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第六百三十五章路易十六

主宰江山最新章节目录
   英国在华的使馆里,还没有离开中国的沃特森头疼欲裂,就算他那位明艳的夫人也不能然他的注意力有半点的转移。
    勃朗特像是一支落败的老公鸡缩在一边,话说自从沃特森到华之后他的存在感就无限走低,然后房间里还有荷兰人戴克尔玛。这人的面色十分不好!
    中国外交部传来的这个消息对于英荷并没有实质的伤害,可兔死狐悲的道理并不是只有中国有啊。
    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是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先天上的盟友,就算英法在远东分手了,马尼拉和巴达维亚也是绝对的好基友。两者互帮互助,彼此之间签署了秘密同盟,是得到了马德里和阿姆斯特丹认可的。
    然而现在英法的正式开战将这一纸盟约放到了一个万分尴尬的位置,西班牙是高卢公鸡的追随者,大风车又是伦敦的绝对盟友,马尼拉和巴达维亚实际上已经处在了对立的两个集群里,他们还怎么并肩联手?
    更别说现在南洋的情形是,中国人只在找大板鸭的麻烦,还没有把注意打到大风车的头上。
    中国人趁着通告他们将要对西班牙发起攻势之余,唯一提出的条件就是‘收购’荷兰人手里的那半截帝汶岛。这是在仗势欺人,却也让戴克尔玛看到了一点存在的希望。如果中国人也决心收拾巴达维亚了,他们怎么还会去‘买’荷兰人手里的半截帝汶岛?
    二百五十年前,葡萄牙人很可能是因为檀香而与帝汶人展开贸易的,上世纪初期荷兰人在古邦西南端一处隐蔽的海湾定居,葡萄牙人则移往北部及东部。虽然两个国家并没有正式签署条约将这个跟湾湾大小差不多的岛屿给一分为二,但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实质上掌控着这个岛屿。
    陈鸣的目的是要独吞檀香山,所以他不愿意在南太平洋群岛上留出一个落脚地给欧洲人,他要彻底的将这片区域收为己有,以最快的速度构造出一条连接南洋与檀香山的‘航线’。
    而那帝汶岛就是‘航线’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戴克尔玛虽然不清楚陈鸣的目的打算,但他能看得到中国人的‘诚意’。
    “我不会代表巴达维亚对中国人宣战。除非中国人的大炮瞄向了巴达维亚!”戴克尔玛不愿意让巴达维亚去‘寻死’,依照眼下的情况来看,巴达维亚一旦被中国人攻下,荷兰在整个远东怕就不存在真正的落脚点了。长崎港外的外岛日本人还会继续留给荷兰吗?
    这比当初的葡萄牙还要惨。后者好歹还能在中国活的滋滋润润,他们中的一个人更是混到了中国两任大皇帝的身边做了近臣。
    再有一个,丢失了东印度群岛对于荷兰辉煌一时的东印度公司来说就是要划下完结的句号的悲哀。
    戴克尔玛的反应,沃特森和勃朗特都不意外,人没有眼睁睁的看着死路还要踏进去的。盟友是为了给自己形成帮助,而不是把自己也拖进死亡的。
    但是巴达维亚逃过了初一,能再躲得过十五吗?
    “这仅仅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勃朗特看着戴克尔玛的目光充满了失望,但他做不了戴克尔玛的主。
    在他眼中,欧洲的英法两强国打斗了起来,这就给了中国人可乘之机。
    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都是明晃晃的大势,不会因为什么‘友情’而改变丝毫。早就对南洋垂涎的中国人好不容易等到这么个时机,他们一定会趁这机会倾吞了整个南洋的,不可能有留手!这个时候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应该同马尼拉的西班牙人齐心合力,凝聚起自己的全部力量来跟中国人好好地打一场。
    就算最后失败了,用中国人的话说也要:输人不输阵,也要让中国人感受到欧洲人的斗志和勇气。
    但是,戴克尔玛拿他说的话当个屁。
    “早死晚死都得死,做人何必太讲究!”中国人的这句话很有道理了。勃朗特心中暗自想着。
    如果他能做得巴达维亚的主,他就宁愿轰轰烈烈的战死,也不忍辱负重的苟且偷生。他的选择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戴克尔玛却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早死晚死的区别大了。存在才有希望!”
