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酋长到球长》第八十九章摧枯拉朽的胜利(中)[2]

从酋长到球长最新章节目录
   术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这个时代没有经历 过列国纷争的大争之世,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之类的战略思想并未出现,双方约战还是主流。
    因为哪怕是长途行军,对这个时代的军队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几乎没有城邑的军队有这样的组织力,长久出征对任何一方都难以承受,约战之后三鼓之类决胜负的会战会持续很久,直到列国纷争数百年才会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奇谋诡计。
    次日一早,当夏娥两城的军队前进了十里之后,前面的斥候回报说数里之外便是西戎人的大军。
    陈健让队伍先行休息,自己和娥钺带着一些骑手去看了一下战场,不得不说西戎人的选择很明智,做到了扬长避短。
    他们人多,不需要 伏兵也不需要 诡计,只要能让夏城和他们军阵冲击打成消耗战,对西戎人来说就是最大的优势,能够将不确定因素减到最小。
    前些天狼皮带着斥候侦查的时候,只怕这些西戎人已经认识到了骑兵可怕的战场机动性。
    在开阔的战场上,为了防备骑兵的机动,肯定要预留大量的军队在侧后做准备 ,堆放在一线的军队就会减少。
    除非消灭掉骑兵,否则侧后的预备队任何一个脑子好用的首领都不会轻易使用,但消灭这些骑兵需要 骑兵,他们并没有。
    于是他们选择了这样一个地形决战,西面的沼泽确保骑兵无法大范围机动,只能正面突击;东面的石山也确保了不会有伏兵从树林出击的情况。
    这样以来,双方只能冲击正面,比拼人数和战斗意志,西戎人的仇恨也是一种意志,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他们都占据了。
    本来陈健的计划是让狼皮带着骑兵给对方威慑,让西戎人无法把所有的部队都摆在一线,这样双方接触面上的人数会相差不多,在己方骑兵没有被驱逐出战场之前,西戎人只能把前面的战斗打成添油战术,而不敢动用那些防备骑兵的预备队。
    凭借骑兵的快速机动性,二百人的骑兵足以撬动对面六七百人的步兵无法参与正面的突击,而且这六七百人还不能是一冲即散的临时军队。放一堆战斗意志薄弱临时拼凑的军队守卫侧翼和后方,很容易出现一场大溃败。
    可惜西戎人用选择战场的方式巧妙了化解了陈健的计划,陈健站在石头上眺望着西戎人的军阵,暗自摇头。
    西戎人将军队分成了九方,每方大约五百人,算起来正好是四千五百多人。
    整个战场的正面宽约一千五百多步,因为不需要 担心骑兵绕后,西戎人将军队集中在一线。
    东面靠山的地方有两方军队,大约千人。中间两方,也是千人。主力则集中在西边,可以远远地看到西戎人首领的大纛和旗帜都集中在靠近沼泽的方向。
    军阵还算齐整,的确不是那种乱哄哄的洞**部族,武器也算齐备,虽然没有青铜,可是石器也可以武装军队。矛、枪、石斧、木盾、弓箭之类的武器都有,隐隐传来一阵牛角号的声音,西戎人的士兵们齐声呐喊。
    娥钺观望了一阵道:“看来西戎人是准备 从西边突破 咱们?”
    “应该是,他们人数众多,东面和中间的人在他们看来足以抵挡咱们的冲击。此时已是中午,要是打到下午,太阳西垂,他们要是能够从西面突破 向东包围,咱们面对阳光,总会有些影响。”
    陈健又看了一阵道:“咱们两城出兵,总不能各做各的。娥钺首领带着你们的人靠近山坡,守卫我们的东边,但要随着我们的鼓声前进后退。”
    东面的敌人不多,娥钺暗道:“姬夏是准备 靠夏城这千人对抗对面的数千人?”
