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作品正文卷第六十五章两地奇缘

人世间最新章节目录
   走千里路,看第一步。
    ——仫佬族谚语
    麦里燕刚刚回到屋里歇歇脚,突然感到腹中一阵疼痛,急忙向屋外喊道:“尔撒,你快去叫海彻阿依格(阿姨)吧。我恐怕要生了。”
    尔撒听到麦里燕的这话,心中一阵惊喜,嘴巴里答应了一声,撒脚就往海彻阿依格的家飞奔而去。
    海彻阿依格是轿子沟里最著名的接生婆,满沟里的孩子几乎都是她接生的。当她和尔撒来到的时候,麦里燕已经把孩子生在炕上的一堆干土上了。
    那时候,撒尔塔人视女子生育为污秽之事,再加上卫生条件也非常有限,开明一些的人家在土炕上倒上一筐子的白土,把孩子生在白土上。讲究一点的人家直接把孩子生在茅坑和牲口圈里。妇女产后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两、三天以后就要下地干活。因此,产妇患病的很多,婴儿的死亡率也很高。
    海彻阿依格接生的手法娴熟,一会儿就处理好了孩子和产妇。她掀起门帘探出头来,笑着对焦急的尔撒说道:“尔撒子,恭喜你了!麦里燕给你生了个儿子。”
    躲在正屋里的尔撒的父母听到生了个儿子,也都裂开嘴笑了,高兴地对尔撒的几个弟弟说道:“你们以后可就是爸爸(叔叔)了!”
    天之后,尔撒请来了礼拜寺的阿洪,给孩子取了一个经名叫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在父母的疼爱下茁壮成长。他聪明好学,记忆力很强,5岁就能背诵大段的经文。
    乡亲们都夸奖道:“尔撒,这个尕娃将来要当阿洪呢。你和麦里燕就坐在家里吃油香享福吧!”
    尔撒笑着回答道:“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乡亲们说道:“莫有麻搭(没有问题)!老人们说过的话你忘记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易卜拉欣从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翻地、播种、锄草、间苗、收割、打场全都会干,而且干得有模有样。
    回到家里,他又帮助阿娜(母亲)照看年幼的弟弟们。
    一天,易卜拉欣在礼拜寺听阿洪讲解了回教的几个派别,尤其是哲合忍耶和马明心的故事让他特别感兴趣。回家以后,他向父亲询问马明心身后的事情。
    尔撒说道:“我也是听人们传说的,不知道准确不准确。”
    接下来,尔撒开始向儿子讲述1781年哲合忍耶派苏四十三反清起义失败以后的故事。
    由于马明心是哲合忍耶派的创始人,因此成为了这次起义的首犯。虽然他已经被官府杀害了,但是,他的家属和200多的亲友全部受到了株连。马家的青壮年男子一个不漏被杀光了。
    马明心有三个儿子,除了次子早年夭折,年仅八岁的三儿子到云南充军,在一个叫做抱母井今天云南省景谷县的地方病逝。
    长子阿布都拉马顺清也发配到云南充军。他在墨江县与父亲的学生古城三爷马学成相遇。
    马学成开展营救行动,帮助他逃脱了虎口。等到他长大成人后,马学成又为他操办婚事,安置他在河西县(今天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的东沟落户。
    马明心的两房夫人草芽沟张氏和撒拉人韩氏、三个女儿以及一个已经成人的干女儿,和所有的妇女一样装在一辆牛拉的囚车里,踏上了前往回疆伊犁充军的艰难道路。
    岁的长女因为水土不服患上了疾病。到达吐鲁番西边的头道河子,她因为无医无药过早地无常了。
    头道河子地处大戈壁滩的中间,没有安葬的条件,也没有挖墓的工具。娘儿几个人用手挖了一个浅坑,将她的遗体放在坑内,在上面盖了一块木板和一件白大衫,草草了事了。
    马明心的干女儿在旅途屡屡遭到解押差人的调戏。她是一个刚烈的女子,打算一死了之。她在头道河子向张夫人提出要陪大妹妹一同而去。
    张夫人说:“现在还不到地方。那个地方有一个你的大坟。”
    后来,她们走到了三台海子赛里木湖。
    张夫人给干女儿说:“你的地方到了!”
    干女儿从容地向张夫人和韩夫人行了大礼,转身跳入冰冷的湖水中。
    她跳水的地方在去伊犁大路边的悬崖上,对面有一座湖心山。传说悬崖前的湖水从此在冬天不再结冰了。后人为了纪念她,经常到崖前为她念经祈祷。
    马明心的遗孀和女儿们悲悲切切,一路上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到了这一年的腊月初才到达伊犁。
    张夫人分配到一家有红顶子的旗官满旗官员为奴。9岁的二女儿分配到察布查尔一家锡伯官家当丫环。
    韩夫人和只有6、7岁的三女儿分配给了住在伊犁河西岸野马渡的蒙古官家为奴。
    张夫人在旗官家里当奴仆,发现旗官是一个色鬼,所以时时刻刻对他严加防范。
    旗官见张夫人有几分姿色,公开强迫她作小妾。
    适逢农历年的大年三十,旗官乘着张夫人干活之便强拉着她求欢。
    张夫人强装笑脸,向旗官说道:“老爷,等我做好饭菜,合家欢度了除夕,我就和你成婚。”
    旗官对她的话信以为真,便安下心来。
    张夫人摆满了一桌子酒菜,强颜欢笑,频频向旗官敬酒。
    旗官高兴得心花怒放,喝得烂醉如泥。
    这时,张夫人从腰里掏出早已经磨好的菜刀,把迷糊中的旗官砍死了。接着,她又将旗官的一家老少全都杀死了。
    翌日是大年初一。张夫人跑到官府门前击鼓自首,向县官叙述了杀人的经过,然后说道:“大清法律规定充军的女犯只能为奴不能作妾。我是被旗官欺侮得没有办法才杀人的。”
    县官很同情她的遭遇,却又表示杀人大案无法救助。
    张夫人说:“我既然来了就没有打算生还。如果县官大人开恩使我速死,我就感激不尽了。”
    县官满足了她的要求。
    在押赴法场的路上,张夫人突然发现了看热闹的苏阿洪,便大声地朝他喊道:“你看什么呢?难道你忘了维尕耶·屯拉海马明心的经名对你讲的话了吗?快给我念经吧!”
