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国》第一卷蜀乱第九十八章封官

布衣天国最新章节目录
   ?第九十八章·封官
    按照大夏朝的规制,竹宗臣之前已经给皇上上过升任的折子了,还是秉笔大太监徐亮帮忙递上去的,还能容他再上一道反悔的折子?
    只是竹宗臣他吃准了这小少爷是个不谙世事的主儿,所以故意做出一副样子来激他一激。
    曾子仁呢,倒也不是立马被他这一激就改变了主意,但是确实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矛盾中,
    四川都指挥使!那可是从三品的封疆大吏,虽然前面加了代理两个字,但是在大夏朝,代理和正职不就是个过度时间问题而已嘛,
    老爷子生前自己多次想要个把总的官儿,都没能如愿,这次一顶如此巨大的乌纱帽丢在自己面前,已经足够动摇他那遵从“遗愿”的想法了。
    竹宗臣看着面前的这只手,嘴角轻扬,然后慢慢的放下手里的笔,故作不解的问道:“贤侄,如此是谓何意?”
    曾子仁倒也没有直说,很是委婉的问道:“我....我是想问大人处事果决、公正严明,为何不自己接了那都指挥使的位置,而是而是推荐小子?”
    也不知道曾少爷绞尽脑汁从哪想出来的这两个形容词,把竹宗臣说的都笑了,
    竹宗臣端起桌案上新换来的热茶,贴在脸前斟了两口,也顺便掩饰一下发笑的面庞,然后又换上一副叹息的表情道:“贤侄有所不知啊,这要是论起地方政务、税收人事,那老夫比谁都是不遑多让,但是要提起这战阵军事,这并非本官所长啊。”
    他又轻轻的拍了拍身前曾子仁伸过来的胳膊,故作夸赞道:“老指挥使经营四川军务数十载,大大小小的武官无不拜服,现在能接替老大人位置的,也只有你啊,其他的人何以服众啊?”
    实际上即使是边军,那也是总兵的帽子戴在谁头上,麾下的将士就听谁的,绿营就更是这样了,两营兵马三千多人直接调走真是的曾子仁以为的那样,由于自己或者老爷子的个人魅力吗?还不是因为手里的虎符!
    真要是有一天,他曾子仁能凭借着自己,不经朝廷的旨意就能调动兵马的时候,王京里弹劾他的奏折可能都要摞的比太和殿还高了,皇上的屠刀离他也就不远了。
    竹宗臣自己不接都指挥使这个位置,也是一样的道理,四川军政大权集于一身,那御史的眼睛还不一下子全集中到这儿了?这升任调动的关口,一下子凑这么多饿狼一样的眼睛过来,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再者说。”
    竹宗臣又继续添一把柴,打算把曾子仁心里的这股子欲望之火,燎的更旺一点,
    “老指挥使惨死在五谷教乱匪的屠刀下,作为儿子不应该手提三尺青锋,为国效力、为父报仇吗?贤侄这一头扎进乡下自是快活,杀父之仇不报,大丈夫何以立足于天地之间?”
    “可是....”
    曾子仁显然还是有点儿过不了曾老爷子那一关,
    “可是我爹生前交代我了,让我回乡下去,我如果接了这差事,不就是违抗了爹的意思了嘛。”
    竹宗臣听了差点没伸过手去给这小少爷一巴掌,违抗你爹的意思?
    你去绛云楼醉酒闹事时候怎么没想过你爹的意思?
    你收夏昂银子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违抗你爹的意思?
    你偷虎符调兵的时候咋没想到还有你爹的意思?
    老指挥使几十年你都没*好的儿子,现在到我这儿来了,还变成了个乖孩子了,这要是曾汉儒泉下有知,搞不好还要跑上来谢谢我呢!
    虽然他心里气恼,但是脸上还是摆着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劝道:“我的贤侄,这富家翁什么时候都能做,等你带着大军剿灭了五谷教,衣锦还乡之时,再去遵从老大人的遗愿,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到时候忠孝两全、义薄云天的都指挥使曾子仁会被大夏朝所有的百姓传为佳话,即使百年之后也将会是曾府祠堂里最显眼的一幅画像,你的子子孙孙都会以你为荣!”
    竹宗臣为曾子仁亲手烘制的这一张宏愿之饼,简直是又大又圆又有料,勾的曾子仁心中再无半分顾虑,迫不及待的一口咬下。
    曾子仁听完,激动的起身跪倒在了竹宗臣的身前,拱手拜道:“深感竹大人提携再造之恩,子仁定不负所托,为国尽忠,剿除五谷教,告慰老父的在天之灵。”
    他的脑海已经开始想象自己得胜归来时,受万民敬仰的画面了,身挂明光铠、手提镏金镗,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少指挥使,
    竹宗臣见曾子仁这样子已然是答应了,赶忙堆笑着将他扶起,“曾指挥使不必如此,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小少爷被竹宗臣这一喊,显然已经有些云里雾里了。
    竹宗臣将他面前的这一尊虎符,又推回到了曾子仁的面前道:“曾指挥使既然既然决议已定,这虎符就好生收下,切莫要往老夫面前推了。”
    曾子仁猛地点点头,又将那尊铜疙瘩揣回到了自己的怀里,朝着竹宗臣感激道:“以后还要靠竹大人多多提携才是。”
    “哪里哪里,你我二人已经同殿为臣,提携二字老夫可不敢当呐,有事多多商议便是。”竹宗臣赶忙摆摆手,故作歉然道,
    曾子仁孩子似的咧嘴一笑,听明白了竹宗臣的意思,赶忙拱手道:“唯布政使大人马首是瞻!”
