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史通俗演义》第98回蔡泽入秦范雎辞相连丧二主子楚即位[2]

秦史通俗演义最新章节目录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不取也。”
    蔡泽停顿一下又说:“且夫翠、鹄、犀、象,其处势非不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于饵也。苏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于贪利不止也。是以圣人制礼节欲,取于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故志不溢,行不骄,常与道俱而不失,故天下承而不绝。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于葵丘之会,有骄矜之志,畔者九国。吴王夫差兵无敌于天下,勇强以轻诸侯,欺凌齐、晋,故遂以杀身亡国。夏育、太史噭叱呼骇三军,然而身死于庸夫。此皆乘至盛而不返道理,不居卑退处俭约之患也。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易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而攻强赵,北坑马服,诛屠四十馀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易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免会稽之危,以亡为存,因辱为荣,垦草入邑,辟地殖谷,率四方之士,专上下之力,辅句践之贤,报夫差之雠,卒擒劲吴,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句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此。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返者也。范蠡知之,超然辟世,长为陶朱公。君独不观夫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此皆君之所明知也。”
    蔡泽接着又说:“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又斩范、中行之涂,六国不得合纵,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时也。如是而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吾闻知:‘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书曰:‘成功之下,不可久处。’四子之祸,君何居焉?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许由、延陵季子之让,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即君何居焉?忍不能自离,疑不能自决,必有四子之祸矣。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愿君孰计之!”
    范雎闻听深觉蔡泽所言有理,便说:“先生所言甚是也。吾闻:‘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先生幸教,睢敬受命矣。”于是,范雎将蔡泽留在丞相府内,待若上宾。
    待数日后,应侯范雎入朝,对秦昭襄王说:“臣有一客从山东而来,名曰蔡泽,其人辩士,明于三王之事,五伯之业,世俗之变,足以寄秦国之政。臣之见人甚众,莫及,臣不如也。臣请大王召见以听之。”秦昭襄王闻知,应侯范雎向自己推荐贤人,便传旨召见。于是,蔡泽跟随范雎一同入宫,拜见秦昭襄王。范雎退下后,秦昭襄王与蔡泽相对而坐,请教天下之事。蔡泽是侃侃而谈,尽述天下之事,一统天下之术,强兵富国之道。秦昭襄王是洗耳恭听,越听越爱听,心中大悦,遂拜蔡泽为客卿。
    没过多久,应侯范雎便入宫拜见秦昭襄王,以身体不适,病情加重为由,请归丞相印,并举荐蔡泽接替自己。秦昭襄王虽然仍有留用范雎之意,但见其意决,也不勉强,遂收相丞印,拜蔡泽为秦丞相,封为纲成君。
    范雎被罢免丞相后,回到封地应城,心情郁闷,没过多久,于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5年)病故。同年,燕孝王病故,在位三年,太子喜即位是为燕王喜。
    蔡泽担任秦丞相不过数月,就有许多大臣对蔡泽无功于秦,而高居相位不满,皆恶之。蔡泽心中惊惧,唯恐被诛,乃称病归还相印,号为纲成君。后来居秦十馀年,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卒事秦始皇帝。秦王政三年(前244年)出使燕国,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就在秦国内部纷争不已,丞相更迭之时,魏安釐王觉得是扩张势力的大好时机,便兴兵伐秦,夺取了秦国孤立在版图之外的陶郡,又将卫国灭掉,并为魏国的领地。秦昭襄王闻知,魏攻取了陶郡不由得大怒,便命将军摎率大军伐魏,攻取了魏国河东的吴城。魏安釐王闻知心中惊惧,唯恐再触怒秦国,立即遣使前往秦都咸阳请和,表示愿委国而听之。而此时的秦昭襄王已是耄耋之年,力不从心,不愿再兴刀兵,便应允议和。自此,秦国三年没有对外用兵。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秋,这一日,秦昭襄王率群臣在咸阳郊外,祭祀上帝后,回到咸阳宫,便觉身体不适,遂卧床不起,遍请名医,未能治愈,不过数十日便故去。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葬于芷阳。群臣拥立太子、安国君赢柱即位,是为秦孝文王。
    这位秦孝文王此时已经五十三岁,虽然继承了王位,但已是暮年,体弱多病。秦孝文王即位之后,追尊自己已故的生母唐八子为唐太后,按照当初与华阳夫人所立之约,立华阳夫人为华阳王后,立世子子楚为太子。秦孝文王又下旨,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开放王家园囿。
    子楚自从逃回秦国后,对天下之事更加关心,如今又被立为太子,更加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特别是对赵国,仍是秦国的主要对手。有一日,太子子楚入宫拜见秦孝文王进言说:“昔父王曾羁留于赵国,赵之豪杰之士皆知父王之大名也。如今父王归秦已数十载,赵之豪杰皆惦记之,可是父王却从未遣使抚慰也。孩儿担心其必日久生怨矣。故孩儿以为,秦、赵边境城门当迟开早闭,防患于未然焉。”秦孝文王闻听,觉得子楚所言甚是有理,对其如此奇谋感到惊讶。于是加强了对赵国的防范。
    待秦孝文王服丧期满,正式登基,改元为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可是,此时的秦孝文王已经是病入膏肓,三天后,便故去,在位不过几个月,葬于寿陵(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群臣拥立太子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即位后,下令大赦天下,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布施于民。尊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赵孝成王闻知,当年在赵国如同囚犯一般的秦质子异人,如今即位为秦庄襄王,心中是忐忑不安,为了讨好秦庄襄王,表示对秦的友善,便命人将其夫人赵姬及儿子赵政找到,以隆重的礼仪送归秦国。
    秦庄襄王闻知赵姬与儿子赵政回来,是欣喜万分,亲率群臣迎于咸阳郊外。这对患难夫妻一别就是八九年,音信皆无,如今相见是抱头痛哭。此时赵政已经十一岁,其长相虽不漂亮,但也非比寻常,秦庄襄王见了是非常喜爱。秦庄襄王向群臣讲述当初与赵姬在邯郸共患难,险些丧命之事,群臣闻听无不感动落泪。第二天早朝,秦庄襄王便立赵姬为王后,将儿子赵政改名为嬴政,立为太子。
    此时秦国的丞相一职,自从蔡泽辞去相位后,一直空缺。秦昭襄王晚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秦孝文王即位时间太短,也没有任命。秦庄襄王正是登基之后,于秦庄襄王元年,拜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十二县,后来,灭东周后,改封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十万户,主持朝政,以实现自己当初对吕不韦的承诺。
    吕不韦乃一布衣商贾,社会地位低下,既无战功有无政绩,如此平步青云,突然被秦庄襄王拜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集官、爵、封地于一身,使朝中群臣为之震惊。但当秦庄襄王向群臣进行了解释后,也就不敢在非议了。吕不韦深知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当主持朝政后,便实行“德政”,以孔孟之说的仁、义,笼络感召群臣和庶民百姓,使秦国历来实行的“严刑峻法”的治国方针,有所缓和。因此,自从秦庄襄王即位后,受到了群臣及庶民百姓们的好评,夸赞其为圣明之主。
    秦国已经多年没有对外用兵,如今又是不到一年之内便连丧二王,对山东诸国来说甚是个喜事,减轻了对秦的恐惧。可是,此时的东周公心中的压力却一点没有轻松。自从西周被秦国灭亡之后,自己是心中惊惧,惶惶不可终日,唯恐西秦大兵压境,必定亡国。便想趁秦国多事之秋,联络各国诸侯“合纵”伐秦,以保东周之安。
    欲知此次东周公倡导的“合纵”伐秦能否成功,且听下回分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