    苏阿洪是马明心的学生。他这才看清楚走向刑场的女人竟然是关川尔则孜贵人的夫人,赶忙跪在路边,为张夫人念起了讨白(忏悔)。
    张夫人被杀害之后,苏阿洪将她的遗体埋葬在伊犁河边。
    后来,伊犁河发生改道。张夫人的坟地被河水淹没了。
    马明心的二女儿在锡伯官员家里当使唤丫环。
    这一家人富有同情心,从来没有虐待过这个8、9岁的小丫头。当她长大成人之后,还把她当作自家的女儿嫁给了当地另一个锡伯官员的儿子为妻。
    婚后,她生了三个儿子。
    她在锡伯官家生活了几十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是关川尔则孜的女儿。
    当她年老觉得自己在世的岁月不会很久了,把三个已经成人的儿子叫到床边,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要求他们按照回教的仪式埋葬自己。
    三个儿子雇了一乘轿子,按照母亲的吩咐把她抬过河去,在回回人聚居的地方找到了一个阿洪,向他说明了原委,要求他主持母亲的后事。
    阿洪听说是关川尔则孜的女儿不由地胆怯起来,半天没有答话。
    她让儿子把阿洪请到轿子旁边,对阿洪说道:“我是真人。我是回教徒,死后不能接受烧香叩头,要按回教教的仪式办理后事。请你给我找一间房子,我住在这里养病。什么时候我无常了,你就给我送葬。—切费用由我儿子负担。”
    停了一下,她又说道:“你按照我的要求做固然好。若不愿意办,就让我们在后世见面!”
    阿洪听了这话吓得打了一个寒战,赶紧答应下来。
    不久,她无常了。
    她的儿子们赶来一大群牛羊,送给阿洪作为操办丧事的费用。
    三七、四七、百日、周年,她的儿子们都赶来牛羊送给阿洪。
    这个阿訇因此变得富有起来。
    马明心的另一个夫人撒拉奶奶和他的三女儿在野马渡的蒙古官放牛。
    母女俩相依为命,天天要到草原上放牧干活。韩夫人无暇给女儿缠脚,倒是合了女儿不愿意缠脚的心意。
    官奴的地位虽然卑贱,也没有自由,但是,在这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却能自在的呼吸,使她们从小得到了一些欢乐。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之间,她们已经在草原上度过了30个春秋。
    这时候,韩夫人已经衰老,三女儿已经由6、7岁的小姑娘成为30多岁的老姑娘。
    一天,她们照例在草原上放牧。韩夫人看到年过30的女儿悲从心中来,忽然放声痛哭。
    女儿不知母亲何故痛哭流涕,上前去安慰和询问。
    韩夫人哽咽着说道:“我本来想和你做伴,熬个出头的日子。可是,而今30年了,苦日子何时是了?如今我的年纪已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知道那一天会突然无常的。我有两件事放不下心。第一件是老爷指马明心留下的一串念珠至今还没个交待。第二件是你的婚事。你如果能到有回回人的地方去,这两件事都会有着落的。”
    韩夫人把想好的密计授给女儿,要她尽快逃走。
    第二天,女儿按照韩夫人的吩咐,赶着一头牛一直向东跑。当她跑到伊犁河畔的时候停了下来,把自己穿过的一包衣服堆放在河边上。
    她把牛赶到河里,然后拉着牛尾巴渡过了伊犁河。
    上岸以后,她继续向东边奔跑,终于跑到了有回回人居住的地方。
    韩夫人眼看着女儿渡过了伊犁河,终于了却了她一直扯心的事情。然而,女儿私自逃跑,官家一定会追查的。她想到这里,为了免受责打和侮辱,一横心便投河自尽了。
    三女儿逃到的地方是绥定县(今天霍城县)。
    一位姓杨的阿洪正在念经,突然看见看门的狗挣断勒绳索向外面扑了出去。他害怕狗跑出去咬人,急忙跟着出了门,看见气势汹汹的看门狗跑到了一个蒙古姑娘的跟前,却一下子老实了。
    杨阿洪走上前去用蒙古语问话。
    那个姑娘却说的是汉语。
    杨阿洪觉得很诧异。
    她向杨阿洪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和情况,请求老人家把她藏起来。
    杨阿洪让她先吃了点东西,然后把她带到麦草垛边,在麦草垛上挖了一个很深的洞,让她钻进去藏在里边。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