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渐青》正文第三百四十二章嫁接

山渐青最新章节目录
   许清的假期还没有结束,这期间早朝他肯定不会去的,但司家寺和银行那边正值繁忙之时,所以他每天仍会花一午时间,去处理这两部之事。
    三月的到来,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春耕已经开始,无论是旱地作物,还是占城稻推广,再到青苗款的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搜索尽在银行是许清一手创建,司农寺在他任少卿后,也经过了大换血,在这两个部门中,许清有着绝对的权威。
    这两个部门有许多共同点,都采用了许多后世的管理机制,和朝廷其它部门相比,司农寺和银行是最讲究效率的部门,而且各职司的独立运作能力也是最强的,使得即便许清不在,两个部门也不至于出现工作凝滞的情形。
    这是许清一直致力打造的效果,那就是他只管大的方针,把计划安排下去后,全由手下独立去完成。
    象春耕的各项工作,其实年前就已经做了周密的部署,加司农寺和银行都在许清掌握之下,两个部门行动迅,而且合作无间。
    在城西汴河边,有几百亩地被划归司农寺作为试验田,由研司的人日夜在此打理,汴河边竖立着高大的水车,田间砌起了笔直的灌溉渠道,可以保证试验田不畏旱涝。
    一大早,田间莺声唤春晓,从各地选拔进研司的人龘员,踏着薄如炊烟的雾气,阳光还未升起便在精心护理着田间的幼苗,许清带着冯雨等人来的试验田时,薄雾初开,许多稻萆人戴着宽大的范阳帽,如同一个个哨兵伫立在田间,平添了许多乡间野趣。
    “少卿大龘人!少卿大龘人“……”
    研司的人纷纷来打招呼,他们当中有些是种田能手,实际操作经验丰富,有些是对农桑感兴趣的读人,理论功底深厚。
    许清在入主司农寺之初,就致力于挖掘这方面的人才,有经验的老农容易找,但对农桑兴趣的读人却是珍稀动物。
    许清通过各地的官府,贴出的多次招贤告示,半年过去了,来报名的人倒有不少,但在农桑方面确有真才实学的,到目前也不过招来了十三个人。
    这十三个人直接被授予了九品官,别拿九品不当干部,大宋官员俸禄丰厚,九品官的日子同样可以过得非常滋润的,而且许清已经作出承诺,一但有人作出贡献,必定越级提拔。
    人才难找啊!
    许清对这些人个个当成宝贝似的,在他们面前更是尽量的和气:“各位辛苦了!都免礼,都免礼;各位,咱们研司虽然人龘员最少,但却是整个司农寺的核心所在,本官对你们寄予了无限的厚望,你们要钱要物,本官哪怕掏自己钱袋子,也一力满足你们的要求,别说你们行不行礼,只要做出了成绩,骂本官几句也无妨啊!”
    众人听了都轻松地笑了起来,但笑归笑,和许清相处久了,他们都知道许清做事的风格,所以也不拖沓,冯雨说道:“少卿大龘人这边请,咱们培育的葫芦和西瓜苗都在这边。”
    今天许清来到试验田,就是亲自来传授嫁接技术的,现在万物萌生机,正是最适合嫁接的季节。
    这次嫁接最要是针对一些瓜果进行,象西瓜,将选用葫芦为砧木进行嫁接,研司的人按许清的要求,把前期的工作准备好了。
    葫芦比西瓜早播种几天,作为砧木的葫芦已经长出的真叶,而作为接穗的西瓜两片子叶刚好转绿,此时嫁接最为相宜。
    其实嫁接技术并不复杂,在后世许多普通的农民就能自己进行,但对于身边这些人来说,这项技术还象神话一般,至今存疑的人不在少数,等许清来到培育瓜苗的田里,所有研司的人都围了来,神情专注,悄然无声地等着许清动手。
    许清拿过一根削好的小竹签,一边动乎一边讲解道:“次有跟大家说过角度的问题,现在就要用到这些知识了,先,用竹签从子叶的一则向另一则去掉砧木的生长点,然后将竹签插入砧木的两片子叶之间,插入角度与子叶呈七十五度角,接着用刀切取接穗,接穗的切面呈二十五度角,拔出砧木的竹签后,迅把接穗插入砧木的孔内,各位都看清楚了吗?”
