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崛起》【1276前往法国

甲午崛起最新章节目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
    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1)
    “秦国”和英国
    “在治国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2)
    “秦国”建立的
    “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材料三: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世界文明史》(3)英国创立的
    “全新的政体”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有什么重大影响?(4)
    “秦国”和英国的治国方针代表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指出他们的根本不同点。
    (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英国: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君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3)发展完善: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19世纪形成两党制;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进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4)秦朝:封建专制统治,实行人治;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行法治。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
    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1644年)摘编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1664年)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材料二: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材料三: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
    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3)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
    (1)信息: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或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修订新历法;早期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顽固守旧官员盲目排外;明清朝代更迭。
    (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6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2)背景: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阳历取代旧历,彰显共和精神;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历法认同趋于西化。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用阳历便于与国际接轨。
    ③文化上:西式文化冲击近代中国(西风东渐),颁行阳历以迎合世界潮流。
    (3)态度:反对(或不支持)。合理性:①政治上: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
    ②经济上: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③思想上: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留。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