姓的后盾。
    于是,秦峰留下庞统、孙礼等人率领一万兵马,建设崂山守备营,以防止袁绍出崂山流窜。
    又分出一万兵马,守备各郡要地,谨防山中敌人。
    而秦峰自己,调集三万大军,直扑鲁山。
    而秦军也因此停止了继续占领城阳、东莱等郡的军事行动,专心一志开始发动针对敌军三大根据地的战斗,即为秦军中原‘淮海战役’序幕。
    淮海战役,北约称“青徐淮会战”,是诸侯中原战争时期,秦军以青徐为中心,东起昆嵛,西至济南,北起鲁山,南达广大淮南地区,对中原北约组织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是秦峰一生征战中,面对敌人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他需要同时与北约曹操、袁绍、吕布作战,面对敌人之多,累计超过四十万人。
    而淮海战役,是决定中原归属的一战,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战,将会影响整个华夏的格局。
    当时青州兵力部署情况,袁军共计两万余人,二万人在鲁山、沂山、昆嵛山、崂山四大山中根据地,又有少数兵马在青岛保卫袁绍。
    而秦峰能够调动的共计五万兵马左右,一万守备崂山,一万守备地方。秦峰亲带三万大军,围剿山中之敌。
    淮海战役,到底是发起者秦军获得最终胜利,还是对抗者北约赢得战争,天下万民拭目以待。
    ……
    有感于时局艰难,敌人狡猾,秦峰重新规划了他本部的战略部署,命名为淮海战役。
    他带三万兵马来到了鲁山,整个淮海战役的揭幕战,一触即发。
    秦峰来到鲁山后,勘察形势,尝试派兵进攻。山中石如雨下,秦军不得前进,多被砸死砸伤。
    中军大帐中。
    “文和,必须智取,若强攻,损失极大,怕也攻不下来。”
    秦峰和贾诩面对鲁山地形沙盘,皆面露难色。
    秦军会进攻困难,这就是袁军选择大山为根据地的原因。
    当秦峰这边进攻困难的时候,袁绍在新的青岛大本营心情舒畅,每天吃海鲜,又喝崂山酒又喝青岛酒。只等各路大将捷报频传,就成反攻倒算态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