    他不知道 陈健到底打算怎样,但这个提议对自己并没有不好的地方,也知道 这一战不可能两个人各自为战,陈健的提议明显合理甚至夏城还多分担了很多压力,这一点让他很信服,于是点头道:“姬夏放心,你我在祖先面前盟誓,我们绝不提前退走。但是夏城能征善战,又有青铜兵戈,攻破敌人的事只能依靠你们了。娥城并无青铜兵戈,但却又数百勇士,定会守好你们的左翼,跟随你们的鼓声前进后退。”
    约定好之后,陈健派去了几个能够听懂夏城鼓声含义的人去了娥钺那边,两城的人开始整理队伍。
    士兵们扔下了随身携带的食物和辎重,穿好衣甲,准备 好武器。
    娥城的八百人就在陈健的左侧,陈健将新军和隶农组成的冲击军放在了中央,人数不多,加起来不过三百余人。夏城的其余军队都集中在了靠近沼泽的西边。
    娥城的士兵还在讨论着对面人数的时候,和他们相隔很近的新军已经木然地准备 随着鼓声排好了队列,整齐一致。
    鼓声响动,伍长们纷纷检查自己身边战友的武器衣甲,弓手们查看自己的弓弦是否紧绷,羽箭的数量是否缺少。
    靠近沼泽的夏城军队虽然不是新军,但有多半也是闲时训练 的国人,武器也都是青铜的,排列的也算整齐。
    娥城那边虽然多少还有说话的声音,可是军阵齐整,即便没有青铜兵器,仍然是一支在这个时代很强大 的部族军队。
    很默契地与夏城的军队保持平齐,但随着战鼓、骨笛的敲动,两面的差距逐渐显现出来。
    陈健硬性规定,夏城的兵士需要 按照鼓点前进,经过一年多的训练 ,夏城的军队已经可以做到十五到二十步一整队仍然保持整齐。
    娥钺也在约束自己的族人,可是看到夏城的军队整齐的步伐,心中开始有些羡慕。
    整齐的步伐,不仅仅是用来看的,即便靠石头打仗,能够做到二十步后还能平齐,也算得上是一支强军了。
    “怪不得黾儿称赞夏城的军队,的确不一样。看来我想的没错,要是在平地上交战,卫城就算没有被西戎人伏击,那些征战多年的兵士仍在,只怕也打不过夏城。至于我们,怕是差的更远……不过两年时间,夏城竟能如此,若是十年二十年后呢?”
    羡慕之余,娥钺又有些好奇,因为他好奇了一路的马车上的麻布和树皮终于掀开。
    他看到陈健将一些陶做的葫芦或是陶球分发到一些身材高大威猛的士兵手中,那些陶球或是石球的外面伸出一根灰黑的线。
    旁边还有几人身上背着一根长长的麻绳,那些麻绳正在缓慢的燃烧。麻绳可以燃烧并不古怪,古怪的是这些麻绳烧的极慢,可却又没有熄灭。
    最后面还有几辆马车,或者说不是马车,只有一副轮子,上面横着一根松木,松木似乎是安上去的,又似乎用一次就会丢弃,因为后面的马车上还拉着很多根这样的松木。
    松木的外面箍着一层铜,松木的树心被挖开了一个圆洞,比起整根松木来说很细。
    铜用的不多,但将整根木头箍的严丝合缝,身后还有两个人抬着一根同样的松木,似乎准备 随时替换。
    后面的人从马车中取出一些用麻布包裹的碎石,还有一些黑的粉末,这些黑的粉末都是定量的,似乎也不多。
    娥钺好奇地看着夏城的那些新军将黑的粉末填充进松木的圆洞里,再填装上那些碎石。
    最后的一辆马车上,有几盆炭火,里面的木炭正发出红的光芒。
    陶盆中除了有木炭,还有几根细长的夏城称之为铁的东西,一端带着弯钩,放在火盆中烧的通红。
    而那些松木的尾部,还有一个小洞,那些烧红的铁钩似乎正好可以塞进去。
    娥钺很确定还些是松木,不是青铜;而且猜想这些松木是用完一次就会被替换,否则车轮只准备 了几套,可松木却多出许多;甚至于他能猜到,这些烧红的铁钩是塞进松木尾部的小洞中的。
    但是……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是用来打仗的吗?未完待续。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