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渐青》第九十四章信阳路遇活宝

山渐青最新章节目录
   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弹劾不断,许清这一路上过得却很惬意,只在不误了到达期限,四个押解的衙役便不会对许清的行止说什么.
    先不说有马良chūn在,容不得他们嚣张,便是马良chūn不说话,一个流放的贬官竟得皇帝派个班值护卫,这事真没听说过,
    便是傻子也知道,许清别说是流放到广南宜州,恐怕就是流放到bō斯去,不久也能回来,总之不是他们几个衙役能得罪的。
    这一日他们走到信阳,这个时期的信阳生态还是比较好的,不象后世到处都是luǒlù的黄土。
    路边林木很多,植被也很丰茂,入眼处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意,信阳驻有信阳军,可以说是扼守荆湖一带通往汴梁的第一桥头堡。
    东京汴梁不象关中或洛阳一样,四面有关隘险阻,所以东京四面需要大量驻军,大宋的马步禁军大部分都是驻守在东京周围。
    这一点也给大宋财政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每年光东京周围驻军的粮草转运,就是一件极困难的事。
    据说太祖皇帝当初曾打算迁都洛阳过,只是迁都内外牵涉过大,一时没能实现,如今过去近百年,想迁都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马车一进信阳城,便见酒旗飘扬,商旅不绝,各种xiǎo摊xiǎo贩的叫卖声盈耳而来,许清他们在路边找了个干净的酒肆歇脚,酒肆的老板是一对年轻的夫fù,看上去新婚不久,后堂mén上还贴着喜庆的红剪纸。
    客人一进店,年轻的老板便热情地迎了上来,殷勤地招呼着。
    老板长敦厚结实,初一接触就给人一种诚实可信的感觉。那xiǎo娘子相貌一般,但身材极为出挑,一动一静间很自然地流lù出一份新fù的风情。xiǎo酒肆里除了卖一般的洒食之外,手巧的新娘子还做了一些xiǎo吃兼卖。
    许清看着一种裹着黄sè粉末的xiǎo吃来了兴趣,对那xiǎo娘子招了招手,xiǎo娘子款款走过来问道:“客官可是想尝尝本店的xiǎo吃‘粉沾chūn’?”
    许清笑笑问道:“看着样子不错,xiǎo娘子能不能先说说这‘粉沾chūn’是用什么做的?”
    红菱听到许清问话,也转过头来仔细听着,似乎对这些xiǎo吃的做法也感兴趣。
    那xiǎo娘子很和气地答道:“客官,本店的‘粉沾chūn’做法也简单,但味道却是极好,先和好粉,然后中间包些芝麻糖馅,下锅煮熟捞起,外面再裹一层炒香的黄豆粉。客官若是喜欢,不妨先来两个尝尝。”
    许清还没回答,xiǎo颜早自作主张地欢声道:“好啊,好啊,咱们一人吃两个,哦,少爷利害一点,吃三个好了。”
    这下连那老板娘都笑了起来,盈盈转身去端‘粉沾chūn’去了。许清一把搂过xiǎo丫头的脑瓜,瞪着她xiǎo声警告道:“xiǎo颜啊!以后说少爷利害时要想清楚再说,比如吃饭之类的你就不能说少爷利害知道吗?”
    xiǎo颜顺势倒在许清tuǐ上,皱着xiǎo鼻子咭咭地笑道:“可是什么时候才能说少爷利害呢,人家觉得少爷什么利害啊!”
    说完还偷偷对红菱扮了个鬼脸,在这方面xiǎo芹就拘谨多了,虽然接触许清不少次了,但毕竟不象xiǎo颜那样纯真活泼,而又打xiǎo跟许清一起长大。
    许清轻轻一扭xiǎo颜的耳朵,把她扭得呀呀直叫,这才转送对xiǎo芹说道:“xiǎo芹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象xiǎo颜一样就好,我向来没那么大的规矩的,放松一点就好,想做什么,想吃什么,别闷着。”
    xiǎo芹有点羡慕地看着xiǎo颜,对许清乖巧地点了点头,却又很快站起来为许清他们端茶倒水,许清也不再说什么,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象xiǎo颜这样没心没肺的。
    红菱轻轻地为许清拂试上衣袖上的几点尘土,模样怡然安和,就仿佛一个娴慧的妻子,动作是那样的自然而然。
    这时酒肆里走进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身上穿着粗服衣裳,身体看上去还很硬朗,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有这个jīng神头,在时下是比较少的,老人双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一进mén他就对酒肆里的xiǎo娘子说道:“李家娘子,给我切三两熟ròu,再来一斤老酒。”
    老人带着江淮一带的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说话时有些无jīng打采的。
    那店中的xiǎo娘子应了一声,一边给老人切ròu一边劝道:“毕老伯,你今天怎么又喝上了,您年纪大的,这酒还是少喝一些的好,周东家他不听你的,毕老伯不如去别家试试。”
    那毕老伯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还能去哪里试,这信阳城里就周家一家刻坊,说不得老汉我只得回杭州老家去了,那边刻印作坊多,老汉我就不信没人识货。”
    那xiǎo娘子迟疑了一下说道:“毕老伯,你这泥烧出来的字真能行吗?这打古时候就是刻好了雕板才印的书,你这……”
    听到这许清霍地站了起来,把红菱等人吓了一跳,马良chūn更是连刀都拨出了一半。店中客人也都惊诧地望着许清等人,见马良chūn一副磨刀霍霍样子,神情都变得惊疑不定。
    许清对马良chūn摆摆手,示意他收起刀来,这才向老人走过去问道:“这位老伯,敢问高姓大名,方才我听你说什么泥烧字,晚辈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老伯能不能说说?”
