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史通俗演义》第101回蒙骜伐韩王龁战死燕赵大战五国伐秦[2]

秦史通俗演义最新章节目录
   ,主持赵国的军事,觉得有机可乘,便召庞煖昔日的好友剧辛商议。
    在战国历史上,剧辛也不是一般人物,与庞煖是好友,当年同是赵武灵王时期的年轻将领。沙丘之变后,剧辛听说燕昭王思贤若渴,连马骨头都买,便前往辅佐,一时间,剧辛与郭隗、乐毅、邹衍齐名。后来到燕武成王时期,剧辛受到排挤,淡出政坛。燕王喜即位之后,剧辛又开始受到赏识而重用,但已是年近八十的老人。剧辛是法家的代表,著有《剧子》一书,亦称《处子》,九篇,流传于世。
    燕王喜问剧辛说:“如今庞煖为赵大将军,与廉颇相比如何?”剧辛虽与庞煖是好友,但已是四十多年未曾相见,便以年轻时所认知的状况回答说:“臣以为,廉颇善战,而庞煖不及也。”燕王喜闻听心中欢喜,便于秦王政五年(前242年),命剧辛为大将军,乘赵主将新立之机,兴兵伐赵。
    赵悼襄王闻知燕军伐赵,不由得大怒说:“以燕之弱,赵何以惧哉!”立即命庞煖为大将军迎战。庞煖率赵军并不急于与燕军决战,而是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而剧辛却以为,庞煖胆怯不敢力战,便轻敌冒进,中了庞煖的埋伏,燕军被分段包围。剧辛奋力突围,结果受伤被俘。庞煖便将其杀之。此战,赵军大胜斩杀燕军二万余,主将剧辛被俘而死。由此,庞煖之名在各诸侯国传开,是声威大震。
    就在赵、燕大战之时,秦国也安然的度过了灾荒。吕不韦便奏请太后赵姬,意欲实行东进,乘魏景湣王即位不久,政局不稳之机,兴兵伐魏。蒙骜闻知意欲伐魏,便向吕不韦请战说:“臣上次伐魏,便意欲以得胜之师,而大举攻魏,但因国内灾荒,粮草难以供给,不得已而收兵也。今国泰民安,臣愿再率一旅之师伐魏,以壮国威矣。”吕不韦闻听心中欢喜,便命蒙骜为大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伐魏。
    而此时的魏国,魏景湣王即位不久,政局尚且不稳。信陵君无忌死后,手下的一些将士皆各自散去,魏国更加衰弱。面对强大的秦军,既无大将,又无作战的准备,魏军是节节败退。蒙骜率领秦军杀至魏国,是一路所向披靡,接连攻取了酸枣(今HNYJ县西南)、燕邑(今HNYJ县东北)、虚邑(今HNYJ县东)、桃人(今HNCY县西北)、雍丘(今HNZ县一带)、山阳(今HNJZ市东南)、长平(今HNXH县东北)等二十余城邑。秦在这一地区设置东郡(今HN北部与SD西北部)。
    就在秦军大举伐魏之时,庞煖已经大胜燕军,班师而回。赵悼襄王闻报心中欢喜,亲自率领群臣迎于邯郸郊外。回到邯郸城后,赵悼襄王设宴稿赏三军。
    在酒席之上,庞煖虽大获全胜,脸上却无半点喜色。赵悼襄王见此不解其意,便问:“大将军凯旋而归,何以不乐乎?”庞煖回答说:“臣所败者,乃弱燕,不足虑也。臣所虑者,乃强秦矣!当今天下,以秦之强,有吞并诸国之势也。诸国皆亡,赵岂能独立乎?”赵悼襄王闻听又问:“若依将军之意当如何?”庞煖回答说说:“臣以为,当今之急,莫过于行‘合纵’之术以抗秦也。可传邀诸国,相互订立盟约,共同伐秦,方能使秦患无忧矣!”赵悼襄王听罢心中欢喜说:“将军所言正和寡人之意也。”于是,赵悼襄王遣使前往各国,游说“合纵”之术,订立盟约,以拒强秦。
