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创业日记》正文第三十八章利诱管宁

三国创业日记最新章节目录
   ?政令不出襄平城,这是辽东最大的问题。各大世家表面上对周义客客气气,但都是阳奉阴违。各县的官员也是,有样学样,都在应付太守府。偏偏周义身边缺乏精通政务的人。
    家有强将,奈何无相。
    这件事不光周义着急,刘备也跟着上火,太守府的许多文职工作都是刘备在做,整日忙的脚不沾地,但往往还是好心办坏事,考虑不周全。
    “府君,你说招贤令都贴出去快一个月了,怎么来的人都不是我们想要的人?”刘备忧心忡忡的问道。
    “文人都在中原地带,身处高门士族,属于某一方势力的人。他们与这个势力盘根错节,根本不愿意离开本地。只有当我们拥有他们家族或者势力所在地的统治权,他们才会愿意出仕相助。在此之前,很少有文人愿意背井离乡,远赴他乡出仕为官。
    我们辽东地处边关,精通政务的人不多。本地没有合适的人才,而外地的人才又不愿意来,这才导致我们找不到合适的人。
    所以,玄德,太守府的工作,还要你多费心思,权当历练了。以后都是要从政的人,也算是提前熟悉熟悉。”周义也没有办法,只得宽慰刘备。
    不过周义说的倒是事实,
    袁绍是占据了冀州州之后才从韩馥手下得到顶级的谋士田丰,沮授。
    曹操也是在占领颍川之后才有颍川士子的鼎力相助。
    刘备是占领荆州之后,诸葛亮才愿意出山相助刘备。
    当然现在这一切还没有发生,但文人的习性大抵如此。
    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第一位的。文人更多的考虑是家族如何,然后才会考虑向外扩张,从齐家走到治国然后平天下。
    武将们不一样,大多数武将都是远走他乡,征战边关,在远处建功立业,然后回到家乡,光耀门楣。
    在此之前田丰,沮授宁愿在冀州当一小吏糊口,荀彧,郭嘉宁愿赋闲在家,诸葛亮也只会躬耕在家。一旦袁绍取冀州,曹操临南阳,刘备代牧荆州,他们就会竞相为家族的利益和延续出仕为官。这时候全族的利益系于一身,再加上霸主们礼贤下士以及刀斧相加之下,很少人能够置身事外。
    但是这类出身的文人很难与统治者保持一条心,在他们心中家族的延续要重于国家的利益。只有家族的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的情况下,这些人才会死心塌地的为主君卖命。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也从侧面说明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导致周义去别的地方挖人非常困难。
    周义正和刘备说着辽东的情况,下人进来禀报:
    “老爷,朱虚管宁求见。”
    “可是割席分坐的管宁?没想到大名鼎鼎的三龙之一的管宁会来辽东。”周义还没说什么,刘备先惊呼道。刘备这几天时向文人想疯了,见到个人就想着是来投奔太守府的。
    管宁?这可也是个名人,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记忆中的那个人。无论如何,先见见再说。
    等下人把管宁带进来,通报家门之后,管宁也说明了来意。
    原来管宁所在的家族也是青州的世家,平时经常和辽东有贸易的往来关系。青州到辽东走海路还是很近的。管家在辽东还有一个据点,此次来辽东,听合作的生意伙伴说辽东新任太守到任,特意前来拜访。
    刘备见到管宁很是仰慕,仿佛又说不完的话。
    周义看着正沉着冷静应付刘备的管宁,心中默默的盘算。
    管宁,管仲后人,字幼安,朱虚县人,汉末名士。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这点刘备说的倒是不确切,不是三龙之一,而是一龙之龙尾。但无论如何此人在三国文人中也是排的上号的,即使是卧龙的三分之一,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看情况管宁对辽东情况倒是不陌生,毕竟常年和辽东做贸易,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资源结构等都非常的了解。这可是太守府长吏的合适人选,平时碰不到你也就罢了,今天你送上门来,那还有走的道理。
    周义看着管宁心中在暗考虑,如何把管宁留下。
    管宁看似和刘备愉快的交谈,其实一多半的心思都放在周义身上。看上去年轻的新任太守不像是不讲道理,只会蛮干的家伙。这次来太守府,不知道家族的任务来是否可以完成。
    至于说特来拜会新任太守,那是一个借口来着,总不能一见面就说,太守我是来求你办事的。跨郡的贸易往来名义上是需要有郡守同意的。如果是以前,到可以私底下便宜行事,可是现在鉴于前段时间太守府的强势表现,管家觉得还是和新任太守打好关系的好。要不然某一天太守府的兵围了管家的商队可是不太美妙的事情,所以管家的生意是需要太守府认可的。
    最主要的是管家长期占据着辽东的沓津港口,那个港口名义上是官办的,前几任辽东太守对这件事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朝廷收回这个港口对管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管宁这次来就是要探听新任太守周义的口风。
    “管先生,你从青州大老远来我这太守府,所为何事?”周义一副我没有功夫听你瞎扯的样子,有事说事,你有事,别瞒我,要不然我就送客了,该谈正事了。
    管宁倒是没有直接回答周义,而是一摆手下人送上来礼金清单。
    “太守刚刚上任,管宁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刘备接过去一看,瞬间被亮瞎了眼睛,这么多东西。丝二百匹,皮毛二十车,粮食五万石……
    刘备明显手抖了。
    周义一看刘备的表情,就知道东西比较贵重。知道管家可能有事求太守府,这就好办了。
    “管先生,有没有想过来太守府任职?”和聪明人说话,从来就应该这么直接。各种隐晦,暗示统统都会被对方轻看自己。所有的牌都摆在桌面上,不要藏着掖着,就看大家怎么玩了。
    “这……”管宁明显犹豫了,周义这是要求自己出仕啊。可是自己并没有想好要出仕,可是不答应,又怕家族给自己的任务要泡汤了。本来只是依照惯例,来给新任太守送孝敬而已,怎么会把自己搭进去。
    新任太守这是既收了自己的钱,又要自己的人。
    “府君,我要问问家中的意思,这次我来辽东其实是为家族办事,管家常年和辽东贸易往来,之前官府把沓津的港口租给管家使用,只是租期快要到期,宁此次前来就是要看看官府的意思。”管宁抱着死也要价值最大化的决心,先要把话说到明面上。
    “这件事,本太守也是初来咋到,如果一切如管先生说是,按照惯例即可。只是管先生,你可要仔细考虑我的提议,不要让我久等了。”不管周义同意不同意,沓津的港口管家都得继续使用。再说周义现在拿港口也没什么用,能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港口,换来管宁的出仕,也值了。
    管宁也没让周义等的太久,十天之后,管家回信,让管宁全力辅佐周义。
    整个过程,看的刘备是目瞪口呆。我每次遇到中意的人,都是秉烛夜谈,床而眠,大费口舌,也没见一个人才归我所用。怎么这没几句话就招揽了一个大才。
    周义心说:没看我非多少脑子,招揽人才,满足需求,击中要害,只要双方志同道合,确认过眼神,你就是我的人。
    当然,这是官方的解释,真是的情况是,周义这第一个谋士的招揽,是通过利益换来的。而管宁相当于是被家族卖给了周义,换来对一个港口在周义任期内的占有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现实的情况经常不是想想中的那么诗情画意,往往充满着五谷杂粮,红尘俗事。
    想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生活,却硬是给过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周义也想振臂一呼,天下豪杰慕名而来,这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好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