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第四百四十章不学而有术【第一更

主宰江山最新章节目录
   【今天三更,感谢大伙儿的月票
    就在陈鸣沿着汉江到武汉,沿着长江到九江的时候,南国的广袤大地上,亿万农人已经开始辛勤的忙碌起了春种。这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不比在武汉的走马观花,陈鸣对于武汉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对九江却相当的生疏。
    鄱阳湖湖滨平原上,广袤的水田已经蓄上了水,刚刚被农民插种在水田中的禾苗像一株株挺直的士兵,接受着陈鸣的检阅。
    这个时代还没有抛秧这个技术,脸朝黄土背朝天是很累人的,一排禾栽下来,再强健的人也会顾不了泥水,直接坐在田垄上歇息。“殿下,禾苗要栽得正才能更容易活,还长得快。而禾要正,就需要有一定的深度。”九江知府萧楼是亲自试过插秧的辛苦的,所以他现在对于农院在鄱阳湖边的试验田是关注的很。
    作为一个穿越者,陈鸣再北方人,也知道水稻种植是抛秧而不是插秧的。
    前者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习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现代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最早的时候陈鸣还特意在网上搜过一些资料,因为他不敢相信,抛出去的禾苗颠三倒四的,怎么就慢慢的直立起来了呢?当时的陈鸣还不知道抛秧的禾苗下面是带着土块的,就像鸡毛毽子一样,他还以为是纯粹的禾苗,想着那样轻的禾苗撒出去还不给全漂水上啊?
    很不理解的陈鸣特意去网上查了查,也幸亏有这么一着故事,他现在才能记忆清晰。按图施工的捣腾出了农业以及试验田这回事。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苗暂且不说,陈鸣也不清楚那具体的是什么玩意儿,可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这也大大节省了农民的劳动量啊,直接促进了农业发展。
    陈汉去年组建起来的农院,在湖广、江西、岭南、江南多地设立了多处分院,圈起来一个个的小庄子,分别实验抛秧技术。萧楼就是亲眼见到了抛秧的快捷省劲儿,才对农院虎视眈眈的。
    经过去年的实验,抛秧技术农院有了一定积累,但还不够。
    水稻种植方式的改进不是轻飘飘的几句话就能完全囊括的,那还需要经历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如此才能得出预防的方法和手段。
    去年长沙农院试验田刚刚抛秧完,天降大雨,而大雨后的田野,是水的世界,那抛在田里的秧苗,伏在水面上的多,还依旧挺立的少。而且从大部分田里抛了秧的情况来看,春插的时间要比原先提前一些日子……
    反正没个三五年时间的积累,陈鸣是不会放手这项技术正式流传的。
    因为这关系到粮食生产,影响力极端巨大,他宁愿缓而平,不要快而疾。任何一种新的种植方式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实验才能让人信服的。
    抛秧是不会有深度的,但禾苗长得也不错。老话说禾苗栽得正就长得好,看似有理,但事实上又不是这样。抛秧,禾苗既没有深度,也谈不上正,但产量却不会低。
    萧楼还是第一个明确向陈鸣提议,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大规模的进行抛秧种植实验的官员,被陈鸣一口否决后,萧楼也不觉得丢脸、难堪,而是继续带着陈鸣走了基础军功田庄,最后又向陈鸣提出九江想自己搞几个罐头厂、五金厂、农机厂等等,然后这些厂子生产的产品可以加入百货商店的供货体系当中。
    “为什么这么想?”
    “殿下。百货商店这块牌子虽然刚立起来两年,但它已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任何一家百货商店每日的销售额都是一个大大的数字。而且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下官这也是急民人之所求。”一句很直白的大实话,萧楼还有那些前来联系他的九江富户们,就是看着眼红,想插进去一脚。
    “货品质量方面,价格方面,绝对不会有问题。只要殿下允上一声,不出两个月……”
    萧楼接下的话被陈鸣一个挥手停住了,要不是陈鸣脸上还挂着笑,萧楼的心还真要一紧。可就算陈鸣脸上挂着笑,被陈鸣目光打量着的萧楼,也感觉头皮一阵阵发紧。
    “办厂子可以。但本督是不会发那样的话的。”百货商店牌子立了起来,销售额持续增高,只后勤部纳入供需体系里的那些商家产量是逐渐供应不上的,所以今年又加入了工商署负责的一部分商户,但供不应求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今年下半年后勤部联合工商署,会召开一次百商大会。其中之一要解决的事情,就是扩大百货公司的货源问题。一些供需渠道会下放到地方,在货品质量与价格双双达标的情况下,一些货物会就近取源。”
    “你们九江要真有信心,那就把厂子办起来吧。等到时候了,靠自己的质量和价格去夺食。不能总想着走后门啊……”
    陈鸣对于百货公司供不应求一事是极为高兴的。这代表着民生的恢复啊。
    后者小到篦子、梳子,大到绫罗绸缎,金银器物,名为百货,物品种类可远不止百样。
    货品质量有严格把关,价格走‘薄利多销’,起初只是陈鸣的一次脑洞大开,算是后勤部给军需供需体系里的大小商家们的一次福利,可后来这福利却是越做越大。
    以武汉赵家为例,一开始他们奔的只是军装被服,外加上一部分军用干粮订单。可现在百货公司的收益已经丁点不比军方订单所生利益来的小了。从麻布、粗布,到绫罗绸缎,百货公司的销售量远远比赵家自己的绸缎铺要高。接下来,赵家还准备上成衣呢!