    当时各国唯有赵、楚最强,各国闻听赵国使臣的游说,确实是有理,皆惧强秦,便订立盟约。唯有齐国与秦关系密切,不愿“合纵”伐秦,再就是燕新败于赵,不愿与赵结盟,不肯响应,其余楚、魏、韩,皆愿“合纵”伐秦,以自保,就连已经成为魏附属国的卫国,卫元君也迫于魏国的压力,表示愿“合纵”伐秦。于是,赵、楚、魏、韩、卫五国订立盟约,约定日期,共同“合纵”伐秦。
    秦王政六年(前241年),赵悼襄王首倡“合纵”伐秦,但为加强联盟的稳固,推楚考烈王为盟主,并邀各国兵马皆汇聚于赵国。楚考烈王闻知自己被推为盟主,心中欢喜,可是,自己又不愿意亲自带兵征战,便命令尹、春申君黄歇率领八万楚军前往赵国,代自己主盟。当时,楚军久不征战,韩、魏皆弱,唯有赵军最强,各国将领又久慕庞煖之威名,皆钦佩之,故推其为“合纵”联军的主帅,统领各国兵马。一时之间,各国三十几万兵马集聚于赵国,可谓声势浩大。
    庞煖被推为主帅,便有心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能,以抑制秦国的强势,志在必胜。于是,召集各国主要将领来到中军大帐,商议“合纵”伐秦之策。庞煖对众将说:“昔各国数次‘合纵’伐秦,屡屡不胜,皆阻于函谷关也。函谷关乃秦都咸阳之屏障,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加上秦军历来防守严密,故难破矣。此次伐秦,老夫以为,当汲取教训,不可再蹈昔日覆辙也。以老夫之见,莫若避秦军之锋芒,绕过函谷关(今HNLB市北),而绕道蒲阪(今SXYJ市西南),渡黄河而西行,以奇兵袭华州(今SXH县一带),夺渭南(今SXWN市一带),再攻取蕞城(今SXXA市LZ区北),直捣秦都咸阳矣!不知诸位将军以为如何?”众将闻听,对庞煖的谋略深感钦佩,皆表示赞同。庞煖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传令各国兵马不动声色,分兵而行。因而,庞煖命各国兵马兵分五路,绕道蒲阪,渡过黄河,而进入秦国境内。
    五国联军的突袭很是有效,进展顺利,乘秦军不备,很快夺取了华州,攻占了渭南,攻至蕞城。而蕞城的秦国守军,与华州、渭南的守军不同,而是得知消息后,有所准备。当五国兵马到来,集中全力坚守城池,奋力抵抗。
    这时,秦丞相吕不韦已经得到五国“合纵”伐秦的消息,不由得大惊失色,而此时,蒙骜的伐魏大军尚未归来,便立即传令,命蒙骜速速率兵回归咸阳以拒敌。蒙骜闻知,不敢怠慢立即率大军而回。
    这日早朝,吕不韦惊惧的对群臣说:“今五国‘合纵’,以数十万兵马伐秦志在必胜,如今已经渡过黄河,攻取华州、渭南,围困蕞城,若蕞城有失,咸阳便近在咫尺,当如何?”此时的秦王政,已经是十七八岁,年近弱冠,亦是关心天下之事,当闻知五国“合纵”伐秦,连取数城心中亦有些焦虑。太后赵姬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可是,秦国这些能征惯战的猛将却不把五国之兵放在眼里。蒙骜出班安慰太后赵姬、秦王政、吕不韦说:“臣以为,五国之兵虽众,但不足虑也。昔秦尚不如今日之强,而SD诸国,数次‘合纵’伐秦,皆无功而返。今五国之兵远弱于昔日诸国之兵,又有何惧哉!臣愿领一旅之师破敌矣。”这时,王翦、张唐、杨瑞和、桓齮、内史腾、李信等武将纷纷请战。太后赵姬、秦王政、丞相吕不韦见此,心中稍安。
    吕不韦说:“既然五国兵马来,便以五路兵马迎击也。”于是,吕不韦命王翦、张唐、杨瑞和、桓齮、李信,各率五万兵马为先锋,先行增援蕞城,自己亲自为大将军与蒙骜率领中军十万,随后接应。
    欲知此次五国“合纵”伐秦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