    -----------------------------
    三日之后
    成都城外
    安逸带着大军取道龙安府,几乎是绕了一个大圈,才又重新返回成都,几个人在城外拱手告别,江云和裴振风回绿营,安逸则带着金铭尹、姜尚会松岭村去。
    虽然距离他们前往狐岭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少时间,但是再次回来,却让他有种恍如隔世、劫后余生的感觉,
    可不是嘛,差一点就回不来了,一共带出去一千五百军士,就回来了六百多人,四百多中军营加上二百多火器营,剩下刚刚加入的九百多青壮小伙子,全把命留在了那座荒郊野岭上。
    刚刚踏进松岭村口的时候,就感觉到不一样了,
    原本只是在校场周围,现在连村子外面都随处可见一队队巡逻的军士,门口还搭起了一座哨塔,两名哨兵拿着挎着腰刀站在门口,活脱脱的把这个小村子变成了一个军营的感觉。
    姜尚看着松岭村的这番布局,笑着对安逸道:“大人,看来我们走了之后,他们也没闲着啊,手头阔气了,岗都站到村口来了。”
    安逸听着他的话,嘴都要咧到耳根子了,对于队伍的壮大,最开心的莫过于他了,
    “走!那咱们就进去看看,现在的团练营是一番什么光景。”
    说着,他朝身后的二人轻轻一挥手,打马朝着村口走去。
    他们三个人和江云、裴振风从龙安府几乎没怎么休息,马不停蹄的就赶回来了,
    这一路上风尘仆仆的别说衣服了,就是连脸安逸都没洗几把,
    他们仨都这样,更别提后面的那些军士了,这一队人马看起来破破烂烂的,跟那山上下来的匪人一时间也没什么两样。
    “站住!干什么的!”
    果不其然,这一队“山匪”在村口就被哨兵给拦下了。
    “你们是干什么的?”
    哨塔上站着的一人端着火铳指着安逸,村口站岗的那两位更是直接就把胯刀把了出来,
    安逸一把拦住了这欲要下马教训一下这哨兵的姜尚,笑了笑他那蓬头垢面的脸,坐在马上问那哨兵:“小兄弟可是新来的?”
    那哨兵点了点头,傲声道:“是林将军亲自把我招进营的。”
    说完之后,他才反应过来好像眼前这人还没有通报姓名,自己倒先把底细抖出去了,于是朝着安逸又亮一亮手里的这柄胯刀,接着问道:“我刚才问你话你是听不到吗?你们是谁?来这儿干嘛?我们军师可说了,没有他的允许,一人一骑都不能进营!”
    安逸听完心里不由的也纳闷起来,这自己走了没多久,怎么团练营里还多了个军师出来?
    他索性直接冲那哨兵点点头道:“好,就按你们军师的规矩来,现在我要进营见他,那你带我去吧。”
    那哨兵听完,有上下打量了一下安逸,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能跟见军师的人搭上边,但是又怕万一真是军师的客人,可怠慢不起,
    “柱子,你在这儿盯着,我进去禀报,我们回来之前,谁都不能放进去。”
    他看着安逸那种堆满笑意的脸,又看了看旁边姜尚那一脸铁青的大汉,附耳对身旁的另外一名哨兵低声叮嘱着,
    然后一转身,朝着营中奔去。
    “咚!”
    只是他低着头没刚跑几步,一脑袋就撞在了一面护心镜上,
    “哎呦!你可撞死我了!”
    要不是身后的侍卫扶着,毛子准被这哨兵一头撞的坐在地上,
    他捂着身上挂着的这套素银甲上的护心镜,咧着嘴,“我说你一天能撞我几回?我好不容易打的这身盔甲,还没上战场,护心镜都让你给撞下去了,你就不能看着点路!”
    毛子皱着眉头,心疼的看着身上的这铠甲有没有损坏,
    确认无事后,放才抬起头嗔那哨兵道:“什么事啊?跑那么快,奔丧呢?”
    那哨兵赶忙正了正自己被撞歪的头盔,躬身拱手道:“毛总旗,外面来了一堆人马,说是要见军师。”
    毛子没来由的被那哨兵撞了一肚子火,听他说有人要见军师,想到自己没听军师交代今日有什么人要来,很是不耐烦的一挥手,“去,告诉他们军师忙着呢,不见!什么阿猫阿狗的都能往团练营里闯啊?”
    那哨兵刚要领命而去,驱走那门口的人马,就听到村口的人马里面有道声音传来,
    “毛子,长本事了啊!连团练使都敢拦!”
    说话的正是坐在安逸后面的金铭尹,他手里抬着一杆空铳,指着那门前的一脸不耐烦的毛子。
    毛子虽然对姜尚不熟,但是对安逸和金铭尹那可是从华阳县就一直跟过来的,哪又不认识的道理,
    看知道这两个面孔,那还顾得眼前的这哨兵,忙几步上前,躬身就跪倒在马前,“参见团练使大人,金将军。逸哥,铭尹哥,你们回来了?”
    自是跟他们两个也是熟络,后面才会加上那句话,该行的礼要行,该讲的情分也要讲。
    安逸一脸笑意的看着马前的毛子,打趣道:“毛子,现在都成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