    毕老伯见许清是个读书人,彬彬有礼,哪敢托大,连忙站起来答道:“不敢不敢,老汉只是个刻板匠人,当不得公子之礼,老汉贱名叫毕昇,方才说的泥烧字这么回事,老汉见作坊里木刻雕板印书,刻一次只能印一次,就想着用泥烧字来代替雕板,这样印不同的书,只要把泥烧字重新排板就行,不用重新雕板,可作坊里的周东家说老汉是胡闹,唉!”
    听到毕昇这个名字,许清已经不用他多说什么了,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中国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没想到今天在这里还捡到了个宝。
    说起来,只要许清想起活字印刷这回事,许清自己nòng出活字印刷术来也不是不行。只是现在毕昇就站在面前,他实在不想抢了人家老毕的发明。
    许清也剽窃过词作,但他觉得这不同,象苏东坡的词作都能编成一本书了,你剽窃一两首基本影响不了人家的历史地位,而且象赤壁怀古那样的,许清也剽窃不了,总不能把人家的‘早生华发’改成早生黑发吧?
    人家老毕就这么一样发明,而且还是劳苦大众,靠这吃饭呢,所谓盗亦有道,你剽窃也就罢了,总得给人家留点,不能把人家饭碗都抢去了啊。
    许清赶紧把毕昇请回自己的桌边,仔细地问起他的情况来,红菱见许清对一个匠人如此礼敬,还有些不解,但却很乖巧地没lù出什么诧异表情,很懂事的为毕昇倒了杯茶,静静地坐在一边听许清他们jiāo谈。
    从jiāo谈中许清得知道,毕昇说他老家在杭州府,前些年来到信阳,一直在信阳城中一家周姓刻印作坊里做工匠。有感于雕板印刷的繁琐,便琢磨起烧泥活字代替雕板来,只可惜作坊老板是个守旧的人,对他的活字印刷瞧不上眼。毕昇想起老家杭州刻印作坊多,正想回去杭州碰运气呢。
    许清想了想,觉得自己此去广南蛮荒之地,带着毕昇肯定不合适,人家也肯定不愿跟自己去那地方,想到东京许安一家子没什么事做,大柱又准备成亲了,这一家子没什么生活来源。倒不如干脆自己开个刻印作坊。
    让许安和大柱在家管着,以许安谨慎jīng细的xìng子,管起来应该不难,就算是初期赚不了多少钱,先让毕昇把活字印刷技术nòng成熟一些也好。
    想到这里许清试着对毕昇问道:“毕老伯,你家里还有什么人?是这样,我正好想在东京开个刻印作坊,我对毕老伯的活字印刷很好看,我愿出高价聘请老伯到我家的作坊里做工,专mén出一笔钱让老伯把这个活字印刷术nòng出来。到时候若真做成了的话,我会额外再给老伯一笔钱作为酬劳,毕老伯您看这样可行?”
    毕昇听完有些迟疑:“这,这要去东京?这位公子真想要老汉做工?老汉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四个孙儿都是做这个的,公子能一起聘了?”
    许清听了呵呵一笑说道:“能的,毕老伯,这样好了,你们一家我都聘请了,也免得我再去他处找人。您要是同意去东京,我这就修书一封让你带回去,你直接去找我的管家就行了。”
    毕昇大概是听说许清不亲自回去,变得有些犹豫起来。红菱瞧见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和声说道:“老伯,我家公子是诚信之人,官家钦赐有金鱼袋的,你不必担心,只要你拿着他的书信去东京,肯定不会错的,这样吧,你若愿意去,我们先给你一笔钱作安家用,你就不用担心白跑一趟了。”
    经红菱这么一说,毕昇便再没有什么犹豫了,能去东京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本就是很难得的,杭州虽是老家,但回去还不一定就能找到好的东家呢,现在许清愿出高价请他一家去东京,毕昇自然是很满意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