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创业日记》正文第三十六章前倨后恭

三国创业日记最新章节目录
   ?辽东,襄平城,公孙府。
    公孙度正在宴请宾客。高朋满座,宾客如云。
    大厅中央有舞姬翩翩起舞,屋里炭火烧的正旺,众人推杯换盏,听琴赏曲,好一派盛世的景象。
    说是宴请宾客,其实就是襄平的这些世家豪门的聚会,辽东物产丰富,有地处边关,朝廷控制的弱,天高皇帝远。资源更容易落入豪强手中,来的豪强不少,林林总总有几十个家主都来赴宴。
    “升济兄(公孙度的字),我们可是都听你号召,把太守府的人挡在门外。怎么样?兄弟够意思吧。”一个方头大耳的中年人说到,这是陈家的家主,以贩私盐起家。
    “陈家老弟,所言极是,我们辽东郡向来自治,历来太守都是我们的人,什么时候朝廷委派太守了,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就想上任辽东。啊,呸,白日做梦。乘早滚蛋。”又一个家主接过话茬。
    “是啊,还想让大家出粮,如果是升济兄当太守,大家肯定踊跃相助。”又有人附和道。
    众人哈哈大笑。
    “众位贤兄贤弟,听说朝廷已经从青州走海路调粮,如果让新任太守在这个冬天站住脚跟,以后我们可就没好日子过了。”也有的家主看到了告示,传播了小道消息。
    “青州调粮,不可能吧,青州现在有粮吗?再说青州到辽东至少一个月,这一个月可怎么办。”
    “太守府现在已经开仓放粮,设棚施粥了。昨天我派人看了看,那粥还真是那么回事,不是糊弄人的,也许朝廷真的调粮草过来。”
    ……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信任太守的情况。
    “公孙老弟,你消息最灵通,你说说这个新任太守是怎么回事。”众人都纷纷的看向公孙度。
    “我们的太守也算是官场新贵,战功赫赫,不过出身一般,是个军户。倒是很得幽州牧刘虞的喜欢,听说还是蔡邕的女婿。此次平叛立有战功,被朝廷封为辽东太守。”公孙度沉吟了一下,简单的讲述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
    “不过,不管新任太守是什么情况,我们都静观其变。如果他连眼前的这个难关都过不去,那他就不值得我们重视……”
    可是公孙度话还没说完,下人慌慌张张从外面跑了进来,并且还不是一人,而是一群。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赵六你说是怎么回事?”世家最恨的就是没有规矩,打扰了主家的宴会,如果不说出个所以然,扒了你们的皮。
    “老爷,不好了,我们家的铁矿被新任的太守派人封了。”赵六赶忙回到。
    “老爷,我们家的渔场也被封了。”
    “老爷,我们家的盐田也被封了”
    ……
    听着高一声低一声的附和声,众家主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公孙兄,家中有事,先行告退,改日再聚。”
    “公孙兄,家中有事,先行告退,改日再聚。”
    “公孙兄,告辞。”
    ……
    出了这样的事,各个家主都坐不住了。宴会自然是开不下去了,众人纷纷起身向公孙度告辞,急匆匆离去。完全没有顾及公孙度铁青的脸色。好好的一个庆功宴,最后草草了事。
    没想到新任的太守不按套路出牌,并且还是个二楞字,一言不合就直接动粗,行伍出身的人都这么鲁莽。不过这样倒是拿住了这些世家的软肋,也别怪那些世家坐不住了。
    看来要重新评估与新任太守府的关系了。
    辽东,襄平县,太守府。
    “府君,我们这么干合适吗?毕竟都是豪门世家,如果他们硬抗到底,我们也不好收场。”刘备还是有些担心。
    “玄德,别担心。世家也有世家的难处,并且最看重利益。别看这些世家大族,一个个自命清高,其实骨子里面都是斤斤计较之辈。耗下去,他们的损失比我们更大,那些以农业为主的世家还可以支撑,但是盐,铁,矿山为主的世家一定支持不下去。他们会过来谈判的。”周义侃侃而谈。
    “要是他们鼓动闹事怎么办?”
    “放心,他们不会的。世家大族立家的根本就是名望和资源。盐铁等本就归国家所有,只是这里太过偏远,朝廷没有能力管这些,才把开发权交给了世家大族。这些人这些年不叫税也就罢了,还想享受着国家的资源,却不肯承担相应的责任。愧为世家大族,明面上这些人理亏,不敢大肆宣传。如果宣扬开来,有损士族的名望,世家在当地的根基就会动摇。”
    “要是世家联合暴动那?”刘备倒是考虑周全。
    “玄德担心也不为过,但是不要忘了,我们都是行伍出身,依靠平乱做到这个位子上。如果有人想要暴动,那就相当于造反,张纯就是前车之鉴。我还巴不得有人跳出来,正好让他们看看大汉将士的厉害,几位将军也不是吃素的。到时候杀鸡儆猴,一了百了。再说现在不是暴乱的好季节,如果产生暴乱,乱民首先冲击的就是世家大族的领地。现在整个幽州的盐,铁,矿山都被刘州牧收回国有,我们自然要借刘州牧的大旗。没有人敢起来造反。为了家族的利益,暂时付出点粮食世家还是愿意的。”周义耐心的解释道。
    刘备虽然是皇族出身,认书识字,但也是个体力劳动者,对世家大族的经济运转缺乏整体的认知。
    只能说,出身限制了想象力,阶层固化了个人认知。
    听周义说的头头是道,刘备又将信将疑。
    事实很快给出了答案。
    第二天,往日门可罗雀的太守府,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各个豪门世家拿着之前拜帖纷纷赶来太守府,拜见新任太守周义。并且主动提出,要捐献粮草,以解朝廷之难。最后隐晦的提出,想要继续经营朝廷的盐铁,矿山,并且承诺一定足量交税。
    周义让捐献粮草的人登记名册,张榜公布,让辽东百姓都知道是谁慷慨解囊,又有谁捐了多少粮食。
    这样一来,各家倒不好意思捐的少了,本来不准备捐献的也都纷纷加入其中。谁都不想让老百姓指着脊梁骨吗,这就是谁,为富不仁,上次就他捐献粮食捐的最少。
    世家求的不就是个名吗?要不然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士族。不管私底下行径如何,表面上总是正人君子,道德楷模。
    看在辽东世家这么深明大义的份上,周义勉为其难的答应各家的要求,该是谁经营的产业还归谁经营。
    早知道这样,非那些劲干嘛,出了粮食不说,还得罪了太守府。
    奈何前倨后恭,在新任太守面前丢了气势,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是周义不想把各类专营的权力,收回朝廷。不过学过经济学的周义知道,这些资源到周义这里,没有办法开发。还不如让这些世家拿去开发,促进辽东经济的活力。
    如果打破一个旧秩序,而没有能力建立新秩序,那还不如维持现状。
    因为旧秩序即使再差,也比没有秩序要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