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创业日记》正文第六十章土地的人口极限

三国创业日记最新章节目录
   吕布能来幽州,周义并不意外。
    自己最开始投资的人就是吕布,吕布此人风险极高,权力欲极重,武力逆天却又出尔反尔。可是不代表不可投资,高风险代表高收益,据目前来看吕布还没有让人担心的地方。
    在遭受到一系列的挫折之后,来幽州找周义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贾诩跟着来,这有点出乎周义的意料。
    贾诩此人,名声可不太好,虽然算无遗策,计谋点满分,可是为人极为自私。凡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考虑组织的利益,人称万年老乌龟,毒士。擅长保命,阴招。
    当然周义按照历史上的说法评价贾诩,有失公允,很多时候在当时的情况下,贾诩也是无奈的选择。这时候的贾诩还是有雄心壮志的,只是后来在争斗中被磨灭了斗志,才变得和张良一样,明哲保身而已。
    “奉先,文远,顺子,还有貂蝉妹妹,你们能来我这幽州,真是让我脸上增光。”周义出城迎接了吕布等人,给吕布,张辽,高顺一人一个拥抱。三人已经习惯了周义的这种欢迎方式,当初几人在一起时周义没少给三人培训。不过周义现在也不常用这种方式了,入乡随俗嘛。
    可是拥抱在贾诩看来,是在太怪异了。
    “奉先,这位就是文和先生了?”打完招呼,周义向吕布问道。
    “侯爷,还没给你介绍,这位就是信中提到的帮我救出红儿的贾先生。”吕布向周义介绍说。
    “贾先生能来幽州,是周义的福分,周义见过文和先生。”周义深施一礼,当然是这个时代标准的揖礼(左手压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周牧君,贾某叨扰了。”贾诩回礼到。
    “贾先生,奉先,文远,顺子,貂蝉妹妹你们一路辛苦,我先带你们去住处,然后为你们接风洗尘。周仓,你带着并州的兄弟们去营房安置,告诉伙头军,晚上加餐。”周义吩咐周仓带并州的兄弟们入营。
    周义为吕布他们准备的住处,是两套小院,离州牧府不远。吕布他们人不多,足够住了。
    晚上,周义在太白酒楼为众人办了个接风仪式。
    请的人有贾诩,所以蔡邕、邴原要来作陪,同是文人聊起来不觉得尴尬;
    有貂蝉,所以蔡琰和典韦的夫人也要作陪,要不然只有貂蝉一个女眷,也不妥;
    剩下的就是一干武将,典韦,颜良,周仓。除了留在辽东的管宁,张飞,赵云,文丑,被周义视为核心班底的几个人都到了。
    就是让双方认识认识,大家要一同共事,以后还要通力协作。
    就好像公司来了新同事,大家聚餐一样,都是以欢快的气氛为主。所以整场宴会大家都是你吹我捧,氛围融洽。
    这种场合不是谈事情的场合,最多暗自观察一下对方的情况。当然主要是贾诩,周义,管宁在相互观察。蔡邕难得有人陪着喝酒当然以喝酒吹牛为主,而几个武将纯粹是拼酒了。
    周义当然知道,贾诩这种人不会说轻易的下决定辅佐。只能以后找机会慢慢说服。对于天下谋士来说,不怕你来,就怕你不来,只要来到幽州,周义就有办法让他们留下。如果来都不来,那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贾诩也在暗自盘算:没想到周义地处边关,倒是能招揽人才,手下武将倒是不少。身为龙腹的邴原和龙尾的管宁都在麾下。
    吕布,典韦,再加上关羽,这都是顶尖的武将,周义自身也是。
    颜良,周仓一看也不是泛泛之辈,还有张辽,高顺,再加上辽东的张飞,赵云,文丑,聚集这么多的武将,周义要做什么。这势力和董卓都有一拼了,周义却偏安一隅。
    幽州牧,这幽州牧可是有潜龙之资,看来幽州不虚此行。
    不行,我的再观察观观察。
    人生的路就那么关键几步,不能走错了。
    等贾诩把蓟县里里外外转了一遍,愈加的肯定了心中的那个想法。
    学堂竟然是免费授课,而且所教授的课程就是连自己也受益匪浅。
    治所下繁荣无比,城市干净整洁,就是洛阳也不过如此吧。洛阳可是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才有此气象,周义来幽州也不过才一年多吧。
    更重要的是治下百姓的精神状态,贾诩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富有朝气的民众。