    而当初被复汉军狠狠削了一顿的武汉周家,短短两年里就恢复了大半元气。他们自己的粮油铺都要关门干净了,却每月都在加大自家名下水力磨坊的数量,大批的米面食油被他们源源不断地送到百货商店。
    不知不觉的,周家已经从产销一体,变成了眼下的近乎只产不销了。
    随着商业的繁荣,金圆券就越来越频繁的被这些大商人所接受,后又因为金圆券是不标记,毁了就真的毁了,很多高额交易的商贾为了保险起见,就开始谋求在他们的眼中与银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支票了。
    中华银行、商贸银行开示的支票,有着陈汉朝廷给他们背书,可信度是大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大额贸易频生的各大贸易口岸,如英法的东印度公司,都已经在商贸银行开办的贵宾账户。
    “纸币,发行纸币。”
    财政问题压力山大的时候,陈惠就曾这样对陈鸣说过。他从陈鸣和罗东尼两个渠道了解到了什么叫纸币,陈惠看来,“金圆券与纸币有何区别?如果担心流通问题,完全可以绑上百货商店……”
    ……
    萧楼跟船随行一直到彭泽,后者是整个九江范围内,经济民生最垫底的一个县。
    没办法,谁让彭泽山多地少,人多地少呢。即使他们靠着长江水道。
    “彭泽全县两万四千户,接近十四万人,这个数字比起德化【府城要少的很多很多。”萧楼张嘴说出了两个数字,陈鸣竖起耳朵听着,十四万人,这何止比起德化少啊。比起当初的鲁山也没啥优势啊。“因为整个彭泽只有二十四万亩农田。其中三万五千亩还是旱地。”
    “也就是说平均起来每人两亩地都不够的喽?”
    萧楼没有回答,而是说道:“彭泽从前年到今年,光从军入伍的青壮就有四千人。十七八、九的年轻人几乎是走光了。”民生也就可见一番,虽然彭泽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
    “再说,就算百姓人均两亩地,纳粮之后,生老病死都要靠这两亩地,也绝对不现实。”
    “下官听说,今年湖北大治铁矿还有安徽一个叫马鞍山的地方,都要大规模开采。又因为劳改营数量不足,需要招募大量的人工。下官恳求殿下,让两地矿场分出一些指标来彭泽。”彭泽倒是走了不少小年轻,可二十来岁三十岁的壮劳力还有不少。
    “那可是矿山,开矿挖矿是会要人命的,有了死伤,你就不怕自己被埋怨?”劳改营已经不够使了,再要大规模的开发矿产,就必须用招工了,这对于复汉军又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可是钢铁这玩意儿,你不发展又不行。
    甭管是军功田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农闲时多,农忙时少。想要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在未来工业时代冲击的大潮中,早日走出农田,就必须让老百姓们干活挣钱,让他们真真切切的赚到钱。
    这种事儿不能靠老百姓的自发,天知道有几个人愿意忙活,那未免太浪费劳动力了。而且你也不知道老百姓们会去干什么啊?
    这就只能由政府隐秘的引导。
    用陈鸣的视角看,最简单的法子就是政府和民间都开办很多工厂作坊,也不需要太专业的技能,再一个就是扩大技校的福改变,让老百姓们在农闲之余通过劳动来挣到真金白银。可这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中国的财富隐藏在民间,民间的资本不运动起来,只靠政府,只靠现在的陈汉,那是扯淡。
    陈汉现在是个大大的集群,不再是小块弹丸之地,干什么事情都要从整体考虑,不能头疼了医头,脚痛了医脚。
    整个南方虽然是中国的精华之地,但是如彭泽这样的地方肯定还有很多。况且彭泽这里已经够幸运的了,他们临着长江,有水运之利。当年兔子们早期的根据地,那才叫一个穷呢。
    陈鸣应允了萧楼的请求,虽然离开彭泽的时候他心情有点小沉重,但萧楼这个名字是深深地记在他脑子里了。
    “如果我们发行纸币,朝廷或许可以再设立一个百货商店。”
    “要求在这个百货商店里购买货物的‘钱’,不能是金银铜子,只能是纸币。”
    “这种纸币可以用金银去兑换,也可以到公立的厂子里做工。”
    “商店里的货物要比外面的价格便宜一些,要防止有人投机倒把。所以除了纸币外还要有发票,像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糖票、烟票、铁票等等,配量的发放给工人。”陈鸣脑洞大开。
    “劳动才有发票。后勤部还有工商署体系中的一些商家,也可以给他们一定的发票数,但这些发票一定要发到工人的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