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终结者》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九章茶叙(五)

大宋终结者最新章节目录
   “君老,茶已点好,还请上眼。”
    李煜将茶筅放回小碟中,左手揉着右手的腕子,同时示意周宗鉴赏鉴赏自己一番劳作的成果。
    一盏茶经过李煜七次注水,反复拂打后,杯面上起了一层洁白细腻的泡沫,颤颤巍巍的还高出盏口两分,凝而不散,就这样堆积在水面。
    周宗拿起那柄金茶匕,插入泡沫中旋转几下,泡沫纹丝不动,这就是咬盏,评价点茶好坏的最重要的要素。
    到了百年后的宋朝,士大夫间流行斗茶,也是以谁打出的泡沫更持久来定胜负。
    “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咬盏紧而有力,六郎这手点茶功夫可称大家。”
    “君老谬赞”
    看着这泡沫,李煜总觉得这就像是前世的拉花咖啡,上面再用茶粉撒个多啦a梦出来,就行为艺术了。
    打出泡沫一方面是为了好看,另一方面古人认为这种雪白的泡沫才是茶叶的精华所在。
    对此李煜心里是一万个吐槽,那啥,撒出尿来也是有泡沫的,难道这就是尿素了?
    当然,这话没法和人说。
    此刻,二人都不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茶盏。
    周宗在回想当日与徐铉的对话,自然也想到女儿那日的言语,心中多少有点惴惴不安。
    前两次下注,看着风险大,但实际上倒是还好。
    自己主要是出头早,站得稳,所以才博得了偌大收益。
    但还是付出了不少代价,劝进李昪时抢了宋齐丘的风头,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小小郎官,差点被时任吏部尚书的宋齐丘找个借口一刀杀了。
    所幸李昪脑子清楚,信任宋齐丘是一回事,但也绝不至于盲听盲信,登基后直接把周宗扔到静海(南通)制置使的位置上主理盐政,以作酬庸,同时也起到保护的作用,暂时离开京城,离宋齐丘远点。
    第二次拥立成功,得到了李璟亲自为自己整理幞头的待遇。
    但反过来,李景遂、李景达估计都恨不得咬上自己几口。
    但随后被扔到江都。
    被李弘冀多番打压,饶是周宗脾气极好也得冒火:“这留守又不是我自己要做的,你李弘冀觉得不舒服直接去江宁面圣啊,对着我一个老头子抖什么威风?”
    自己不是没想过去投了太子一党,周宗人老成精,自认在识人上颇有一套。
    当初之所以毫不犹豫的下注李昪、李璟父子,就是觉得此二人是大大的仁义,非勾践似的寡恩刻薄之辈。
    但在选择南唐第三代领导人时,周宗犯难了,李弘冀能力出众手上武功不少,但观其日常行事,多有越王再世之感。
    再加上柴家将门全力依附太子,这也是大大的隐患。
    十国之所以相对五代而言更太平,靠的就是皇帝对武将,尤其是将门的大力压制。
    眼下柴家已经是一门三节度的格局,又率领着最能打的天雄军。
    倘若真到了哪天,于朝政于社稷是福是祸,确实很难讲。
    至于李景遂和李景达么,自己当日就没看好他们,隔了那么多年怎么还会继续站过去?
    所以思来想去,只能玩一把大的。
    拥立一个新人,风险大,但收益更大!
    故而将两个女儿同时端出来做试探,想当皇帝的自然会选娥皇,反之则不然。
    至于朝中动向,李璟的想法,在老狐狸的眼中也是洞若观火。
    显然,李煜已经进入了这个棋盘成为一颗看起来暂不起眼,但却有着无限可能的棋子。
    他是钟皇后的嫡亲儿子!
    血统在这个时代已然是道统的第一保证。
    其次,重瞳异相,也让周宗觉得冥冥中似有天启。
    就这么沉默了一会,李煜将束口盏中的茶汤和茶沫一起倒进另一只金油滴撇口盏中,同时又注入开水,将茶汤调稀。
    再分别倒入两个小盏中。
    此时才是饮茶阶段。
    “君老,请用!”
    周宗闻言,接过茶盏,呷了一口,闭目不语。
    略略暂歇后,又将杯中所剩的茶汤与茶末一饮而尽。
    这也是此时饮茶的规矩所在,涓滴不剩,颗粒归仓。
    周宗随即道:“茶是好茶,但更看点茶者手段,否则便是暴殄天物。点茶一道如同治国,北边的冯道听闻也是此道高手,只可惜却无用武之地”
    周宗似乎在说茶道,又似乎不是。
    眼看老头子脸上泛起一丝红色,李煜心中暗笑,老狐狸啊老狐狸,刚才看上去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话。
    但除了客套之外,也就是给了自己一个二选一的机会,借此套出自己的志向来。
    不管自己如何旁敲侧击,如何引蛇出洞,老家伙却是门户森严,话说的滴水不漏。
    让人摸不着底。
    那日在铺子中一见,李煜便对娥皇的美貌和气质念念不忘,但不代表他色欲熏心。
    堂堂朝中重臣,在眼下这个皇位争斗大战中主动送女上门,虽然还只是意向性会谈,但其间到低有什么花头或者暗招在后头,则不得而知。
    毕竟自己只是名义上的第六,呃,不对,现在已经是第五顺位继承人了。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
    幸亏自己早有准备,此刻见周宗将茶汤一饮而尽,李煜面上露出几分笑意。
    “多谢君老夸赞,主要还是这壑源茶妙啊”
    “好茶也须妙手方能成品。”
    “君老说的是,小子喜爱点茶,更胜于煎茶一道,君老可知为何?”
    “噢?这也不难啊,点茶所出之茗汤确实是较煎茶更胜一筹。”周宗捋须道。
    李煜却发现,老头子摸着胡须的手此刻有些微微抖动,方才可没这样。
    “非但实胜,名更胜。煎茶煎茶,令人一听便想到煎熬、煎汤之词,着实不快。”李煜笑着道。
    他心里有底了。
    “而点茶之点,却是点化之点,茶粉、沸汤、建盏虽然都是好物,但尚需人于其间妙手施为,如此方能得出这精华饽沫来。”
    “小子不才,还请君老点化!”说完向周宗拱手致礼。
    刚才是点拨,现下却变成了点化。
    一字之差,其间妙处则不可以道理计。
    “今日得见六郎,老夫心怀大慰,有些话便直说了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