    许清说着又拿过第二株砧木,反复嫁接给在场的人看:“就这样,下手要轻,动作尽量快一些,接穗的切面要平整,插入的角度要与砧木的孔吻人……“……”
    就那么几个简单的步骤,许清操作了两遍,把要注意的要点讲解清楚后,就让研司的人自己动手实践。
    接下来许清又手把地教这些人嫁接林檎。
    林檎其实就是苹果,苹果在中龘国历史很早就有,但苹果这个名称要到明朝之后才出现,在宋朝一般叫林檎或频婆、平波等。
    各地叫法不一样,但他确确实实就是苹果,林檎这个名称使用最为广范,它可以解释为:一种水果,甘甜而香,招来林中之禽,故得名林檎。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世的日语中,苹果的单词就是林檎,日本的文字源于汉字,这毋庸置疑,而林檎便是其中的代表,在日语中连音都没改变。
    许多传统东西后世在中龘国已经丢失殆尽,找不到根源了,但却在朝鲜或日本留存了下来,甚至连端午节都成了人家韩国人的节日,你或许可以说是人家韩国人无耻地抢夺了中龘国的文化遗产,但相对端午节、清明节而言,在后世的年轻人中,大多数人更热衷于过情人节和圣诞节之类的西方节日,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其实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少卿大龘人!少卿大龘人!”
    冯雨的话将许清的思绪从十万八千里外拉了回来,许清洒然一笑道:“接下来我说说嫁接林檎的要领。”
    许清将‘林檎’两个字说得特别重,咬牙切齿一般,让不明所以的冯雨等人诧异不已。
    “林檎嫁接时最好选用海棠作为砧木,至于原因嘛,呃!这样说,这两样树木的生性比较相近……
    这样嫁接的成活率会大的多。”
    许清也只能这么说了“砧木的选择也有讲究,最好是生长一到三年的海棠,这时砧木的生长力最为旺盛,作为接穗的林檎也要选择那些生长力比较旺盛的枝条,截取接穗的长度在三到五寸之间,保留三个芽即可。”
    许清边说边做,将作为接穗截取下来后,将一头迅沾入融化的蜡中:“将接穗端的截口沾蜡,是为了防止接穗的水分蒸过快,蜡的温度要掌握好,温度过高会烫伤接穗过低会便截口沾的蜡过厚容易脱落薄薄的沾一层最是相宜。
    接下来将砧木水平截断,用刀在砧木截面中央垂直下劈,深约一寸半左右;再用刀将接穗两侧各消一个一寸半左右的大削面,合下部呈楔形,两个削面应一边稍厚一边稍薄,迅将接穗插入砧木劈口,使两者形成层对齐贴紧,用绳子绑紧。”
    在众人的注视中许清把接口绑好后又说道:“因为在黑暗中树木的伤口愈合得快,所以咱们捆绑前,最好用油布或其它东西将接。处包裹起来。”
    “少卿大龘人为了树木的伤口在黑暗中容易愈合?”一个叫刘禹方的年轻人好奇地问道,他就十三个读人这一。
    许清听了先是一怔,同时大感欣慰,只要这些人学会思考,就是最大的收获。
    许清含笑说道:“树木伤口在黑暗中容易愈合,这是我在以前的比对中得出的结果,至于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刘禹方,我希望有一天你能把具体原因找出来,无论什么东西,咱们必须学会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寻找原因,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这才是搞研究的态度。明白了吗?”
    “多谢少卿大龘人教诲!”刘禹方一揖答道。
    许清接着说道:“嫁接好后,后期管理也很重要,一要防止虫害;二要随时清除砧木萌出的新芽,否则会严重影响接穗成活后的生长;
    三要在十天后检查一回接口,若接穗未成活,可再及时补接;四要注意松绑与解绑,一般接后新梢长到十寸时,就应及时松绑,避免生成缢痕和风折……”
    许清前世摆弄过这些东西,所以能够详细地把嫁接的注意事项,一一龘交待清楚,最后许清还示范了一回嫁接葡萄,才让他们自己分头动手,自己在一旁随时指点,看着他们的手法渐渐熟练起来,许清满心欣然。
    嫁接技术简单易学,一但能在大宋推广开来,对提高各种瓜果的产量,以及品种改良,将起来难以想象的作用,但目前连自己这些手下,对这项技术都还存有疑虑,必须等成果出来后,才谈得大力去推广,否则别人只当你是在痴人说梦。
    对于杂交水稻,许清也让司农寺在研究,其实全是根据他前世带来的理论在作初步的研究,对于后世杂交水稻的原理,许清有个大概的了解,前世读大学时,看过一些这方面的理论。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龘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
    可是,如果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计的水稻花朵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
    因此,要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引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
    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杂交水稻,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做保持系,另一个叫做恢复系,简称为“三系”。
    有了“三系”配套,我们就知道在生产是怎样配制杂交水稻的了:生产要种一块繁殖田和一块制种田,繁殖田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当它们都开花的时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风力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结实,产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达到繁殖不育系目的。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