    埋藏在自己心中的梦想好像要被点燃了一样,不行,自己要找幽州牧好好谈一谈了。
    “府君,贾某叨扰多日,今日特来找府君一叙。”贾诩找到周义,看门见山。
    “贾先生,快快请坐,周义正想去拜访先生,没想到贾先生就过来了。看来我们还是心有灵犀。”周义热情的招呼。
    “府君,客气了,府君公务繁忙,我是闲人一个,那有让府君前去的道理。”贾诩客气到。贾诩说完就后悔了,我应给端着的,变现的这么急躁。
    贾诩今日怎么这么谦虚,不会要走了吧,周义心中暗想。
    “贾先生,在这里可还习惯?有什么事吩咐周仓去做就是了。”
    “府君,不麻烦周仓,我来就是找你的。不知府君对大汉如今的局势如何看待?”贾诩喝了一口茶问道。
    重头戏来了。周义没想到贾诩回事这么的直接,或许这场对答会决定贾诩的去留。
    “二帝并立,朝廷式微,大汉将傾,地方割据。不知先生以为如何?”贾诩在考验周义,周义又何尝不是在考验贾诩,反客为主才是上策。
    “府君所言不差,大汉将傾,地方豪强林立,英雄辈出,混战无休,乱世将至。最终会有一豪杰来结束这乱世,成就不世伟业。不知府君认为那位豪杰可以担此重任?”贾诩追问道。难道这个时代的人都愿意谈论英雄八卦吗,曹操和刘备就演过一出,‘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好戏。
    但是八卦英雄并非周义之所长,回答这个答案要另辟蹊径。
    “我知道贾先生所学,乃鬼谷之术,识人断命,算无遗策,天下运势,尽在掌握。天下英豪逃不出先生法眼,周义就不来献丑了。不过周义又几个问题想要请教先生,不知当讲不当讲?”
    “府君请说!”
    “先生以为大汉近年来流民四起,战乱不断,生灵涂炭,是何缘故?是天灾还是人祸?”周义问道,无论贾诩说什么周义都会说不是。
    “看来府君对此事另有高见。”贾诩并没有正面回答,也是个老狐狸,和这种人说话真累,还是直来直去的好。
    “高见谈不上,倒是有一点浅见。大汉弄成这种局面,有天灾也有人祸,可是在周义看来,这都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应为大汉承平日久,人口集聚的膨胀,大汉的土地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人口,达到了人口的极限,所以才会流民四起。”周义说到,虽然说的很简单,可是贾诩是什么人,一听就明白了。
    “这么说来,府君能解决这个问题?”贾诩知道周义说的是事实,可是大汉那里还有多余的土地给农民耕种。
    “先生可是知道,北方生产五谷,而南方生产稻米。稻米的产量比五谷要高跟多,但是在全国粮总产中占比极低。这是因为稻米的生产,要大量的人口,作业难度要比五谷高很多,导致大家无人愿意种稻谷。
    我国江南地区就有大量的稻田,无人耕种,是因为朝廷对江南地区不重视,无人开发。我们攻打百越之地都是把人口迁到中原,实在是买椟还珠。如果江南可以利用,就可以让中原的人口突破上限,甚至翻一番。
    这只是其一。”周义喝了口水,观察贾诩的神情。
    “还有别的办法?”有些东西是贾诩第一次听说。
    “有,先生可知道,神陆之外,是大海,海之彼岸有和神陆一样的地方。哪里种植的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东西,名为玉米,土豆,地瓜,产量是我们五谷产量的两三倍甚至更多,如果能把这些作物都引过来,种植成功。那么我们土地的人口上限就可以翻好几番。”
    “还有如此神奇的地方,我怎么不见书中有记载?”贾诩疑惑道。
    “我也是从一本奇书中得知的,先生没见过也是正常,就连我也不是很相信。当然,这离我们还比较远,最可行的方法还是开发江南,这样大汉的人口就可以突破一亿的规模。如果我们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无论是羌人,胡人,都不会是我们的对手。当然首先是要完成中原的政治整合,才能集合全国之力开发江南。先生认为天下英雄有谁可以担此重任?”其实周义就想说舍我其谁?这也算从侧面回答了,上面贾诩提出的问题。
    “如果府君能够完成这样的伟业,贾诩愿意为主公效力。”
    什么?贾诩这就认主了。
    不会有诈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