    说不准明年英法就不打了呢。戴克尔玛内心中只要还藏着一丝儿希望,他就不会拼死一搏。
    戴克尔玛本质上就是一个商人,荷兰这个国家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商人。在他们自愿放弃海洋上的权柄的那一刻起,他们的身体里就没有了殊死一战的热血。
    戳破他们那层还算坚固的外壳,荷兰人就只剩下柔软的内心。
    一夜时间,该知道消息的人就都知道了。
    波将金看着悬挂在墙壁上的地图久久不能入睡。这是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赤色的中国处于整张地图的最中间。而在这片被红色染透的地方,他们的北方、东北、西北全都标注着战争的符号。虽然中俄之间已经签署了和平协议,但波将金很清楚——那就是一个屁。
    当俄罗斯缓过一口气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陛下一定不会放纵中国人的。
    在中国东北的下方,朝鲜的位子上正标志着一个大大的‘x’。同时日本人的位置上正标志着一个虚线组成的‘x’。
    然后就是帝国的南部,安南的位置上也被标志着叉号,西南的缅甸位置一样被标志着‘x’。
    现在中国人的触角又深入了南洋,就像勃朗特的视角一样,波将金也有同样的感觉。
    先是马尼拉,再是巴达维亚,不过是一个早死晚死的问题。中国不会放弃这么个大好机会的,这件事最终所代表的中国方向是不会有改变的。
    然后一个很奇怪的‘图’就出现在波将金的眼前了。
    ——一个在周遍四境不断挑起战争的中国!这个事实与中国给人的外在感觉真的好矛盾好不一样啊。
    细细的去看一下中国与周遭‘邻居’发生战争的时间,中国当今的陈氏皇朝自从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后,那真的就没有一天不在打仗的。
    而如此穷兵黩武的皇帝,比波将金认知中的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君主都更具有扩张欲。现在的中国皇帝远远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君王都要危险,这简直就是一个不战争就不舒服的怪物。
    可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一直在发起战争的国家,靠着过去的历史中积累的影响力,竟然丝毫不让外人感觉着‘它’的嗜战。相反,他们对外挑起的战争依照这片土地上的文明的理念,还都是挺具有正义性的。这让波将金太羡慕了。
    陈氏皇朝继承的中国,在东方这片世界中有着太深的影响力了。
    而同样是接连发起战争的俄罗斯帝国在欧洲的名声怎么就比中国相差那么多呢?整个欧洲都将俄罗斯视作一个贪婪无止境的强盗,视为战争的源泉,周边的所有国家都对俄罗斯警惕万分。
    虽然俄罗斯与奥斯曼人的战争是全面战争,而中国人在周边国度投入的力量只是很小很小的局部战争,但那也是战争啊?
    性质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规模,那更是因为中国在东方的优势太强大太强大了。强大到这儿的国家全部联合起来也不是中国的对手。这样的一个中国对外的战争当然就显得是局部战争了!
    在东方,在这个遥远又陌生的世界,不要说对中国一百个尊敬的朝鲜女子,就是那些自己的祖国被中国人真真切切的欺负了的日本女子,对于中国都没有半点的痛恨,而只有无尽的想往。
    波将金真的是羡慕死了。
    一个良好的名声对于一个扩张中的国家真的是有着太多的好处的。
    想想现在的中国,再想想俄罗斯,那羡慕就仿佛中午时分的太阳,炙热到极点。
    就波将金看,早晚朝鲜、安南都逃不脱中国的虎口。但是很多的朝鲜人和安南人,绝对不会对中国恨之入骨的,而是只会欢喜鼓舞。
    朝鲜人恨得是满清,安南人也是如此,而不是中国和中国人。
    一个国家有着如此丰厚的历史遗产,这真是个怪物。
    次日清早的报纸全都大幅度宣讲了华人与大板鸭之间的仇恨,为中西的宣战做着舆论铺垫。
    中国外交部与沃特森之间签署的协议笔记还没有干涸,新的谈判就由沃特森主动提起。
    这场谈判是在英法已经开战的基础上展开的,跟上一会是大大的不一样。而在中国外交部与沃特森之间展开新的谈判的同时,佩里埃也找上了自己的熟人。就算是万里之外的中国使团,高彦明这段日子也是忙碌的很,他频频的在巴黎和伦敦之间转悠。
    英法两个国家正式开战了,马德里迅速的也对伦敦宣战。
    毫无疑问,这两个国家对这场战争的涉入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世仇宿怨的心理刺激和为近期往事进行报复的**。在法国,社会名流非常同情北美十三州居民争取自由的斗争,有时还举行集会表示声援,尽管感情上的同情和声援会有力地影响欧洲各个国家的行动,但是只有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措施才可使这些国家能有发言权和调整当前的态势。
    法国希望能够重新得到其北美洲的领地,但是法国人在当年给北美带来的糟糕记忆还被很多美洲人记忆犹新,但北美居民历来对法国人的不信任会在此刻法国对北美**战争给予的有效同情和支援给冲淡,甚至还从而产生的强烈感激之情,这让巴黎嗅到了重新得到昔日权利的希望。
    高彦明很清楚法美之间的协定,因为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法国人正式放弃了过去它在北美洲大陆曾占有的领地或最近已经在英国王室控制之下的前法属领地任何部分的要求权,但是高卢公鸡坚持以占领并保持西印度群岛的任何岛屿的行动自由的条件,这让英国人在美洲的所有其它殖民地都很容易受到法国的攻击。所以说,这场英法再战,法国表现出来的‘目标’是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同时,在美国人对英国进行充分且有利于法国的牵制行动之后,法兰西也有责任在适当的时候促使美国的**。
    随着排他性贸易政策成为那个时代的特点,预计英国由于一些重要领地的丧失会减少其繁荣所依靠的庞大贸易,而且有可能形成连锁反应,这样就削弱了英国而促使法国强大起来。
    “实际上,法国的目的就是要扩大这次斗争的规模,把它所有的目标都概括起来归结成一个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要在海上和政治上全都胜过英国……”这真的就是七年战争的后续。
    巴黎的夜里下起了雨,高彦明在油灯下写着笔记。
    来到欧洲这么长时间了,除了那些无趣的宫廷舞会之外,高彦明费时最多的动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